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伯府翻身记事(148)

作者: 采云 阅读记录

此时见徐定眉头紧锁,不禁猜测,难道姑母不同意?

林大小姐的确不错,但如果姑母不同意,他也没办法!

婚事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他可帮不了徐定。

想着便拍了拍徐定的肩膀,“永宁伯府挺好的,不过,凡事不可强求。你好好听安排就行!”

太子这意思就是让他听安国公主的,别跟母亲较劲。

徐定顿时不乐意了,太子这又是什么意思?嫌弃永宁伯府没什么助益?

但现在局势如此稳定,还需要什么助益?

那他可管不着,他就要娶林二!

梗着脖子对太子说:“我自已知道!”

太子听他语气不好,简直莫名其妙,关他什么事?你自已去说服姑母呀。

两个人正牛头不对马嘴地说着话,就有宫人开始上菜了!

皇上刚来的时候心情还挺好,但看到太后和李承昊表演了一场祖孙情后,就有些兴致缺缺。

象征性地说了两句,便没再搭理众人,又和皇后说话去了!

几个皇子和嫔妃轮流给皇上敬酒,又说了一堆好听的,总算把皇上哄高兴了些。

哪知太后却不高兴了。

她喝了一杯嫔妃敬的茶,忧愁地看着殿外。

对着众人大声叹道:“中秋,多好的日子呀!看着皇子们在皇上跟前尽孝……”

她说着拿帕子攒了攒眼角的泪,声音变得悲戚:“只我儿启阳还在凉州那荒凉之地镇守,如今百姓有了安稳的生活,你们能在这里畅饮,全赖我儿的守护。”

皇上当时就垮了脸,合着没有他李启阳,这天下就太平不了了?

太后自然看到了他的脸色,但她又不怵自已儿子,继续带着哭腔说道:“听说现在军费不足,将土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不知我儿过得可好?可有这样的好酒好菜?”

皇上此时已经怒极。

这几日收到了凉州那边的折子,又是要军饷。

凉王那边的军饷,都是按照军队数量正常拨过去的。跟南边的镇南王,云州的寿春伯,辽东的定远侯是一样的定例。

其它几家都没问题,只凉王每年各种理由哭军饷不够。

最开始,朝廷也是给的,虽然不按他提的数量给,但多少会给点。

但这两年,皇上就不爱搭理他了。这银子去了哪,大家心里都有数。

皇上又不傻,难道还要送银子给你养私军?

皇上也派了不少探子去凉州,但凉王捂得很严实,皇上抓不到证据,不好贸然发兵去凉州。

再说,帝国才刚刚传承两代,他并不想落个残害兄弟的名声。

今年凉王给的理由是,西边的戎国不太安分,要尽早做好准备。

户部这边并不想出这笔银子,这事就一直拖着。

没想到太后竟然在这个场合提了这事。

皇上心寒。

太后从小就疼爱这个小儿子,当年凉王闹着要上战场,她就埋怨过父皇和他。安国公主一个女子,十六跟着他们上战场,她怎不心疼?

要知道凉王那会儿可是让威远侯盯着的。他们刚起事那会儿,才是真拿命去拼。

这些她都看不到,她只知道这个小儿子受了苦。

后来父皇看出凉王的野心,把人弄去凉州,她更是直接不搭理父皇了!

他就不相信,太后完全不知道凉王和李承昊的心思?

他难道不是她的儿子吗?

皇上看着她表演,突然冷冷说道:“既然母后想念凉王,不如朕下一道旨意,召凉王回京?”

太后当时就愣在了当场,也忘了抹泪。

李承昊眼里迸发出精光,随即垂眸掩饰。

第128章 江世杰没了

太后缓了片刻,才又拿起帕子攒泪。

责备道:“皇上说的什么话?做母亲的想念儿子是常理。只我们又不是寻常家庭。哪是说回就能回的?那偌大的凉州边境又该如何?

启阳不是上了折子,说是戎国那边有异动吗?皇上早日把军饷拨过去,让我儿和将土们吃饱穿暖,我这做母亲的也就放心了!”

殿内的人都知道凉王那是太后的逆鳞,现在太后和皇上对上,没人敢说话。包括皇后。

能插话的太子此刻沉默下来,他在想招凉王回京的可行性。

安国公主倒是很快想通,笑着对太后说:“母后不必担心,皇兄招皇弟回京,想来除了解母后的思念之苦,也是为昊哥儿考虑。昊哥儿的婚事定在明年三月。皇弟夫妇总得回来喝儿媳妇茶吧?

至于凉州,皇弟在凉州经营多年,想来早已固若金汤。依儿臣看,那戎国也就做做样子,不敢真来犯。即便来了,皇弟又不是没有副将?如以往那般应对便是。”

太子此时也开口附和:“姑母说得有理,承昊的婚事虽有礼部操持。但皇叔和皇婶也该回来一趟。儿子成亲,父母却不在场,没有这样的道理!”

太后被他们一唱一和说得有些懵,一时没有反驳。

李承昊是不能反驳,他此时什么也不能说。只能默默站在一旁。

就在气氛有些僵持的时候,皇上开口说道:“行了,今日是家宴,说这些干什么?此事容后再议!”

此后,皇上也没什么心情。

整场家宴相当沉闷。

————

八月初的时候,江世杰就和董家小姐办了婚礼。

这场婚礼办得比较冷清。

因为男方这边实在是没什么宾客。而女方这边虽然有心办得隆重一些,但时间太过紧迫,也做不到面面俱到。

因为董小姐的肚子等不得,两家这才把婚礼办得这样急。

上一篇: 仵作惊华 下一篇: 卿卿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