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情王爷:弃妃要休夫(319)
对于这么一个女婿,兵部尚书自然极端不爽,谁愿意把自己活蹦乱跳的女儿嫁给一个病鬼?看那样子,十成已经有九成半踏入棺材了。
可是这是皇家赐婚,兵部尚书不敢违抗,还要谢主隆恩,好在婚期没定,他们只能祈祷大婚越迟越好,据说当时皇上有心叫赵王司城玄瑞赶紧大婚冲喜,但赵王说服了皇上,拖延了婚期。
只有司城玄曦知道,他这位三哥,早年的病,倒也真有,那是暗害母妃的人下在他身上的毒,但现在的三哥,可不是人们眼中的样子。
好在赵王有病这件事是整个朝中的认知,而且,他又从来不结交朝臣,深居简出,既无争名夺权之心,也没有结怨结仇之念,是个几乎被遗忘的皇子。
所以,司城玄曦传回京城的消息,是叫莫昌找赵王来实行的。
这两天里,有很多份消息从各处飞往东夏的京城。也有很多份消息从京城往各处飞处。
燕王府,莫昌传回消息,不巧得很,司城玄瑞病中,不见客。司城玄曦看着那张纸条苦笑,他那三哥啊,又不在府中了。
太子府,司城尚贤也接到了肖侧妃传回的消息,太子的一干伴读,慕僚,智囊,整整分析了一整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个大好的机会,要把这个消息传送给司城玄曦,这是他老婆,他救还是不救?
他要不救,他老婆就成了别人的太子妃,这可是夺妻之恨,一个男人先是娶个失贞的女子,再是连个失贞的女子也守不住,让她成为别人的老婆,那这个男人哪怕再强再能,也会被全天下耻笑。
他要救,以端木长安的手段,早就在西启张开了大网,他只要过去,自然是有死无生,岂不是为太子生生地除去了一个最大的威胁?
所以,这条消息也于第二日,落入了司城玄曦的消息网中,传送到了北泽国。
司城玄曦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成了现实,蓝宵露果然是陷在西启了,端木长安果然是不按常理出牌,换成别人,不过是拿人做人质,逼他出现,可端木长安却毫不在乎地,轻松悠闲地给蓝宵露找了个干爹,让西启的太师认她为义女,准备堂而皇之,广而告之,公而众之地娶为太子妃。
司城玄曦都不知道他是该对端木长安的这步棋击掌而笑还是脱口而骂了。
阴险,可是你能说他阴险吗?
他告示里说了,他娶的,是本朝德高望众的太师的义女,没有提过一句,这个人是他司城玄曦的老婆,更没有提过一句,这是东夏的人。
司城玄曦自然也知道,太子方面传来这消息给他,当然也没有安着什么好意,不过是借一把锋利的刀,来把他这有点硬的头颅给砍了,让司城尚贤可以高枕无忧。
好在司城玄曦对兄弟之情早已经没有了期盼,因此,对于司城尚贤这么赤裸裸的借刀杀人,他也没有难受的感觉。
但是他知道,原本要莫昌找三哥办的事,即使三哥在京城里,也办不到了,他只好另外再想办法。
他原计划是,如果潜入西启,他必然会落在端木长安的圈套之中,敌暗他明,防不胜防。既然不能潜入,那就得用光明正大的身份,就像当初端木长安来到东夏,那可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给皇太后贺寿。只要有这么光明正大的理由,而且告知了天下,那端木长安就不但不能派人暗杀他,还要派人保护他,就像当初东夏派人保护端木长安一样。
可是,既然太子要借刀杀人,那么,这个计划必然会被人司城尚贤百般阻止,就算要出使东夏,这差使也落不到他头上。
他猜对了,西启太子要大婚,这也是大事,各国都会派使者前往,东夏的使者,当然不是司城玄曦,而是,司城丰元!
第四卷:弃妃休夫 第285章 各种算计
从西启传往京城的各种消息中,有一条消息,也飞到了齐王府中,所以,司城丰元比司城玄曦得到全盘消息的时间反倒早一些。
当时,他就怔住了,宵露,她还真能整事,竟然跑到西启去了?
