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家的抠门赘婿[种田](168)+番外

作者: 似椒 阅读记录

晌午就能见到哥哥了耶!

“好哦。”余冬开心说。

吃过早饭后,余冬又开始“人之初”,这回余满也跟着他读,贺晏拿过书本,认真翻了起来,一本三字经还真的不厚,一页正好五句。

余冬背十句背了一天,总算是流利地背了下来。

绝大部分字都认识后,贺晏便指着头几个字,和余满解释起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说人初始的时候,也就是一出生,天性是善良的;而性相近……”

他按照自己的理解,给俩人讲解着自己的理解,偶尔有不太通畅的地方,余时仁在另一边干活也会补充起来。

很快十句的释义便说完了,余冬“哇”地一声,两兄弟用同样黑亮的大眼睛看着他。

“贺大哥,你念过书啊?”

“……没有,就是听别人听得多。”

贺晏这话倒是真的,十年如一日的看着别人从牙牙学语到考上大学,反正他哪里都不能去,可不就是听得多看得多嘛,自然就会了嘛。再说了三字经前面的释义,通读几遍应该也能摸准那个意思。

余满用亮晶晶的眼睛崇拜地看着他,哪怕贺晏觉得自己并没有很厉害,也在这种眼神中陡然迷失了自己,飘飘然起来。

听了释义后,余满念起来确实通畅了许多,就连在磨豆子的余六都竖起耳朵听。

文哥儿进来提醒余时仁他们,“仁哥,南街有食肆有三十斤素鸡,要快。一会儿他们要过来取。”

“哎好。”

后院的念书时间就这样过去,余时仁他们又开始忙活起来,来后院提个醒的文哥儿将眼中的艳羡掩去,又回到岗位前招呼客人。

时候差不多,贺晏便想和余满一起送余冬去书院,没想到薛管事会这个时候过来找他。

“贺大哥,我送小冬去就行了,你留下招呼薛管事吧。”余满见状,拍拍他的肩膀说。

为今之计,也只能这般了,贺晏估摸着薛管事一时半刻就走不了,确实没办法送余冬去书院。

余冬他们出发后,贺晏便说,“薛管事坐,不知是有什么事吗?先时的货物应该没出问题吧?”

“那是没有,”薛管事这次前来又不是找茬的,俩人坐在店内的角落里,低声说话也没人听得见。

薛管事便畅所欲言了,“那些货物卖得可好,可惜还是保守了,藕粉卖了两日就卖没了,腐乳卖得也好,一下子就把那边的市场给打开了,我这次前来就是和你谈这个生意的。”

这次他们带了不少商品过去关州,是为了开辟新的市场,那边民风彪悍,也排外得紧,但市场份额也大,老爷一直眼馋了许久。

但寻常的物品根本吸引不到他们,薛老爷是空有店铺,却苦无打不开关州的时常,偌大的店铺成了空架子,平日开足一天也没有多少客人进去看。

问就是不如他们关州本地的商铺好,别地的店铺肯定是骗人的。

难怪关州府城内压根就没见着其他外地的商铺,就算有,放在明面上的也是关州本地人,哪里像他们里里外外都是自己人。

薛老爷万万没想到这次薛舟买下的货物竟有奇效。

藕粉和腐乳是关州百姓都没有见过的,吃过的,尤其是那晶莹剔透的藕粉更是新奇,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

贺晏挑眉道,“那不知您是想要定多少?”

薛管事看着他波澜不惊的样子,点点头,便说,“我们这回是打算定契约,做长期生意,这次要两百坛腐乳,再来十坛五斤装的那样,还有一千斤藕粉。”

他们商行多,每个地儿放二三十坛正好,至于藕粉那是多多都不够。

贺晏咂舌,一千斤藕粉,果然大户做生意就是豪横,上落就是成百上千的。

“薛管事,我也不怕如实和您说了,腐乳和藕粉我们能做,只是腐乳装坛前需要很多工序,一套工序下来得至少半个月,店铺内做好的存货有一百坛,所以剩下的可能就需要等大半个月。还有就是藕粉,一千斤藕粉需要一万多斤的莲藕,如此庞大的数量,也不是轻易能找得到,做得完的。”

事实上若是莲塘大一些,出一万斤倒是不难,只不过贺军找到路子,能一口子出三四千斤的都不多,而且前面已经被他们薅了一段时间了,重新再找怕是需要不少功夫。

薛管事倒是没想到他这人做生意还挺实诚,也不再卖关子。

“这你不用担心,去关州的商队来回是需要时间的。”

从这去关州虽然只需要十天功夫,但这回的生意还有其他地方的,因此这个时间很充足,“一个月交货就成,而且这莲藕我们这边可以帮忙对接。”

贺晏这才松了一口气,又想起了一个问题,“腐乳可以保证长期供货,但莲藕没有了,我们也没办法,你们说对吧。”

“这是自然,”薛管事说,“放心吧,做一次签一次契约,到时候会再调整。”

俩人又就这各种问题掰扯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签下契约,而后俩人又同到陆主簿那过了红契。

“行了,后日我会让人先送一千斤莲藕过去,三日送一次。”薛管事大手一挥,准备拿着契约回去交差。

事实上这个生意对他们商行来说,真就是蚊子腿和大象腿的区别,要不然薛老爷也不会让管事过来签契约了,真是大生意出马的必定是薛老爷自己。

薛老爷看重的是藕粉和腐乳的新奇独特,希望这两个货物能像在关州那样打开新的销路,若是不成自然就想过别的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