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府翻身记事(70)
至于那位河东盐运史,大概率会继续留着。
不过,他的罪证在太子的人手里捏着,以后也不可能轻举妄动。
凉王府的这颗棋,算是废了。
这次还是准备让林文杰一个人去刘家。
林文杰准备出门的时候,手里捏着那个册子,面上神色很是纠结。
“大哥不想去,就让我去吧!”林文康见他犹犹豫豫,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林云珠倒是看出了一些端倪,但没有说话。
林文杰见大家都看着他,纠结一番后,还是对众人说道:“我想着,若刘家实在不愿,这门亲事就作罢!”
见林文康和林云晓满脸不可思议,又安抚道:“但你们放心,我会嘱咐刘老爷子,绝不可与凉王一脉或是白家结亲。”
“为何?”林文康问得极其简洁。
林文杰叹气道:“我不想让刘小姐为难!”
他说着有些惭愧地看了看林云紫和林云珠。
他也知道,大妹妹和二妹妹为了他的这门亲事,尽了全力。事情到了这一步,这门婚事也近在咫尺。
可他并不想逼迫刘心瑶,他过不了心里这道关口。
每次回想那日,柔弱的一个人,站在马车前那摇摇欲坠的身影,他就心疼。
林文康听得皱眉,他是搞不明白他大哥这种想法。
他们费尽心思,不就是为了这门亲事吗?
林云晓则立刻反驳道:“大哥怎知道刘姐姐不愿意?她跟我们姐妹三个这样要好,说不定巴不得给我们做大嫂呢?”
林云紫制止她继续说下去。
对林文杰说:“大哥,你把这个册子交给刘老爷子就行。其余的,什么也不用说。”
林文杰转头看着她,有些不解。
林云紫解释道:“这门亲事,虽说是我们上赶着。刘夫人和刘姐姐也不错。但刘老爷子怎么样,我们还不了解。你先把册子递过去,我们得看刘家人什么反应。”
林文杰和林文康齐齐点头。
这刘家,说到底还是刘老爷子做主。
若刘老爷子过了这个坎便直接撇开他们林家,说明刘家见利忘义,并不是一个好的结亲对象。
这也算是变相考察刘家人的品性。
他们林家现在艰难,择亲就更要慎之又慎。
第61章 青山书院
刘老爷子没想到林家的动作如此快。
从他找到林文杰,到今天拿到河东盐运史的罪证,这才不过三天时间。
手里捏着小册子,心里既是感慨,又是疑惑。
本想询问几句,但林文杰丢下册子就走了。
什么也没说!
林家不是想要结亲吗?按他的设想,林文杰不是应该先跟他把婚事确定下来,然后再把这册子给他吗?
可人家没有,难道他们就不怕他反悔?
他现在有些看不透林家人,决定先把河东盐运史那边解决了再说。
林家这边,把册子交给刘老爷子后,也没催促。
林家人生活如常。
林云珠这个月又去盘了一次账。
这是“悠然居”开业后的第二个月,名气逐渐打开,客源也逐渐稳定。
这个月,“悠然居”比上个月的盈利多一点,有三百六十两。
加上上个月的盈利,悠然居两月盈利有六百六十两。
“甜心坊”那边,虽然是一月下旬才开业,按季结算也还没满三个月。但庞老夫人的掌柜说按照自然月结算,也结了一次账。
本来,林云珠以为一月也就能分个一百多两银子。
哪知,那掌柜说,开春后,各家的花会多了起来。很多勋贵世家都来“甜心坊”预定花会的点心。l
这些预定的生意,都是提前做好送上门去,根本不影响铺子里的零售。所以,这两个月,生意相当好。
“甜心坊”开业两个多月,林云珠竟然分到了六百两。
两个铺子两个月进账了一千二百多两,这相当于永宁伯府以往一年的进项。
有了这两个铺子打底,林云珠总算没那么心慌。好歹冬天不用因为买不起碳冻着。
林云珠留了两百两在“悠然居”应急。其余的一千两全部存到了永宁伯府的公账上。
林文杰知道后,收得有些烫手。
这些都是二妹妹凭自已的本事挣的。放在别家,那是女子的私房,以后可以当作嫁妆带出门的。
而且,这两个铺子,府里既没出铺子,也没出本钱,他怎好收?
但想到伯府现在的境况,若不收,维持着也实在艰难。吃穿用度上多少会苛刻到弟妹们头上。
想来想去,就想让林云珠自已留一半。
林文康也觉得没脸,他读了十多年的书,花了家里不少银子,却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
现在,家里的进项还要靠着妹妹。
林云珠摆摆手,对两人说:“每个人各有所长,哥哥们擅长的不是这个而已。伯府是我的家,即便以后出嫁,伯府依旧是我的依靠。只有伯府好了,我才能好。
现在这个时候,哥哥们不必在意这些小节。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才是。我能开铺子,就赚些银子补贴家里。哥哥们应该做更重要的事。”
什么重要的事,林云珠没说,但林文杰和林文康都明白。
林文杰的任务是把伯府撑起来。林文康则是要尽快考取功名。
林云紫也赞同林云珠的话,帮着劝道:“现在家里什么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大哥二哥也不要推辞。府里总是要维持下去的。若过个几年,府里进项多了,大哥再把这些银子补给二妹妹便是。”
林云珠点头,现在的大事是要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