她跑到西启去不要紧,这却几乎是掀起了一股小旋风啊。
原本她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除了自己知道她的秘密,没有别人会在意一个失贞的丞相三小姐,一个失宠的燕王正妃。可是当她身入西启的境内,她就成了一根导火线,或者说,成了一个启动某个机关的开关。
她这个人无关紧要,她的身份却微妙得很。
司城玄曦救她不救她,都很被动,而自己,是去看戏,还是去帮忙,他还没想好。
从理智上,他希望蓝宵露死,这个和自己同样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人,不管她多么的大大咧咧,不管她多么的不重名利,但是于他,总是个威胁。只有她死了,才是一了百了。
从感情上,他心中还是有一些舍不得,得不到的东西,总是好的,哪怕他心里恨得牙根痒痒,上一辈子,他没有得到她,这一辈子,她居然早早地被别的男人给占了便宜。他总觉得,这是属于他的东西,被别人染指,他心里又恨又不甘,哪怕他不会再娶她,还是有一种需要把她夺回来之后再抛弃的龌龊心理。
要夺她回来,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从西启把她救出来,当初他害她一命,如果今天救她一次,她总不好还老记着他欠她的命了。
可是,这中间也有难处,他是以东夏国使者的身份去祝贺西启太子的大婚,如果东夏的使者反倒拐跑了大婚的太子妃,处理得不好,那可是会挑起两国之争的,也是给了端木长安东征的借口。
他不怕乱,乱世才是英雄显身手的时候,比如他。
可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太子未除,司城玄曦活得好好的,他可不想到时候为他人做嫁衣裳。
而且,现在动,会暴露太多东西,如果让母妃知道他因为一时的感情用事,破坏了母子多年的筹谋,必然会生气。母妃不止他一个儿子,十一皇弟也已经十四岁了,母妃要是对他失望,反而去培植十一皇弟,那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他也知道,虽然他表现得温和无争,但太子对他的忌惮并不比对司城玄曦少,所以,这次太子才会在父皇面前力保由他任使者出使西启。明里,是他齐王身份尊贵,以示与西启两国友好邦交的重视;暗里,还不定打着什么主意。
当然,他不怕太子会在路上使坏。
毕竟这一行程,最精彩的地方得是在西启,太子打定的主意,是希望他到西启之后,能在明里暗里破坏司城玄曦的计划,让司城玄曦既有救人的动作,又救不出人来,落了端木长安的口实,然后借了他的口,好明白回禀父皇,达到彻底打压司城玄曦的目的。
何况,当初太子与四皇弟在司城玄曦护送端木长安回西启的路上做的小动作,父皇已经有所知,现在四皇弟已经死了,他找不到替死鬼,不敢再这么莽撞。
说到四皇弟的死,司城丰元心里涌上一丝得意。
四皇弟死讯传回京城的时候,父皇立刻派了人彻查,毕竟是父子之亲,哪怕把四皇弟贬为庶人,死了一个儿子,父皇还是心疼的。
但是,最后的线索,指的是太子和燕王,所以,哪怕是李妃疯了,眼里心里认定的,杀子仇人就是司城玄曦,甚至不惜同归于尽地在皇宫里投毒。
不会有人知道,其实,真正杀死四皇弟的,是他,是他齐王司城丰元。
一个被贬的皇子,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按理,他没有必要再斩草除根,可是他不得不动手,四皇弟拿到那座金矿,四皇弟建赵风楼,四皇弟用赵风楼笼络人心,四皇弟对司城玄曦动手,四皇弟对端木长安动手……
每一件事,中间都有他的筹谋和暗示,唆使和暗助。
宫中人人只以为四皇弟是太子的一只手,他依傍着太子,为太子清除异己,其实,四皇弟是他的一只手,借四皇弟的手,他已经成功地除掉了好几个眼中钉,但是所有人都把账记在太子的身上。他很安全,他仍然是人人眼中的贤王,敬兄友弟,温和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