(历史衍生)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278)
三个人为自己的想象笑了起来,却不知一语成谶,等陈苇这边再进行下一个研究,秦王真的要拿钢铁铺路给他们看了。
这炉钢试炉成功,上报到嬴政这里,就是比灭楚还让他高兴的事情。
他面上沉静,不让臣子窥见他的情绪波动,封陈苇为长平君。私下里,他给刘彻发了个消息。
“平炉炼钢已成,日产百吨优质钢。蒸汽机亦将成。”
刘彻气坏了。
别当他看不出来,这是赤果果的炫耀!
平时他老抱怨被嬴政和李世民薅羊毛,其实被薅的时候心里可爽了。为什么薅他?因为他大汉厉害啊,技术都走在前头。
煤焦油的利用薅了嬴政一把,他就有危机感了,现在更是生气。
一气之下他让人持金去赏了他的一群侍中,一人百金。
那是他新任命的有一个班四十三人的少男少女,既不是亲信子弟,也不是长于传统的文武,而是在他与秦不同的广撒网相对普及教育下,这两年终于显现出来的民间理科人才。
刘彻怕拔苗助长毁了人才,除了把他们放身边任为侍中,给他们丰富的资源之外,没有多加干涉。四十三个人最大的才十五岁,还没到出成绩的时候,可把他急坏了。
快快快,快长大,快出成绩,快让他们来薅我!
这是成绩最好的一个班,另外比他们略差的还有一百多人,另外分了三个班也在苦学。没有侍中的官职,但赏赐同样丰厚,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刘彻对他们寄予了什么样的期望。
李世民最淡定了,他想出成绩早着呢。反正秦皇汉武都是古人,是前辈,隋唐本来就在继承秦汉的遗产。以前是继承多年传承下来的经验技术,现在我是直接跟秦皇汉武要,也没差对吧。
他现在还是大隋杨氏天子治下的小臣。他在马邑也开了班,让之前的学生当老师继续教人。但这些学生最多最多也只有初中生的水平,让他们做技术工人可以,搞独立研究就是开玩笑了。
刘彻跟他私聊抱怨运气不好只找到这么些未成年人才的时候,李世民正在押送俘虏去洛阳的路上,看到了只想吐槽。
大哥!你运气不好还有谁的运气好啊!就算是比始皇慢了一步,你这一下就有一个班的人才啊!你再等几年就啥都有了!
你看看我呢!
不过李世民也知道,刘彻广有天下,虽然做不到后世那种普及教育的程度,但要选拔出这么些学习方面的人才来也不是特别让人惊异的事情。始皇那毕竟也是一国之地,运气好一点,一开始就抽出了神童也不算奇怪。
他呢,他也正常……就小范围里找几个学生教,自己开始教的时候也就是初中水平,现在就算学到高中内容了,他也不敢拿太特异的内容出来教人。所以也就是运气没有特别好,还在正常范围内,并不是他走霉运。
没关系,李世民安慰自己,他有羊毛可以薅,不急着有天才。
急也无用,他现在得去杨广面前挣表现,看看能去哪里做官。
杨广吝于赏赐,为他浴血守城的将士只有一成受赏,但对于李世民这样给他挣回面子的功臣,他就没有吝惜了,让他带始毕可汗回京献俘,显然是要调他回去升职另有任用。
一进洛阳,盛大的场面就让李世面见识到了他幼时没留下多少印象的广大帝的奢侈。
场面人!
丝绸又裹上树了,满街华彩目不暇接。
城外百官迎候,城内百姓也不知道是自愿还是被要求,街道两边都是人。
李世民憋了半天,还是悄悄问他的心腹们:“这么大场面至于吗?”
房玄龄是厚道人,笑笑不说话。杜如晦含蓄地表示:“一向如此,都尉习惯吧。”
还是魏徵嘴巴毒,直指本质:“他就想用这场面,让人忘了雁门之围,只记住大隋主动出击,擒了突厥可汗呢。”
说着他自己又笑:“但是没关系。后人只会记得,隋帝雁门之围,是郎君你力战擒王,他就是个饵。”
这话说得李世民高兴,带着始毕可汗,昂首挺胸的进了宫。
-------------------------------------
长孙晟也在百官迎候的人群中。看着马上刚长成的小女婿和女婿身边也骑着骏马一起耀武扬威的胖儿子,长孙晟充满了不真实的感觉。
这种不真实感已经伴随他很多天了,今天的此时此刻在看到队伍中被押解着的始毕可汗时达到了顶峰。
开玩笑的吧!
假的吧!
他在做梦吧!
杨广摆出样子的时候,是很有上国天子威严的,待始毕可汗被押上殿,他心中充满报复的快感:看,到底谁才是被围待俘的丧家之犬?
但面上他保持住了矜持,甚至还对始毕可汗温言而对。
但是接下来的处置却没有这样温和。在得到李世民的捷报后,朝中已经为此事议论过。长孙晟等人的建议是留下始毕可汗在京,然后让义成公主扶植一个新可汗,这个新可汗有始毕可汗的威胁,对大隋会始终矮一头,方便大隋控制。
但杨广不肯。
他可以为了面子一次次的相信高句丽王的诈骗式求和称降,现在也可以为了面子,一定要杀了始毕可汗。
在他想来,何必要用这个他恨毒了的仇人来控制突厥,他有属于他的冠军侯,只要调集大军,必能封狼居胥,彻底灭了突厥!
所以始毕可汗在献俘大典后上殿让众臣见过真身,然后就带下去砍了。
长孙晟也无之奈何。回朝这些年他也已经明白天子的性格了,现在还不能露出不同意的神色,只能保持喜悦,与群臣恭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