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家的抠门赘婿[种田](159)+番外

作者: 似椒 阅读记录

贺晏摇摇头,说是弟弟想入蒙童班。

“你不必说,”他点了点余冬,“你来说。”

拿帖子来这里了除了进学别无所求,鲁夫子懒得听人叽歪。

鲁夫子虽早已歇了科举的心思,一门心思就要带蒙童,但也不想养孩子。

往常不少父母长辈带着孩子来求学,孩子唯唯诺诺跟在身边,一句话没说,全让父母说了。

到了进学的时候,没了父母在身边,又没有小厮帮忙,待不到半日便在书院内闹着要回家。

余冬被夫子一盯,下意识往贺晏身边一贴,更勿论他本就害怕生人。

鲁夫子见状,就要开口让他们回去,就听见孩童颤颤巍巍的说话声。

“我叫、余冬……信,今年快六岁了,身高三尺三,最喜欢哥哥和哥夫,还有,还有我会挖野菜,喂鸡,扫院子……洗衣裳……”

余冬红着眼眶,连着嗓子都在颤抖。

贺晏轻抚他的后背,觉得又可怜又好笑。

那双委屈的泪眼就在眼前,鲁夫子表情僵硬起来,兀自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这么吓人。

“咳——”他尴尬地捻了捻胡子,“那你说说自己为什么想开蒙吧?”

余冬抽泣了一声,“读书好,读书当了秀才,可以、可以保护……哥、哥哥。”

之前刘向娣说过的话别的他记不清楚,就是对那句“我儿子考了秀才便是大老爷,到时候你哥哥还不是面子有光,以后你有什么事来,不还得靠你哥夫”印象很深刻。

读了书就是很厉害,很厉害了就能保护哥哥。

这是余冬心里对于读书的第一印象。

跟着补充了一句,“还有晏晏哥。”

鲁夫子问,“晏晏哥是谁?”

贺晏举手,“夫子,是我,我是他哥夫。”

“哦……”鲁夫子沉吟许久。

若是早几年他刚当上夫子,或许会觉得这样的孩童功利心太强,为了功名利禄读书的人不够纯粹,这种人读出来也无甚益处。

但这两年他年纪上来了,孙子也差不多这么大年纪,对于面前这个胆小又倔强,怯弱又勇敢的孩童到底说不出责备的话来。

“后日可以来交束脩进学,但只能入蒙二班。”鲁夫子最终决定还是让他入学。

麓山书院分为蒙童班、甲、乙、丙、丁五个等级,共十个班,蒙二班是些进学进度或者自制力较差的蒙童,多是六到八岁之间,少数几个十岁。

“多谢夫子!这个束脩……”

“束脩便是一年六两,你交四两,并上六礼,书本不用准备,纸张笔墨自备。”

毕竟是大书院且收的束脩还不便宜,书院里的三百千这几本书的手抄本备着许多,都是被夫子和教谕罚抄得来的,因此这几本书通常都是免费发放给蒙童。

从麓山书院出来后,门口的大爷正昏昏欲睡,只他们一过,大爷睁开了眼,“出来了?”

“对,大爷,后日见。”

贺晏朝他打了声招呼,余冬眼睛还是红红的,跟着贺晏说,“爷爷后日见。”

“哎好,后日见后日见……”

大爷一听这话就知道他们明日被鲁夫子收下了,乐呵呵地让他们记得准备书箱、水囊,还有碗筷,束脩六礼分别是什么,要准备多少。

最后还提醒去哪里买笔墨最是物美价廉。

因着正好顺路,贺晏便带着余冬去大爷所说的那间书铺买了笔墨纸砚,哪怕砚台和墨块买的只是最普普通通的,加上两刀白纸,两刀粗糙的黄纸就花了整整二两去。

贺晏领着这点儿东西咂舌,怪道说读书费钱得很,转眼就没了八两去。

回到家中,余满等候多时,见了他们一到就迎了上来,“贺大哥……”

“后日便能带束脩去进学,”贺晏放下篮子,接过余满手里的水壶喝了一口水。

余满一拍手,“太好了!那我就去准备束脩六礼。”

束脩六礼是肉干、桂圆、莲子、芹菜、红枣、红豆,一共六样,余满想了想,发现其他东西都好说,但芹菜可不好准备。

余冬也端着水壶吨吨地喝,喝完了又和余满叽叽喳喳地说起刚刚见鲁夫子的事情来,余满便收起了满腹心思。

晌午店内还有客人,余晓月他们说话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后院的几人便先吃了午饭。

午饭做的不复杂,一道腊肉炒素鸡,一道清炒菘菜,再一道焖南瓜。

此时的南瓜吃起来很是软糯,夹几块放入米饭上碾碎搅和了一起吃,喷香的米饭带着南瓜浓郁的香甜,堪称绝配!

而菘菜脆爽带着淡淡的清甜,腊肉炒素鸡则一般,贺晏夹了几块便放下了。

余满将面前的景象收入眼底,记了下来,以后还是不要炒这道菜了,亏他还以为自己炒菜做饭的功夫见长了呢。

吃过午饭后,余满独自出门去准备束脩,而贺晏带着余冬回屋睡觉。

懵懵松松睡了一觉,从床上起来后,贺晏洗了一把脸,见文哥儿拿来的那个木瓜外皮已经黄了,轻轻一嗅便能嗅到木瓜的香甜。

他掂了掂,准备做一个银耳炖木瓜,这样谁都能喝上一两碗。

木瓜直接削皮切块,南杏北杏去衣,银耳泡发撕成碎块,混着□□糖放入瓦煲内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

瓦煲咕噜咕噜冒着热气,不忙了余庆礼也坐在贺晏旁边,问起余冬去麓山书院的事情来。

“真好。”余庆礼说。

他们倒是也识字,但也仅限是认识,当初大伯和爹都有送他们去私塾念书,仁哥念了两年把字认全了会写了便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