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府翻身记事(333)
林文康刚确定了上任地,就拜托了刘家的商队先行将玉米种往陵川运去。
虽然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但玉米这东西只这两年在京城有少部分人家种。陵川县的人都没见过。
林文康一上来就让人家改种这见都没见过的东西,自然不会有人愿意。
县衙的人都知道林文康的底细,倒是没人敢得罪他。
但人家农民不愿意种,他们也没办法。
林文康见此,便选了三个村子,挨家游说。
并承诺若是收成赶不上往年种植小麦的收成,他拿银子补给他们。
村民们不愿种新鲜作物,一是担心税收,另一个就是农民的口粮全赖地里的那点粮食,谁也不敢大意。
有了县令大人的承诺,这三个村子的村民就乐颠颠的开始种玉米。
林文康手里有黄浩记录的详细种植过程,再加上他在青山书院的时候,也帮着方夫人种过。倒是颇为熟悉。
他担心村民和县衙负责农事的官员没有经验,便整日待在村子里,指导村民们种植。
村民们还是第一次见如此亲民的大人,且这位大人长得也太好了。
村里的小媳妇、年轻姑娘,没少借着给家里人送水、送饭的借口,到地里偷看县令大人。
啧啧,天上在谪仙也不过如此。
这个玉米到底是不是高产粮食,村民们还不知道。但林文康在陵川县爱民如子的名声却是打出去了。
待玉米种植告一段落,林文康才开始整理县衙的政务。
凭他的能力,再加上县衙官员的配合,很快就将县衙的政务理顺。
这些官员没想到,这位公子哥不仅下得了田,办事能力竟也如此出众。
紧接着,他们又见识了林文康断案的本事。
几个案子后,陵川的百姓都称赞新来的林县令,公正廉明。
但这些人知道林县令已经成亲,又很失望。
到了玉米收获的时候,林文康在陵川县的声望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种植玉米的那三个村子,果然都实现了丰收。
且产量比以往种植的作物都高了不少。
那些当初拒绝种玉米的村子,悔得肠子都青了。
而种了玉米的那三个村子,则是喜不自胜。
林文康将玉米丰收的消息报给泽州知州。
知州大人亲自前来观看了其中一个村子采摘玉米。
此后,林文康把玉米种植过程的记录文案交给了知州大人。
知州大人知道林文康有直通内阁和皇上的路子,但人家却很识趣的过了他的手。
这就是会做人!
林文康来到陵川县不过五个月的时间,已经获得了同僚的支持,上司的青睐,还有百姓的拥护。
最重要的是,有了实打实的政绩。
朝廷收到泽州知州的折子后,还有很多官员不肯相信。
短短五个月,就让林文康搞出了这么个大事?
粮食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说,若是真的,连皇上也不能抹杀他的功劳。
余首辅一派的人还指责泽州知州虚报。
林文杰拿出京城玉米种植的记录,才让这些人闭嘴。
这说明人家永宁伯府一家子早有安排。
皇上则在朝堂上对林文康和泽州知州夸奖了一番。还给了些赏赐。命人送过去。
同时,皇上命负责农事的官员,准备推广种植玉米一事。
余首辅发现,皇上越来越偏向林家。
而皇上的身体比起年初,差了许多。
余首辅有了些不太确定的猜测。
第285章 余家和魏家结亲
皇上安排了玉米推广种植的事宜后,有两天没上朝。
只传话让内阁处理朝中之事。实在不能决断的才报上去。
随着皇上的气色越来越差,且不上朝的次数增多,朝中大臣开始忧心皇上的身体。
恰在此时,恭王妃生了一个儿子。
恭王府很低调,这个孩子的出生,几乎没有溅出什么水花。
太后和皇上给了些赏赐。
林云珠发现安国公主最近越来越焦虑。
她去陪安国公主说话,安国公主竟然时常走神。
林云珠猜测,安国公主应是知道了皇上的病情。
安国公主知道,意味着徐定也知道了。
只是不知道皇上对他们有什么安排?
若林云紫能生个儿子,大家的利益一致。
可一切还未有定数。
而她始终没弄清楚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镇南王府为何一定要娶她?
林云珠近日时常看徐定对着她欲言又止,但终究什么也没对她说。
过了几日,徐定带回来一个大消息。
“余家和魏家要结亲了!”
“什么?”林云珠以为她听错了。
魏家这就要站队?还是在林云紫怀孕的情况下?
按林云紫以往的说法,惠妃这人相当谨慎。
而魏总督在凉州镇守,魏家的人在京城也很低调。
难道是惠妃知道了皇上的情况,她又更看好皇后和余家?
但这和魏家一贯的作风不符。
首先,惠妃无子。魏总督又远在凉州。
即便林云紫和皇后斗起来,她保持中立。以后不管哪一方胜出,魏家都有可能全身而退。
就算是局势所迫,不得不站队。
魏家也不用这么早就做决定。
凭他们家的军权,完全可以观望到最后关头,再做出选择。
“怎么之前一点风声都能没有?你听到的消息是已经定下了?”林云珠问道。
“很快就会定下,魏总督的嫡二子和余家三房的四小姐!”徐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