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府翻身记事(383)
对余首辅来说,这自然是求之不得。
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会试的考题和流程,现在都安稳渡过了。殿试只考一天,且只考策论,又是在宫内,对手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他能主持殿试,这简直是莫大的荣耀,有了这个经历,以后端怡太后别想轻易动他。
到了殿试这日,余首辅意气风发。
他站在太和殿内,豪气油然而生。
窦尚书的心情也差不多,前半年礼部的大事就是一个科举,如今安稳渡过。他仿佛能看到自已入阁拜相时的情景。
殿试过后,余首辅很快拟定了一甲到三甲的名次。
虽然这次殿试由他主持,但他到底是官场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人,分寸一直都有。
拟定了名次后,他主动跟两位太后汇报。
端谨太后自然不会有意见,只草草看了一眼,便颔首道:“不错!”
林云紫却看得极其仔细,一甲三人的试卷,她还特地看了一遍。
看完赞道:“果然有见地,都是好苗子。余大人辛苦了!”
余首辅嘴上谦虚道:“娘娘过奖,这些不过臣分内之事!”
见林云紫看完一甲的试卷还不消停,连二甲和三甲的都在看,心下腹诽:老夫看你能挑出什么问题?
林云紫却没管他心里想什么,看得很投入。
等看完后,林云紫将两位二甲和三甲的名次调换了一下。
当然,她不会忘记征求余首辅的意见。
“余大人看看,本宫以为这两位排在三甲有些可惜了!”
余首辅看了那两位从三甲调到二甲的考生名字,其中一位竟然是沈家嫡支的。
顿时心里“咯噔”一声。
端怡太后什么意思?沈家和他们余家结亲,难道背地里投靠了林家?
转瞬间又想到这可能是端怡太后的挑拨之计,就是要让他怀疑沈家。
不能中计,不能中计。余首辅在心里默念。
他这段时间精神极度紧张,精力消耗很大。此时只想着不要中了林云紫的挑拨之计,脑子里根本想不了太多。
因此,他在扫一眼林云紫调换的另外三人后,发现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或是世家子弟,就没有深究。
对着林云紫回道:“娘娘说得是。”
心里还在想:你既要帮我余家的姻亲,我便如你所愿。
过了两位太后的眼,殿试的成绩就最终确定了下来。
因为去年有恩科,因此今次录取的人数并不多,一共只得九十二人。
其中一甲三人,二甲四十三人,三甲四十六人。
张榜出来后,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那位才名出众的会元,如愿摘得了状元。
榜眼年纪有些大,四十多岁,出自扬州。
探花只得二十一,来自江南的顶级世家。据说气质出尘,貌比潘安。
甚至有传言说余首辅看中了他,想将待字闺中的余四小姐许配于他。
这些林云珠并不关心,她让人去看了张贴出来的榜单,了解了一甲、二甲的出处,就知道大哥、二哥的谋算成了。
果然,不过一天时间,就有各地的考生聚集到礼部,举报考官徇私舞弊,偏袒江南考生。
第327章 落榜考生闹事
殿试成绩刚刚公布出来的时候,江南的学子一看前三都是江南考生,把之前那些不服气的人又狠狠奚落了一番。
“你们不是很厉害吗?怎么落榜了?”
“看看,这就是我们江南考生的实力!”
“你们嫉妒也没有用,有本事凭实力说话。”
“啧啧,这就是你们蜀地学子的风度?自已考不上还不服气,回去再多读几年书吧!”
那些落榜的考生,一开始的确很不服气。
但自已没上榜是事实,技不如人,也不敢嚣张,只能悄然离开。
张榜的当天下午,就有一个质疑的声音在落榜考生中传开。
本次科考的主考官和副考官都是来自江南。
一共录取了九十二人。一甲三人,二甲四十三人,三甲四十六人。
三甲的四十六人,各地考生都有,这个就不说了。
但一甲二甲一共四十六人,竟然有四十四人都是来自江南一带。另外那两人,还有一人是京城的沈家人,这个沈家和主考官余首辅是姻亲。
一甲的三人竟然都是江南的大族出身。
这些考生都是预备役的官员,见识肯定是有的。
二甲和三甲的区别很明显。
不管你在地方上熬多少年,想要进中枢,三甲根本不可能。
若是连续两三届科考都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
很可能多年后,中枢的官员大半都来自江南。
且这次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各地名声很盛的才子,包括两位乡试的解元,竟然在会试的时候落榜了。
按常理推断,解元再差也不可能落榜吧?
这些落榜的考生一合计,这事吧,往小了说,是余首辅偏袒江南的考生。
往大了说,就是余首辅想要凭此举掌控朝堂。
这个猜测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皇帝还是婴孩,要亲政,怎么也得十五、六年后吧?
若科举再这样搞几届,等到皇帝亲政的时候,朝堂上全是江南的官员,人家听皇帝的,还是听余家的?这根本不用猜。
所以,余首辅居心叵测呀!
当然了,这些考生讨论得厉害,事实上大部分人根本不关心十多年后的事。
他们只知道他们落榜,现在找到了翻盘的机会。
这怎么能放过呢?
于是,有人起头,组织了一大帮落榜考生去礼部门口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