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计(112)
屋外的管事早就在门口候着,说是有东西要送过来。
白风誉在门口被拖了一会儿,他就先让莫于池去了。
管事把盒子递给他,是一个泥人。
白风誉见它有些眼熟,但又实在记不清了。
“送的人说是谁了吗?”
管事点头:“太子殿下,命人送来的,说是相爷早些年买给他的,如今做了个新的还给您。”
白风誉皱着眉将盒子交给管事。
“他有说什么话吗?”
“有,他说旧友如若不顾往昔,日后相见只会拔刀相向。”
这些话说的决绝,也是白风誉早就想说的。
如今归还这个泥人,不过是撕破两人最后一张脸。
他走到宫门口的时候遇上了晏源,那人似乎也才刚从宫里出来,与他碰了个正着。
白风誉知道他迫害夏明之之后就没怎么给过他好脸色,再加上苏词措的事情,现在见到他都恨不得直接将他弄死。
晏源也没说话,两人对视不过一眼就互相偏过头。
白风誉从大门踏进去,临过他身边的时候冷哼了一声。
上朝的时间逐渐缩短,白风誉来的慢了些,但还没开始。
晏安照例问了些里短,开始上折子说客套话。
白风誉如今独揽丞相之位,所以他站的位置就更显眼了。
晏安定定瞧了他几眼,似乎有什么想说的话,到了嘴边还是拐了个弯。
“朕,想六部总成丞相。”
白风誉猛然抬头。
六部如今虽然在他手下,但也不完全是他掌控,只是在走审批流程的时候会更简单一些,但如若直接总给他,是连流程都不需要走的。
一群官家都不敢讲话,圣上说想,意思就是要。
这种一般都会骂白风誉,说是他迷了眼。
但讲实话摆证据。
白风誉要功绩有功绩,为官三年,以探花入朝,先是探查外邦,围剿匪窝,清除异己。
他虽功绩不在战场,但这些事情也都够他升官加爵了。
如今只是总权六部,要真让他们说个所以然出来也没人敢开腔。
按这些事情加起来,白风誉得个摄政王的位置他们都没人敢说话。
但六部总权,最难受的便是那些尚书,白风誉刚好也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他有些犹豫,但还是走上前道:“陛下,如果六部相融,那各部尚书又何去何从?”
晏安早就想好这件事情,他让身边的大公公将折子上的东西念了出来。
“除兵部一直无所主以外,其余尚书分行院士之职,待书院之中,如有所召,即可见。”
此话一出,周围皆是一片唏嘘。
五部入院士,等待帝王的召见才能出面,相当于就是个闲职。
白风誉心有不忍,直言:“恳请陛下三思,五部尚书皆为人才,不可蒙尘弃珠!”
众人下跪请求晏安三思。
虽然帝王又被驳了想法,但六部总权的旨意还是下到了白相府。
当时在朝堂之上晏安是有些生气的,但为了稳住局势只说再议。
结果白风誉刚去御书房准备商量,晏安就将圣旨送到了白相府。
主家的主人不在,管事又不知晓朝堂之事,白妍女在外礼佛,这圣旨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收了。
君命难为,白风誉还是去御书房商量了五位尚书的事情。
明珠不可弃,自然就不能让那些尚书们呆在皇宫里等候发落。
但宫中又无太大官职能与尚书平起平坐。
小了有些不近人情,高的就只有白风誉的位置。
晏安摆摆手:“江可知日后成了驸马,就不用再理朝政之事了。”
“朕将国库的令牌交给老三了,仅这一事就够他们忙活的。”
“剩余四部看着都不太好,唐举生入院士巡场春秋闱,他们三个遣送外城吧。”
白风誉皱着眉还想说什么,晏安直接将人轰了出去。
这件事情他总归是有些责任,还是跑到尚书府说了这件事情。
江可知为人温和,对这件事没什么太大的情绪,只说能陪着晏盛明就行。
唐举生如今神智依旧似从前一般,白风誉说什么他听什么,也没什么想法。
剩下三人虽然面色不善,但也没有怪罪白风誉。
毕竟这件事情不是因他而起,不过是圣上随心所欲,便决定了他们的生死而已。
白风誉将几位送走的时候还添了些家产给他们。
毕竟是每处地都有些房产,他们到的时候可以直接住进去,也算少了些他的愧疚。
这么忙碌一场下来,白风誉回府的时候还没吃上饭,晏雾仪就哭着跑了过来。
其实也看不见他哭,只是眼尾带着些红,像是刚哭完不久。
白风誉正在大厅等着小厮上菜,莫于池在一边跟他说着江南的一些趣事。
两人听见晏雾仪的声音都止不住转头看向他。
晏雾仪一上来就趴在桌上哭,只听见了声儿,没望见他的脸。
等人哭的差不多了,菜也上齐了,白风誉饿的遭不住,便直接开吃了。
晏雾仪许是闻到了菜香,耸了耸鼻子从桌上抬起头。
“师父,白相!!!你们怎么还在吃?”
白风誉敷衍的点头:“嗯嗯,怎么了,哭了就过来找我们。”
他饿极了,吃饭的速度也就快了些,但模样还是赏心悦目。
结果刚往嘴里塞第二口饭,晏雾仪就开始抛出惊人的消息。
“小六,死了。”
晏雾仪排行老五,在他后面还有个更小的弟弟。
白风誉记不清名字了,但之前在皇宫跟晏安议事的时候见过那个小不点,长得白白嫩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