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府翻身记事(10)
若庞家不愿意,林家也没什么损失。毕竟打着救命之恩的旗号,也没人能说林家攀附。
想通后,立即对着林云紫颔首:“大姐姐说得是。”
林云紫见她领会了自已的意思,便接着道:“我们林家虽然无权无势,但也是知礼的人家。你既要亲自上门,送礼轻重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心诚。哪怕是你亲自裁剪的衣裳,或是亲手绣的绣品,也是你的一番心意。”
呃……
她这位大姐,真是人才。
府里没钱送礼就直说嘛,都是自已人,府里的情况还能不知道?实在用不着说得如此高洁。
但让她裁衣?绣花?
真是高看她了!
虽然有原主的记忆,可记忆里和实操是两回事,好吧?
实在不想做那绣花的精细活,林云珠想了想,提议道:“大姐姐说得是!只是我这绣活普通得很。倒是以前,我在城中书肆看到过几个小食方子。前不久在庄子上试着做了一下,味道不错。不如,我做出来,大姐姐先尝尝。”
林云紫本来也觉得,绣点绣品送过去,是有些寒酸。
听她说有新鲜的小食,想着先尝尝也行。
便点头应道:“既然二妹妹有了主意,那再好不过。”
“这小食需得买些材料,等雪停了,我就出门去买。”
林云珠想着多买点,多试验一些种类,以后还可以放在食肆里售卖。
林云紫见她如今一点就通,很是欣慰。
接下来就说得更直白:“你那日落水的事,现下城中依然有人在传。想来,你的婚事若没有着落,庞三夫人还是会有所顾虑。这事你得说清楚。当然,她若实在不放心,两家不是都有年纪相当的读书人吗?以后同辈之间多走动走动,关系自然就近了。”
这一番话,再次刷新了林云珠对她这位便宜大姐的认知。
寿春伯的儿子和庞家二房的儿子与二哥差不多的年纪,也是准备走科考的路子。
林云紫这话的意思,若庞三夫人担心,可以让二哥融进庞家小一辈的圈子。那林云珠自然也算小一辈的人,就不存在和庞三老爷再扯上什么关系了。
若再想深一些,林云珠婚事不是没着落吗?庞三夫人如果愿意牵线,也不存在庞三老爷的事了不是?
庞三老爷和庞三夫人的亲事,是立国后,寿春伯亲自定下的。
寿春伯是武将出身,为了给庞家下一代铺路,替庞三老爷选了文官之女。
庞三夫人的父亲,现在都察院任佥都御史。她若能牵个线,定然差不了。
林云珠心里佩服,她就落个水,名声是受了影响。但这大姐就能考虑这么多。只怕这段时间就等着她回府呢。
很好,这个队友,她很喜欢。
于是笑吟吟的应下了林云紫。
林云紫见她会意,心里高兴。
二妹妹去庄子上待了一段时间,倒像是开了窍。
第9章 凉王世子
姐妹两个又在屋里说了会儿话。
林云紫见林云珠如今活泛了不少,就跟她讲了许多京城最近发生的事。主要是各家后宅的一些事,偶尔会涉及到朝堂。
虽然她提到朝堂的时候极少,但林云珠觉得,她对这些事很清楚,不过是担心她这个妹妹不能听明白,这才没有多说。
而且,这位大姐姐在说的过程中,也会不时提点她。
林云紫看似在跟她说闲话,但该说的都说了,不知不觉中,林云珠就大致弄清楚了京城的现况。
中午,姐妹两个一起用了午食。
用过午食,雪也停了。
林云珠就打算出门去买食材。
早日弄出来,早日去寿春伯府。
否则,你回京十天半个月才上门去感谢,就少了些诚意。
林云紫听了很赞成,想着她也没什么事,就说陪着一起去。
于是,姐妹两个一起出了门。
马车不过走了两条街就停了下来,车夫在前面禀报:“小姐,前面的路被禁军拦了。”
“可知道出了什么事?”林云紫问道。
“听附近的百姓说,昨夜大雪,京郊一些村子受灾,现在大批村民聚集在城门口。”车夫把听到的如实回禀。
林云珠觉得奇怪,如果不让灾民进城,守城门口就行。可现在把城里的路拦了是个什么意思?
他们永宁伯府现在是落魄,但前朝皇帝赏的宅子,位置是极好的,处在权贵云集的城东。这边的路是能随便封的?
但不管怎样,禁军封路,马车是没办法走了。姐妹两个只能下了马车,打算走去集市。
下车走了一段,才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
顺天府已经安排了在城门口施粥,也正在城外搭建临时安置点。
皇上遣了太子和凉王世子出城查看受灾情况,安排房屋重建和灾民过冬的一应事宜。
想来,这两位马上要出城,为了不耽误正事,这才暂时封了路。
果然,没一会儿就听见了一阵马蹄声。
紧接着就看到一队人从街尾驰来。
打头的两骑着禁军服饰,中间两人贵气逼人,让人一看就知道身份不凡。
太子眉目清冷,身下白马神骏非凡。给人一种高不可攀之感。一袭白色大氅,也更衬得他气质清贵。
落后于太子半骑身位的少年,一身蓝衣。他气质丝毫不输太子,目若星辰,风流俊朗。
林云珠集合前世今生的记忆,这绝对是她见过最好看的人。
这位就是凉王世子李承昊。
又转头去看林云紫,她正微眯着双眼打量着这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