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府翻身记事(223)
太子只觉得不可思议,这个时候,皇祖母竟然还在关心这个问题?
皇上自嘲地笑笑,“朕近日总是梦到小时候的事,那时一家人多好呀!自从李启阳上了战场,她就变了。”
太子不是很能明白皇上对太后的感情,反正自他懂事以来,一直和太后不亲。但看父皇的表现,想来李家还没起事的时候,父皇和皇祖母也是母慈子孝的一对母子。
“唐家那边能答应?”太子问道。
“她可不会管唐家愿意还是不愿意!”皇上嘲讽道。
太子也不知道怎么说,这倒是他皇祖母的行事风格。
“那这门亲事?”
皇上摆摆手,一副心累的表情,“她现在也会谋算了,怕自已保不下李承昊,想要给他留个后。不用搭理她!”
太子摇头,就算唐家小姐嫁过去能生下儿子,他和父皇也不可能允许孩子活着。
而且,明知道凉王谋反,还要把重臣的孙女嫁给反贼之后,这让满朝文武怎么看皇家人?
皇上并不想再说太后的事,很快转了话题。
“永宁伯这次立了功,又有献粮食的事在前,职位上倒是可以升一升!”
太子本就在思索什么位置合适,此刻见皇上主动提了,那就是有想法,便试探道:“父皇的意思是?”
“兵部右侍郎一职一直空缺,正好借着现在兵部繁忙,把你的人调过来。少詹事一职空缺后也需得补上。虽然从六品到四品有些快,但你要让人看到,有功就得赏。有些人,现在就想冒头,也急了些。”
皇上说到后面,声音隐隐有了寒意。
太子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是让他趁着打仗,兵部忙不过来,把詹事调任到兵部,詹事的位置由少詹事顶上。永宁伯就升任少詹事一职。
这也算是对余阁老的一种警告。
在父皇看来,东宫现在连儿子都没有,又有凉王造反,余阁老这个时候还在想着排除异已,让他很不满。
太子顿了一会儿才回话:“儿臣明白了!”
皇上见他迟疑,笑着安抚道:“一个四品,不妨事。你要知道,有些人一辈子也跨不过三品那个坎。就算他以后能立下大功,给个侍郎的位置也无妨。再往上,就不是只凭能力了。”
太子沉默。
皇上此刻如慈父一般,轻拍了拍太子的肩膀,“你若实在不放心,直接将人外放到北边或是西边都成。不过现在为时尚早,不用考虑太多。”
太子点头。
良久,问出了一直压在心里的那个疑问。
“父皇既知平南对林二小姐有意,为何将林大小姐选入东宫。”
皇上长叹一声,缓缓道:“朕也知道,这个决定给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压着永宁伯兄弟两个就成。至于朕为何一定要选林家女儿入东宫。等你继位,你就知道了!”
太子一听这话,吓得当即起身跪了下去,“儿臣惶恐!”
心里却是掀起了滔天骇浪。
他知道钦天监存着历朝历代的重要预言,只有当今能看到。
所以……
————
唐家
“祖父说了,他会去跟皇上求情,希望皇上能将我和凉王世子的亲事作废。”唐映雪对唐大老爷和唐大夫人道。
唐映雪没说的是,祖父已经准备好了辞呈。
要退皇家的亲事,岂是那么容易的?
更不能用祖父的辞呈作为交换条件。只能先递辞呈,让皇上看到他们的诚意,方有机会博取皇上的一丝同情。
但最后的决定权,终是掌握在皇上手里。
能不能成,祖父心里也没底。
但这些,她并不想同父母说。
唐大夫人欣慰点头,“你祖父心里到底还是念着你的。只要退了这门亲事,不管是远嫁或是低嫁,都是好的。”
唐映雪也认同点头。
真要嫁给李承昊,不是陪着李承昊一起死,就是守寡。守寡无妨,但背着罪臣之妇的名头守寡就难了。
还有一个可能,太后保下李承昊,她和李承昊一起被圈禁。
这更让人难受,不仅提心吊胆,连子女也会背个罪臣之名。
“你祖父不与我商议就算了,你为何这时才告知我?我好歹是你亲爹,你的亲事我还不能过问了?”
唐大老爷当即对着唐映雪呵斥道。
唐映雪还没出声,唐大夫人立即对着唐大老爷骂道:“父亲的决定,为何要与你说?你良心都被狗吃了,这时候还想着用女儿换前程?”
唐大老爷也不甘示弱,夫妻两人就在这样当着女儿和下人的面吵了起来。
唐映雪心累,这个时候了,父亲竟然还指望着凉王拿下京城后,他能翻身?
他们这个时候不表态,等到凉王败了,她还有机会吗?
她这个女儿,在他心里,不过一个工具。
她第一次大逆不道地想,祖父为何会有父亲这样蠢的儿子?
没搭理身后大吵的父母,一个人出了院子。
这个家能指望的,只有祖父。
第192章 普光寺见住持
又过了两日,朝堂上完成了一系列调动。
原詹事府詹事大人调任至兵部,任右侍郎。虽是平调,但任谁都能看出来,这位跟调任左副都御使的那位前任一样,将是太子的左膀右臂。
等到太子继位,再熬个十多年,入阁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原少詹事升任詹事,林文杰升任少詹事。
林文杰这个升迁确实是快,但这是皇上下旨,没有人敢质疑。
因为李承昊失踪的事只有少数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