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趁南风(23)

作者: 珩一笑 阅读记录

程如珩时刻不敢放松警惕,见状,连忙阻止她,“小心别栽下去了。”

把思思捞回来,程如珩又看向对面的向楠,“你呢,为什么学计算机?”

“说出来你别笑话。”向楠咧嘴一笑,“我嘛,我很庸俗,就是听说好赚钱。”

程如珩笑了,但不是嘲笑,而是觉得她直率,“人各有志,为财为名为理想,都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向楠倒是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毕竟,他看起来,就是十分光风霁月的形象,她还怕自己谈钱,他觉得太low。

向楠问:“程老师,现在你的生活方式,是你喜欢的吗?”

“要是能自由选择怎么生活,那可太了不起了。”他说,“古人为寻桃花源,病终也未果,《礼记》里向往的大同社会迄今未能实现。或者说,很多人都是在将就。”

将就工作,拿那一块两块的薪水,来应付生活开销、房贷、车贷;

将就学习,在分数容许的范围内,选个过得去的学校,然后拿毕业证;

将就结婚,对方不一定是最合适或者最爱的,但没有一辈子的时间耗费在去找那个人;

……

大多如此。

程如珩又淡声说:“我来祁大后,这里的待遇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留下来了,因为我姐姐一家,还有我朋友在这里,再换也很麻烦。”

向楠消化了会儿他说的,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是,“程老师,有时候看得太通透,会很不快乐的。”

她挺直了腰背,几乎和他平视,“这样,你换个角度,把‘将就’换成‘幸运’。”

程如珩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比如,你收到工资汇款,想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三万多,是一种幸运吧,你已经比大多数人好了。”

他含笑点点头,示意她继续说。

“再比如,985高校的全国录取率才百分之一点几,拿祁州来说,本科生录取率百分之五十左右,研究生不到三分之一,博士就更低了,拿到博士学位的你,刷掉了千军万马的人,难道不幸运吗?当然,也是实力。”

向楠是理科生,她不会像程如珩那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拿数据说话。

“再再比如,我们健康活到二十多岁,没有经历重大事故,更是一种幸运了。”

程如珩说:“你是认为,不应该单看自己,而是作比较,简而概之,就是要知足。”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房子再多,睡觉的地方只要一点点。”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向楠打了个响指,“对,就是这个意思。”

思思在一旁听着,愣头愣脑的。

以她的小脑袋瓜子,确实没办法想明白。

程如珩笑着摇了摇头,说:“果然,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爸妈以前说我整天没心没肺,其实也挺好,不是吗?及时行乐,管他今朝还是明朝,比如今天这么晴朗,就适合来根冰激凌。”

思思听到,立即喊道:“冰激凌!”

向楠说:“走,待会姐姐带你买去!”

程如珩失笑。

半个小时时限到,他们把船开回去,沿原路走出漓湖公园,和谢天跃、朱洁在门口汇合。

附近就有家麦当劳,向楠牵思思去买甜筒。

其他人落在后头,程如珩手揣着衣兜,看她们蹦蹦跳跳的背影。

谢天跃问他:“这姑娘,你怎么认识的?”

这一问,倒把程如珩问住了。

按向楠的说法,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操场,可他并未对她留下印象,相熟的过程,也难以用一句话描述。

最后,程如珩只能将起源概括为:“偶然。”

偶然遇见,偶然有了交集。

像徐志摩的诗里写,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到了别人的波心。

谢天跃觉得讶异,又联想那女生的性格,更相信是她主动,这么解释,又变得合理起来。

他说:“你们俩,性格差异还蛮大的,但是也挺互补。”

程如珩反问:“是么?”

“人家多开朗大方啊,你看着天天笑吟吟的,其实闷死了,就得有这样阳光的人在你身边。”

那边,向楠买了不同口味的甜筒,思思给她尝自己的,两个人脸上都挂着笑,是甜品带来的满足感。

程如珩没有作声。

作者有话说: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增广贤文》

*

写这章想起徐志摩那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他们俩就是最配的!

第15章 第十五阵风

◎总会让他喜欢上我的。◎

玩了一天,回去的路上,思思趴在向楠的腿上睡着了。

谢天跃先送向楠,她要下车时,思思还赖在她身上睡得酣熟,胸口一起一伏的。

程如珩绕过去,拉开门,弯下腰,伸手去抱孩子,向楠轻柔地托着她,小心翼翼地,生怕把她搞醒。

思思落到程如珩怀中,发出一声无意识的轻哼,眼睁了下,他轻轻拍她的背,是哄慰的动作,她又继续睡去。

看来真是玩累了。

向楠从后座下来,扯了扯被思思蹭乱的衣服,用气声说:“程老师,今天谢谢你和你朋友了。”

程如珩站在马路牙子上,比她高得更多,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然而他眉眼温和,说:“不客气,你带思思玩也辛苦了。”

阳光的浓度愈深,变成橙黄色,照在程如珩身上,镀了一层金光,如神祇降临。

上一篇: 请喜欢我行不行 下一篇: 入念[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