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谋计(61)

作者: 程虚竹 阅读记录

等他笑累了,晏源才走进来。

他走到白风誉面前将他衣服扒开,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鞭伤。

白风誉没什么力气阻止他,只好等人放手才将自己的衣襟合上。

他与晏源对视,眼底尽是他看不懂的感情。

晏源问道:“你在笑什么?”

白风誉双手撑着墙,仔细端详着他。

“想到我们之前。”

“没有反目成仇的那几年。”

他脸上依旧是不变的笑容,似乎对白风誉的话没什么动容,如若不是他忽然攥紧的拳头和骤缩的瞳孔,白风誉也这么认为。

“晏源,同窗反目,何其荒谬。”

晏源抬手握住他的手腕,比之前还要瘦弱,一捏似乎就要碎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跟白风誉走到这一步。

“白风誉,如果没有那件事……”

身前人用眼神制止了他。

“太子殿下不必与罪臣同流合污,就算没有那件事你我也不会有以后。”

晏源甩开他的手腕,怒火中烧。

看着他那副瘦弱的身躯还是心软了。

他转过身吩咐道:“白相的吃食要好一些,本宫让厨子每日送来。”

言罢,他头也不回的走了。

白风誉靠着墙坐在地上,望着晏源离开的背影,思绪纷飞。

元丰十三年,他随父进宫面见圣上,遇到了当时正在宫内嬉戏的四皇子,彼时两人都仅五岁。

白勉成忙着跟圣上处理政事,将白风誉扔在宫里随便玩,他躲在大树后面偷看晏源和宫人们放风筝,被风筝线套住。

晏源发现风筝线越积越多,便自己去找哪里出了问题,刚好就找到了跟风筝线打架的白风誉。

那时候白风誉谁都没接触过,他有些怕生。

风筝线套在他身上,他望着晏源发呆。

晏源往前走一步他就往后退一步。

两人僵着不动,还是晏源先开口。

“我的风筝线,缠上去了,我帮你解开。”

白风誉呆呆点头,站着让晏源把身上的线拿开。

小孩子下手没轻没重,总是能碰到白风誉的脖子,给他勒出不少红印。

他缩着脖子不敢说话,但眼眶都憋的有些红。

晏源身后的宫人连忙走上来将线解开,白风誉依旧傻愣愣的站着。

晏源说:“妹妹是迷路了吗?”

白风誉忽然瞪大了眼,连忙摆手。

“我不是妹妹!”

晏源又围着他转了个圈。

“哦,弟弟,你是哪个皇子吗?”

他又摇头。

“我是左丞相的儿子,我叫白风誉。”

晏源忽而展开笑容:“我认识你!父皇经常提起你!”

“父皇?”

他拍拍自己的小胸脯:“我叫晏源,排行老四。”

白风誉似懂非懂的点头,两个孩童的话向来是最多的,在自我介绍过后便会聊东聊西,从宫中的吃喝聊到宫外的小摊,白风誉几乎每日都被关在府里读书,不太知道这些趣事,只能张着嘴巴听晏源说,时不时还拍手鼓掌。

两人的初次相识,便定了白风誉前十几年。

再大些,白风誉该去学堂读书,晏源选他做了伴读,几人还结识了很多好友。

白风誉学起来很快,夫子都夸他聪明,说是贤能之人,谁得到了白风誉就如同一把利刃。

幼时的孩童不知什么是贤能义士,只知道白风誉很厉害。

很多孩子都围着他转,向他讨教问题。

每到这种时候,晏源就会靠在旁边等他解惑,两人再拉手出学堂。

年长不少时,白风誉开始有意回避晏源的亲密动作,两人聊的东西也从吃食变成了学识。

晏源讨厌他嘴里总说夫子曰,知乎者,后来总叫他小古板。

白风誉十岁遇刺那天,白勉成还是封锁了消息,但不知道晏源是如何得知的。

小小的人抱着三个木盒子,堆起来比他人都高。

他见过白勉成之后带着木盒子朝白风誉屋里走,身旁的宫人想把他拿,却被制止了。

进了白风誉的房间,两人相顾无言。

晏源把木盒子放在桌上,抬脚走到他面前。

那时候的白风誉中毒太深,醒的时间不长,嘴唇还泛白。

他朝晏源扬起笑容:“我没事的,不要担心。”

小四皇子听他说完这话便哭了。

泪水涟涟,怎么也止不住,屋外的宫人又被下了命令不让进来。

白风誉抱住他轻拍着他的后背:“我真的没事,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晏源靠在他肩头抽抽搭搭:“我、我没有保护好你,呜呜呜。”

那么小的人,只知道自己好友受伤了,很难过,他也不明白这是什么感情。

白风誉笑着给他擦眼泪:“你来看我就好了啊,这又不是你的问题。”

“可、可是你、受伤了,白相说要把你送到江南去。”

“你走了,那我怎么办?”

“呜呜呜,我回去向父皇请命,我去陪你。”

那时候白风誉就已经像个小大人了。

他板着脸揪起晏源的脸:“你要在学堂好好听夫子的话,你是皇子,不能乱来。”

晏源哭的更大声了,他说自己不能没有白风誉。

那时他只是拍着他的后背承诺,自己回来之前每月都会寄信给他。

两人商量好之后晏源才依依不舍的出府。

似乎怕他反悔,还说如若不寄信就向父皇请命。

后来白风誉去了江南,身子依旧孱弱,但每月都会拖着身子给他写信。

晏源也会回信,字里行间都很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