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作惊华(396)
既然傅玦同去,戚浔便又有马车可坐,上了马车,一行人直奔那成记书肆,成记书肆正在永康坊中,众人到了书肆之前,夜幕已经降临,因下着小雨,书肆内的伙计已经准备打烊,骤然看到一行官差来此,皆是变了脸色。
“把你们掌柜的叫出来——”
宋怀瑾进门便如此吩咐,伙计吓得连忙去后堂叫人。
戚浔下了马车,便又回到了这熟悉之地,看到书肆的门额,更想起那天在此与那几个伙计擦肩,她站在雨幕之中回想一番,又学着那几个伙计一般走出来,如此,愈发确定了其中一人动作古怪。
这时掌柜的从后堂急匆匆出来,拱着手道:“大人,诸位差爷,不知有何事?”
宋怀瑾道:“你们书肆,是否常在一个叫养心斋的地方印书?”
“养心斋?不错,是在那里印书。”
宋怀瑾便问:“他们养心斋的伙计之中,可有右手天生六指之人?又或者右手有残缺断指的?”
掌柜的微愣,“六指……这个好像没见过。”
掌柜的不确定,又去看一旁的伙计,“你们见过吗?”
两个伙计面面相觑,皆是一脸茫然,戚浔这时进来道:“七日之前,我们曾在你们书肆来查问过一次,当日正碰上养心斋的伙计来送书,他们其中有一个人,手总是拢在袖子里,不露出来,你们可有印象?”
掌柜的还是满脸疑惑,可一个伙计却忽然眼底微亮,“啊,我知道你们问的是谁了,那个人就是养心斋的伙计,经常来我们这里送书,且每次袖口都放的极长,我看到过两回,还在想这个人手脚一定不利落,就是养心斋的人!”
宋怀瑾忙问:“那你可知道姓名?”
伙计摇头,“这个不知道,他们送书的人,只有一个领头的和我们说得多,其他人也就偶尔搭个话,印书的生意也都是我们掌柜的去跑,且你们问的这个人,每次来了都埋头干活,也从不多言,长相更是寻常,站在人堆里,不引人注目。”
如此,此人便要去养心斋找了。
宋怀瑾立刻道:“你们应当知道养心斋在何处吧?可能帮忙带路?”
掌柜的指了个伙计,“你常跟我去,你带官爷们跑一趟。”
那伙计连忙应是,戚浔道:“我们问的这个人,来得多吗?”
掌柜的道:“那得看我们订的书,有时候一月一次,有时候一月两次,他若是次次都来的话,也基本就是这个频次。”
先前那伙计补充道:“他不是每次都来,差不多一个月一次。”
戚浔了然,宋怀瑾立刻叫那伙计带路,一行人从书肆内出来,直奔养心斋而去。
戚浔爬上马车之时,忽然想起什么,又掀开联络朝街市上看,傅玦见她神色有异,便问:“怎么了?”
戚浔低声道:“王爷,万和绸缎庄就在前面不远处。”
养心斋在永康坊以西,因是印书的书坊,铺面并不临街,而是在偏僻处租赁了一处民居,又加以改建之后成了印书工坊,而一路往西走,正好要经过万和绸缎庄,戚浔掀帘示意傅玦,“王爷看——”
傅玦倾身,果真也看到了绸缎庄,戚浔放下帘络,轻声道:“前次我跟着戚淑来过此地。”
想到戚淑如今下落不明,她忧心道:“戚淑若是铁了心要指认我,不知会不会闹出别的乱子,若孙律怀疑起来,一旦找到赣州那个戚家堂兄,也易暴露。”
傅玦安抚:“不必担心,他的动作没有我快。”
戚浔看着傅玦,十分庆幸如今有他相助。
夜雨淅淅沥沥,马车跟在宋怀瑾和带路伙计之后,缓缓进入了西南一片房舍低矮的民坊之中,又沿着街巷七弯八绕,最终在一处院子外停了下来。
成记书肆的伙计指着院门道:“就是这里了,这个点了,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不过至少会有在此看门值守的。”
院子里亮着灯,点点微光流泻而出,宋怀瑾上前叫门,不多时,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将门打了开,见院外站满了人,这少年吓了一跳,“你们……”
宋怀瑾沉声道:“你们掌柜的可在?”
少年面色微变,“不……不在……”
宋怀瑾从半开的门口看进去,一眼看到了不远处的屋子里也亮着灯,窗扇之上还有人影闪动,且人不少,“那如今可有管事的在?”
少年迟疑了一下,“有的,你们稍等。”
少年转身跑进屋子,不知喊了两声什么,一个着灰袍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二人来到门口,灰袍男人恭敬的道:“大人,小人是书坊的工头,不知有何贵干?”
宋怀瑾打量着此人,“我们来找人,你们书坊之内,可有右手天生六指之人?又或者右手手指有残缺之人?”
这工头听得面色微变,“右手天生六指吗?”
宋怀瑾一见他神色便知有异,他点头,这工头便迟疑地道:“不知大人为何而来,又为何找六指之人?”
宋怀瑾不由冷笑一声,“本官在问你,你还敢回问本官?来人——”
宋怀瑾一声令下,周蔚等人一拥而上,似要破门而入,工头的面色大变,立刻道:“大人息怒,我们工坊之中没有这样的人,不过……”
工头吞咽了一下,“不过我们掌柜有个远亲,的确是天生六指之人,他算是我们工坊的帮工,也领着银钱,但因是我们掌柜的亲戚,小人适才不敢多说。”
宋怀瑾看向他身后,工头又道:“不过他眼下不在此地,他以前是十分勤勉的,今日不知为何告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