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伯府翻身记事(168)

作者: 采云 阅读记录

“亦辰以为戎国的请求如何?”皇上手里捏着一枚棋子,眼神专注的盯着棋盘,状似随意地问道。

“臣以为戎国此举,目的不甚明确。”

裴翎回答得中规中矩,依旧垂眸看着棋盘,等着皇上落子。

但皇上细品后,又觉得此话大有深意。

戎国的人难道就不知道凉王和朝廷的关系?他们若想要边境和睦,用得着向朝廷示好?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皇上唇角微勾,他最近就发现这位新晋的裴庶常很有意思。

落下一子后,皇上又缓缓道:“最近盛传戎国今年的天气恶劣,雨水不丰,亦辰又如何看?”

裴翎几乎不用思考,落子很快。

紧跟着皇上落下一子后,恭敬道:“臣以为此种传言有待查证。凉州紧邻戎国,想来应该知晓此事是否属实!”

皇上挑眉,这小子看来是看出了这传言出自凉州。还想试探他对戎国的请求是个什么态度。

呵呵,果真有意思。

他自然不会去回应裴翎,只是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处:“凉州,边陲之地,朝廷有心,却远了些。”

他特意加重了一个“远”字。

裴翎依旧垂头看着棋盘,只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机会来啦!

没等皇上落子,便郑重道:“大乾边陲之地甚多,朝廷每有政令传下,也不知道地方官员如何履行?又是否将朝廷的仁政宣扬?”

这话明着说的是帝国的边镇,实则指凉王早已控制了雍凉之地。在凉王下辖之地,百姓只知凉王,不知皇上。

皇上微微点头后落下一子,却没说话,像是在等着裴翎的下文。

裴翎此刻也不藏拙,继续道:“臣以为,朝廷但凡有政令,应遣人到地方落实,比如此次恩科。若学子们知道缘由,就不会被人刻意蒙蔽。”

这话就说得很直白了,指凉王蒙蔽百姓,阻碍朝廷政令在雍凉之地的推行。

皇上倒不关心这个,他听明白了裴翎的意思,要先扭转雍凉两地百姓的认知。

别让他们只知道凉王,还要让百姓看到朝廷的好。

皇上自然是调查过裴翎的,知道裴翎的出身。

也猜测裴翎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般温和,这样的人,自小坚持,且能冲破家族的束缚,定是心性坚韧,且一心仕途。

今日,他给了个机会,裴翎立马露了锋芒。

他刚才听裴翎的意思,似已有对策。

便笑着对裴翎吩咐:“既如此,那亦辰上个折子吧!”

裴翎颔首:“臣领旨。”

裴翎其实早就对雍凉之地的事有过研究。对策也写好。

当日回到家后,裴翎又重新整理了一番。

第二日便把折子递到了御前。

皇上看完后,又召了太子前来。

太子看完不禁赞道:“儿臣倒是见过此人几次,倒没发现是个人才。还是父皇有眼光。”

皇上笑骂道:“拍什么马屁?你只说可行还是不可行?”

被皇上拆穿,太子也不尴尬,正色道:“儿臣以为,可行!”

“既如此,此事就交给你!”皇上吩咐。

“儿臣领旨!”

皇上又对太子提点道:“这个裴翎不错,朕瞧着磨砺几年能担大任,你以后可以多看看。”

太子颔首,明白裴翎是父皇为他准备的人。

想到既然要拉拢人,总得给点好处,再加上这次的对策很好,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给点赏赐。

便问道:“朝廷既采纳了人家的意见,父皇以为给点什么赏赐合适?”

倒不是他做不了主,而是父皇专门提的人才,那肯定要特殊对待。

父皇要启用人家,必然是做过一番调查的。

既要拉拢人心,这赏赐最好能赏到人心坎上去。

果然,就听皇上提点道:“他是蜀地裴家嫡支的庶子,听说来了京城后,颇为拮据。时常去书肆接活,现在还在城南租着宅子。”

太子一听,就明白。

对这裴翎,赏宅子或是银子就行。

没两天,裴翎就接到了皇上的赏赐。

可能在那些权贵看来,有些俗气。但裴翎很高兴。

皇上赏了他一笔银子。

之前,他还想着多接些书肆的活,争取在婚前在城南买个一进的院子。

现在,有了皇上赏的这笔银子,他就能在城西买个二进的宅子。

虽然,还是有些委屈林云紫,但这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如今,就等着家里的回信。

为了不被嫡母拿捏,确保此事万无一失,他也同时给族里的几个族老去了信。

此事,父亲和嫡母都只能同意,绝不会有意外。

等接到家里的信,他就可以上永宁伯府提亲。

第145章 镇南王府的花会

徐定这几日每天都带着四个侍卫上下值。

把金吾卫的一干人搞得莫名其妙。

金吾卫里不乏世家子弟,像他们出门一般就带一个小厮,一个侍卫。最多两个侍卫。

若要出京城,可能会多带一些人。

但在京城,带四个侍卫出行的,那还是没有。

更何况,徐定自已还会武。

众人都以为徐定最近是不是遇上了刺杀什么的。毕竟镇南王府也算皇家的人。牵扯到皇家的事就很难说。

指挥使大人还好心建议道:“你若有事,可以告假几日。”

这意思就是让人躲镇南王府算了,省得出了事,他这个上峰还要担责。

哪知徐定一脸懵:“没事呀,我能有什么事?”

指挥使大人也没明白这是个什么意思,便直接问道:“你每日带四个侍卫出门,连上茅厕都跟着,不是有危险吗?”

上一篇: 仵作惊华 下一篇: 卿卿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