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部落当祭司(254)

作者: 麦田里的兔子 阅读记录

当这些人得知延越短时期内不会接收役人,许多人眼中露出了绝望,不过得知有丁籍的存在,眼中才又燃起希望。

其实大家都明白,虽然丁籍不是奴隶,有一定自由且能吃饱穿暖,但依旧需要为别人做事,算是延越内城居民的个人财产。

这些人之所以愿意做役人,是因为听说役人两年后就能领外城户帖。丁籍听上去比役人待遇更好也更自由,但是期限却是十年。十年太久,直接让许多抱着钻空子想法的一批人打了退堂鼓。

没错,聚集在延越巡防城这里的,不是每个部落都活不下去的,有一部分人是艳羡延越的生活,本质和现代那些不劳而获的偷渡客,想靠国籍改变现状的人很像。

见延越态度坚决,让抱着这样心里的人悄然褪去,留下来的自然是真的活不下去的那批。

因为雁一直负责祭司府中的用人,这次常念还拉着雁。

厉没有出面,负责讲说的人是从礼部选出来的。他不但说了关于丁籍的安排,还讲了没选中人的安置问题。

吃食肯定不负责供给,但延越会帮着这些人在附近加盖半地穴式住宅,至少解决保暖。

除了走了的一批人,留下的这些也有两种选择,一是听说能保证取暖后,决定在附近安家,看看能不能依靠自己实力存活下来的,毕竟这附近虽说吃食稀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谁也不能保证他们是否能活过冬日。

但拖家带口且存活艰难的选择了认领丁籍。

靠着侦查得来的消息,常念大致掌握这些部落的情况,他和雁挑着老实可靠的部落下手,只要人看着踏实,统统收下,最后足足挑了二百多人。

以后祭司府要用人的地方肯定不少,且像他们背景如此干净的并不易得,所以常念基本是不管数量,看上就带走。

这个道理其他人也懂,尤其是在部落任职的官员,纵使现在用不了那么多人,但也早早准备了。

最后,光是北边带回去的家丁就快六百之数。

不过这些也只占一半人数,另一半有自愿留下的,也有没被选中的。

各家将选中的人带回平昌城,常念带着母亲还有几个人一起,将带来的粮食给这些人分了。

常念没说话,是雁帮着开口的。

“发的这东西叫囊,差不多可以存放一个月。待过几日有了住宅,解决取暖问题,冬日也可出去狩猎。大伙儿努努力,虽然日子可能艰难,但应是能撑过这个冬日。”

他这话不假,其他人早注意到了,几乎带着孩子的人都被挑走了,连许多上了岁数的人也被那个好看的祭司带走。

留下的人延越也没有坐视不理,纵使发放的食物不多,可当下食物何其珍贵,只这一次,便让他们知晓延越与其他部落的不同。

第111章

从外面回来后,延越的忙碌并没有减缓,内城的建设、家禽家畜的养殖,还有大棚作物的种植都在稳步推进。

今年入冬前,不仅常念将大棚从四亩地扩展到十亩地,部落也开始建造自己的大棚基地。现在人口多,外加之前的经验积累,完全是事半功倍。

新建的大棚单个面积增加了两倍不止,以前十个棚的面积才一亩地,现在四个棚的面积就达到了一亩地。

部落的大棚基地,一口气建了百来个棚,按照功能划分成了鱼塘区、果蔬区、育苗育种区和扦插区,一眼望去,整整齐齐且十分壮观。

种地这件事儿,常念手把手教了一年,现在除了在每个节点的时候还会视察,剩下的已经放手让下面的人自己做。之前一直随着常念身边学习耕种的人,他挑了些学得好的,送到了户部。

延越的户部是一个总部,下面还分设四部,底支部、农司部、金部、仓部。

而随常念学习农耕的这些人,自然被分派去了农司部。有他们在,祭司大人就可以放手去做其他事情。

今日休沐,难得见大伙儿闲散。一个被修整干净的小院里,八九人围坐在一起。

这个冬日,东市卖杂货的地方,新出了一种叫泥炉的东西卖的很好。泥炉价格不贵,还能烤肉煮茶,特别适合呼朋引伴,一起闲聊。

篦子上的烤翅滋滋冒油,几人闲聊几句,喝两口茶,又将烤翅翻了个面。

一个下唇略厚的男人说:“要不说祭司会吃呢,这鸡翅腌制过再刷蜂蜜,烤着吃味道真不错。”

他身边的媳妇笑他:“要不说你不会夸人呢,往前倒两年,你知道蜂蜜什么味道吗?”

坐在对面的人感慨:“那会儿别说蜂蜜是啥味道了,就着冬日谁过着不跟渡劫似的,哪还有精气神坐在一起聊天。”

“可不是么,现下的日子放早前哪儿敢想。”

一个圆脸的妇人夸赞:“你们说祭司怎么想的,竟还叫人将鸡肉拆着卖,鸡翅、鸡腿、鸡脖、鸡胸肉,就连剩下的鸡架子都能做出好吃的做法。”

提到鸡,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

“何止啊,你们见过那鸡棚吗?估计叫其他部落见着了,都想着跟鸡抢着住。”

“我听东院的嫂子说,那叫什么家禽产业链,孵蛋、育鸡、产蛋、宰杀一体化。”

大家理解不了那么多,只知道自从部落有了这个家禽养殖场,别的不说,鸡蛋鸭蛋他们想吃便能买到,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

“你们听说了吗?工部又带役人去河里凿冰了。”

役人休沐时间比他们少了一半,今天并不休息。

“那么多人一起出发的,我今早就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