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府翻身记事(381)
埋怨她入宫多年生不出儿子。
埋怨她私自在民间寻药,被那两位抓到机会。
埋怨她没能抓住皇上驾崩之时的绝佳机会。
她是真的累了。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她还能争来什么?
自从中了惠妃的算计,她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
她是被家族精心教养长大的,现在自然能看明白,余家的机会已经很小了。
若能及早抽身,家族或许还能保全。
若继续执迷不悟,轻则累及余氏百年名声,重则性命不保。
但爷爷不听,他坚信余家在他手上还能起来。
如今,女儿有太皇太后护着,她也没什么执念。
只顺着爷爷的意思,算是还了家族的教养之恩。
端谨太后此时突然开口:“白府尹说得有理。不过本次科举是新帝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容不得一丝失误。担任主考之人的学问、威望、经验缺一不可。本宫以为,余大人老成持重,行事稳妥,是理想人选。”
说完又转头看向林云紫,问道:“妹妹以为呢?”
一个“妹妹”就代表了身份上的优势。
她是母后皇太后,是先帝嫡妻。两位太后意见不统一时,自然是由身份地位高的说了算。
林云紫只能笑着点头应道:“姐姐说得是!”
如此,余首辅就被任命为了今次科考的主考官。
第325章 会试前夕
到了二月中旬的时候,果然传出了余家三小姐和沈家公子定亲的消息。
“余四小姐和闵三公子呢?这亲事能定下吗?”林云珠问徐定。
林云珠派了人去盯着余家和闵家,想要吃这两家的瓜。
自从闵夫人上次提亲被拒后,闵夫人隔三差五就要去一次余家。
虽然上次闹得不愉快,但此后闵夫人上门,都是被客客气气请进去的,倒没有闹得很难看。
林云珠想着,这要么是余家因为余四小姐的亲事几次出问题,名声已然不好,决定将余四小姐嫁入闵家。
要么就是余家有其它手段安抚住了闵夫人。
林云珠没办法知晓两家内里的门道,只能问徐定。
京城各家的公子哥,和徐定交好的人不少。
别以为只有后宅的妇人才爱讲八卦,这些公子哥喝点酒,晕晕乎乎的时候,什么该说不该说的,就都抖了出来。
“还没定下呢!”徐定回道。
“余家愿意和闵家结亲,不过,只愿意嫁一位旁支的小姐过去。闵夫人并不愿意,两家还在拉扯。为了不让外人看笑话,没闹出来罢了!”
林云珠听后觉得闵夫人迟早得妥协。
闵家现在的处境不好,并不敢真跟余家闹掰。若余家完全不搭理闵家,闵家也没有办法。
闵夫人现在闹,不过是想争取更多。等摸到了余家的底线,她自然就消停了。
“余家想把余四小姐嫁去哪家?”林云珠问道。
徐定摇头道:“没听到消息!”
林云珠猜测,余家可能还会等一阵再给余四小姐说亲。
余四小姐是余家除端谨皇太后外,出身最好的女儿。余四小姐本身也相当优秀。
以余家的做派,这个女儿定是要物尽其用。
余四小姐年纪不大,再等个一年也没有问题。
若是余首辅能通过这次科考,再提升威望,余家应该会为余四小姐挑选一位武将。
若本次没有达到预期,余家可能就会寻一个底蕴深厚的世家做姻亲。
想到这里就忍不住叹息,这世道,不管是穷人家的女子,还是世家大族的女子,都没办法决定自已的命途。
二月底的时候,闵家三公子和余家旁支的小姐敲定了亲事。
随着会试的临近,京城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
余首辅作为此次科考主考官的消息也早已传了出去。
学子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很兴奋,这其中,江南的学子尤甚。
江南学子入京后,表现得尤为活跃,隔三差五就在茶楼搞个诗会。
甚至还选了个江南十大才子出来,扬言今年的前三定会从这十人中出。
林文杰去见了曾阁老、白府尹和裴侍郎。
等林文杰离开后,曾阁老就把曾大公子找来。
“如今江南那些举人如此张狂,我胶州学子怎么甘心被他们压着?”
曾大公子立即应道:“父亲说得是,儿子会请几位族弟聚拢我胶州学子,气势上绝不能输给别人。吟诗作赋又不是只有江南的学子会。”
曾阁老点头,随即又跟曾大公子细细交代了一番。
曾大公子听后暗暗吃惊,原来父亲他们是如此打算。
白家和裴家也是同样的情况。
此后,就有各地的学子以地域聚拢。
学子们都是心高气傲的,也有人不服气,和江南来的那些人对上,结果无一能讨着好。
因为没有哪一个地方的学子能有江南学子人数多。
单这一点,气势上就输了一头。
再一个,江南那边的学子富裕的多,他们的诗会办起来就比其他人办的要豪气。
虽然嘴上说着视金钱如粪土,但攀比这种事,在哪里都逃不开。
如此一来,江南籍的学子气势更甚。
甚至对着别人嘲笑:“我江南本就是文土聚集之地,连本次科考的主考都是我江南籍的大人,你们如何能比?”
余首辅也成了江南学子崇拜的对象。
其它地方的学子跟他们斗了几个回合,没讨着好,便消停下来,开始认真准备会试。
虽然不得不低调,但心里却是极其不服气。
余首辅最近没有关注考生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