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的春天(42)
六人沿着小路绕到小楼后面,从后门进入厨房。
孤儿院基本相当于重建了一遍,刘艳已经找不到记忆中熟悉的样子,厨房里干活的师傅也早就换了人。
会客室内,于群正趁着叶院长去沏茶的功夫安抚陈老板夫妻俩。
“这事都怪我那个同事,找个破网红来凑热闹。陈老板,您不用听他们胡说八道,以往都是捐衣物捐学习用品,哪有给几十万还买电脑的,那些孩子也用不上。”
陈老板摸了摸手腕上的梵克雅宝,蹙眉道:“那个记者……”
“现在哪还有人看纸媒,再说了,捐衣服怎么就不算爱心呢?”
是呀,陈老板想了想他认识的老板们,很少有给孤儿院捐钱的,反倒是都送到庙里供师父修佛像了。
于是陈老板心情大好,拍了拍于群的肩膀:“上次你说你姐夫那个事……”
他话音未落,叶院长就端着茶壶进来了,陈老板和于群默契的停止这个话题。
闲聊了几句后,李小蟹等人也来了,坐在一起房间里充满了尴尬和火药味。
还是叶院长率先开口:“咳,我说一下咱们这个义卖活动吧。”
李小蟹之前也听王程春说过,义卖的物品是金海市唯一一所大学海洋系学生制作的贝壳类饰品,期间还有孩子们的节目表演。
这个活动已经宣传两个多月了,购买主力不在乎住在附近的居民和爱心人士。
好在金海市不大,孤儿院也不算偏远,大家不用赶太远的路来回折腾。
“对了叶院长。”刘艳趁着叶轻舟喝茶润嗓子时问道:“孤儿院现在有多少个孩子?”
“六十九个。”
“郑院长……我是说前任院长的近况您清楚吗?”
刘艳有挺久没联系过老院长了,逢年过节也只是发个信息。
早先她的生活过得一团糟,并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也不想让老院长担心,现在回来了又有点近乡情却。
叶轻舟有点意外的打量刘艳:“郑院长身体还行,你们认识吗?”
刘艳犹豫片刻,意识到房间里人太多了,没有细说自己的身世,只道以前受过老院长的恩惠。
“这样啊。”叶轻舟没再追问,对李小蟹一行人的好感又增加了一点。
对完今天的活动流程,李小蟹发现这里面根本就没有陈老板他们什么事,这人纯粹就是来凑热闹的。
反倒是他们的点心要在中午前做出来,因为孤儿院会给来参加活动的爱心人士们提供一顿免费的便饭。
而且他们还要和厨房里的师傅商量好,不能影响到别人工作。
好在李小蟹的食材都是在家弄好的半成品,只要给他们一张大桌子就可以了。
“我们该去做点心了。”李小蟹朝叶院长打招呼。
宋敬之和王程春提出帮忙打下手,池斌要拍摄素材。刘艳则带着小孙四处看看,采访一些小朋友和来参加活动的爱心人士。
比起他们这边人人都有事干,陈老板和于群他们却选择在躲在休息室里喝茶。
只要等中午人最多的时候再出去,和孩子们一起吃顿饭,然后等工厂的车把库存的衣服拉过来拍拍照就可以了。
“真看不惯那个陈老板啊!”王程春气呼呼道。
宋敬之好奇道:“于群这种势利眼,为什么不把他踢出公益组织?你们领导不知情吗?”
王程春叹了口气:“多少知道一些,但是他嘴甜会来事,认识不少老板。”
小地方的孤儿院真的很需要外界资助,虽然不一定是多好的东西,但总归是聊胜于无。偶尔碰到积德行善的老板,也会捐一些钱。
池斌点头,真正用心在做的公益组织能支起这摊也不容易,有些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李小蟹想了想,凑近池斌道:“希望这条视频能爆,就算数据不太好我也想开直播试试。”
“好,你想试试我们就做。”
池斌把塑料桶拎上来,里面是用保鲜膜裹好的面团。
王程春借了张桌子,一开始做饭师傅还频频看他们。
四人都不像是会做饭的样子,尤其池斌还在一旁架着相机拍摄。
直到李小蟹动作娴熟的揉面擀面,他才确信这个年轻人是真有两下子。
李小蟹的南瓜卷实际上已经是半成品了,只要往南瓜面皮上撒上南瓜粒卷起来切成小段就可以。
做饭的师傅过来聊天:“你这个不错,学过?还是干这行的?”
“做多了就会一点。”李小蟹谦虚道。
师傅见他们不是来捣乱的就不管了,池斌还准备了一个大蒸锅,和厨房里原本的蒸锅的替换着用更速度。
中午十一点半,孩子们排着队去食堂。
李小蟹等人则穿着围裙,端着一盆盆饭菜和点心,帮打饭的阿姨干活。
陈老板订的披萨和汉堡也早就送到了,他的妻子站在桌子后面朝小朋友招手:“来,阿姨这有汉堡和薯条。”
说罢还宣战似的瞥了池斌一眼,那架势像是要比一比谁的食物更受欢迎一样。
“哇!有汉堡诶!”
第一批进来的孩子年纪尚小,兴奋的欢呼着直奔陈老板妻子那里。被请假跟拍报道的记者赶紧端起相机,咔咔按着快门。
后面进来的十几个孩子看样子都是上初中的年纪了,他们直奔李小蟹和打饭阿姨这里走来。
“你们不吃汉堡吗?”小孙忍不住好奇道。
有人露出嫌恶的表情,撇了眼在那装腔作势的女人:“我们只是没爹妈,又不是乞丐。”
第 23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