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部落当祭司(256)
快速扩张的时候,谁速度慢,谁就要被甩开。有了卫星城,界碑就可以向外围移动。
没过几日,巡防城传来意见特别有意思的事儿。住在外边的那些人,竟然将平日里狩猎来的动物骨棒给到延越这边,问每三日的土豆白菜中能不能将这些骨棒放进去。
延越自然是应允了,也因为这件事,两方的互动日益多了起来。
后来不只是他们狩猎的骨棒,延越卖不完的鸡架也会一并运过来,给大伙儿加餐。虽然他们现在还住在延越的界碑之外,但显然也将自己当作半个延越人看。
尤其是过年,部落更是一边送了几头猪,还有他们从没吃过的杂面馒头。
细盐炖的猪肉炖粉条冒着热腾腾的香气,诱着大伙儿流口水。虽然主角还是白菜土豆,但那味道绝对是他们长这么大吃过最好的,而且几乎每人都能分到一两块肉。
延越的盐不苦,延越的猪肉不柴不腥,而且那个黄灿灿的红薯馒头又香又甜,吃得他们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一连饱餐了三顿,众人只觉得自己饿个三四日都没有问题。就这样靠着延越的接济,他们终于等到了天气转暖。
第112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稚童郎朗的读书声从屋内传出,常念怀里抱着几本书走在院中,最上面的一本书册上用馆阁体写着“延越律例”。
路上遇见一个人,那人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学生礼,说:“先生。”
常念颔首示意,自称学生的人便又退开,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为了去神权化,现在凡是在学院读书的人,见到常念都要尊称一声“先生”。作为传道授业的人,他确实也担得起这一声“先生”。
不只是在书院里,就算是在外面遇见了,也是要这样恭敬有礼的。
冬日,一半的工作要停摆,不过延越的忙碌却转了个方向,并没有减速。
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文化还是立法,现在都不够完善。要想部落能快速奔跑,且能维持良性发展,文化礼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文化从去年冬日就开始推进,但礼法一事却有些马虎,出最开始的几条基本律例外,剩下的全凭大家自觉。现在人数少,成分尚算简单还可控,但后面人数越来越多就要明确的律例来约束。
常念带着新修的延越律例来了刑部,申此时正同手下交代事情。
“祭司。”申先看到他,出声招呼。
常念摆摆手,说:“你们先忙,我将律例改好了,给你送过来。”
申叫围着的人去做自己的工作,说:“不忙,事情已经分派下去了。”
他接过新装订的一本问:“不知道新的律例,祭司改了哪里?”
常念指出用红笔标注过的地方,“之前的律例没有修改,只是觉得有不详尽的地方,多加了一些补充细则。不过,应也不算完善,还要靠刑部在日后的执法中查漏补缺。”
申接过来,细细翻越。
越和常念接触,申就越觉得不可思议。如果说他给延越带来的巨大改变是让人惊喜的,那在律例制定上的小心布局就让他觉得十分惊讶。
虽然祭司说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但他能结合延越当下情况将律法安排的如此缜密,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凡事律法,申都要细细揣度,毕竟作为执法之人,他要对此有绝对正确的理解。他拿上一版延越律例的誊抄本,指出自己不明白的几处,常念一一做了解答。
他在刑部待了半个时辰,走之前与其他人说:“我希望大家对于律法的研究,都能像秦尚书一样用心,惊蛰那日,我会对大家做首次摸底考察,如若考察不过,第一次扣半月俸禄,第二次扣一月俸禄,第三次降一级。如果无法降级的官员,将做革职处理,大家可明白。”
听到相应惩处后,众人心里咯噔一下,暗暗决心,一定要将延越律例学好吃透。
从刑部出来,常念又去了仕学司。
延越的仕学司有点像古代的翰林院,主要主责书籍的整理和编纂以及刊印,只不过归在了礼部。
礼部看似是闲职,其实并不然。礼部下设四司,分别是礼部司、擢选司、仕学司、外事司。
礼部司掌管礼仪礼数、祭祀天文;外事司负责对外交涉,外宾接待。这两个部门像是门面,在许多人看来却无实权。
但等延越人口增多、教育普及后的科举选拔,就是由礼部的擢选司负责。所以,礼部并不是大多人以为的面子部门。
和府学院一样,礼部一直当自己是祭司的直属部门,毕竟礼部负责祭祀天文。
忙碌的众人见是祭司来了,恭敬礼道:“见过祭司。”
常念示意大家各忙各的,找到野问:“活字印刷这块进展得怎么样了?”
上辈子他光脑中加载过汉语词典,一共五万多字。但加载过另一本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其实只有三千七百多字,所以我们平时常用到的字不足四千。
而此次制作胶泥活字,正是三千七百多字,不过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个字要做十个,所以工程量并不小。
野汇报道:“目前完成了一多半,预计还有月余才能做完。”
“这个不急,常用的书籍都已经做了雕版,按部就班就成。”
询问活字印刷只是顺带的事儿,因为刑部与礼部离得近,常念过来是叫野的。“刚常茂过来说,寄居在巡防城外的那些人来了,你和我一起过去看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