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伯府翻身记事(118)

作者: 采云 阅读记录

他这话是唐大夫人教的。他自已可说不出来。

一来,提到了唐映雪。唐祭酒因为唐映雪的婚事,对她一直有所愧疚。再来,又提了这绸子生意算是他们大房自已的生意,就算亏钱,也是他们大房自已的事。最后,还给刘家上了眼药。

唐祭酒听完后,果然没有再说什么。

既然是大房自已的生意,他也不想管。

但二房和三房可不是吃素的,立即要求查账。

都在一个屋檐下,各自也有忠心的下人。大房的动作,他们多少能瞧出点端倪。

唐祭酒对这个要求并没有反对,还拜托了老妻来做这个事。

结果,这一查,发现公账上竟然只得几百两银子。

这下唐家彻底闹开来。

唐祭酒也是气极,对大房失望透顶。

最后,把管理家族生意的权利,从唐言兴手里移交到了三房。

唐大夫人的管家权也被交给了唐二夫人。

同时,还勒令唐言兴尽快把公账上的银子还回。

也警告大房的人,若再敢惹事,就将他们分出去。

虽然这话恐吓的成分居多,但经历了这件事,唐家大房算是彻底失势。

第102章 胶州曾氏

林文康自从到了青山书院后,读书的氛围比起国子监要好了不少,也更能静下心来。

不过,他这个人,心思向来多。在读书的同时,也不忘关注书院其他人的情况。

他发现班上最近来的那位曾凡,似乎很得方大儒的青睐。

这位曾凡,十五六岁的年纪,身上还带着一股子孩子气。

不过,他们这个班都是秀才,目标是两年后的乡试。

所以,这位看起来年纪小,却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

在还没有摸清楚具体情况的时候,他也没有贸然去结交人家。

等三个妹妹受了方夫人的邀请,来了一趟书院后,他才知道,方夫人的堂侄儿来了书院。

据他所知,方大儒的夫人出自胶东世家曾家。

他现在肯定,这位曾凡就是方夫人的堂侄。

有一次,曾凡和几个同窗去食肆用饭。林文康“正巧”也在食肆。就给他们打了个折扣。

都是年轻人嘛,喜欢吃吃喝喝。得知几位同窗也喜欢点心,林文康又送了些给他们。

一来二去,林文康和曾凡就熟悉了起来。

这几日,他发现曾凡似乎特别喜欢和那些家贫的年轻学子混在一起,还常常背地里打探人家的家庭情况。

据他所知,曾凡没有未婚的姐妹吧?

他近日和曾凡交好,也知道了一些他家里的情况。

曾凡的确出自胶州大族曾家。他父亲就是曾家现任当家人。

曾凡是家中老幺,上头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哥哥是上一届的进土,目前外任县令。

姐姐这次陪着曾凡一起来了京城。因为曾凡的关系,林文康也见过两次。瞧着是妇人打扮,应是已婚。

“林兄觉得与我们同班的宋兄为人如何?”曾凡对着林文康问道。

林文康不动声色地沉思了片刻,有些答非所问地回道:“宋兄学问极好,想来两年后的乡试一定能榜上有名。”

曾凡点点头,又摇摇头,似在自言自语,“据说宋家十分贫困,宋家父母举全家之力供他读书。这算好,也算不好!”

林文康并没有接他的话,只当什么也没听出来。

接着又听曾凡叹道:“唉,总是不尽如人意!”

这下林文康便适时问道:“什么事让你如此苦恼?”

“姐……”

曾凡刚一出口就立即打住,讪笑着对林文康抱歉道:“无事,无事!”

林文康也不追问,只接话道:“无事最好。你远离家乡来京求学,若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曾凡赶紧道谢:“多谢林兄!”

随即又笑着摇头,“不过是我瞎操心罢了,家里的事自有母亲做主。”

林文康虽只听他说了一个“姐”字,但他向来思虑极多。

又想到曾凡的姐姐,跟着母亲和弟弟来了京城。胶州到京城可不近,这一来一回不得几个月的时间?

她一个已婚妇人,放着婆家和丈夫不管,这不合常理。

再想到前两次无意中见到他姐姐,虽然对着曾凡很是温和,但那一脸的死气沉沉,他瞧着都有些不适应。

此刻,他觉得他猜到了什么!

林文康面上不露一丝讶异之色,顺着曾凡的话问道:“说到伯母,也有几日未曾见到了!”

曾凡丝毫没有察觉到林文康心里的那些想法,笑着解释道:“我堂伯父在京中任职,母亲和姐姐前几日去了堂伯父府上,想来会住些日子。”

林文康马上在脑子里思索京中任职的曾姓官员。

姓曾的官员虽多,但林文康猜想,以曾家的实力,又是嫡支出来的,曾凡的堂伯父官职肯定不会低。

出自胶州曾家,年纪又对得上,好像只有一位。

大理寺卿,曾令安曾大人。

想到便问了出来,“可是大理寺卿曾大人府上?”

曾凡立即点头,“是的!林兄也认识我这位堂伯父?”

林文康摇头道:“听过,但并不认识。”

他面上虽然平静,但心里却已经十分震惊。

他还是小看了曾氏一族。

曾氏不仅仅是在胶州一带盘踞的大族,人家入朝为官者繁多。

曾凡的大哥在地方上任县令,据说曾凡还有一个亲叔叔外任知府。

这还仅仅是嫡支的人,旁支那就更不用说。

在京中,人家还有正三品的大员镇着。

上一篇: 仵作惊华 下一篇: 卿卿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