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烽火燃(108)

作者: 凤辉天下 阅读记录

这局面,正如齐宵燃所说,不是一条心啊… …

不禁又想起了先帝还在时,各边关主帅、将士,亲如兄弟的画面。

望着帐外墨黑的天,眼下虽胜仗连连,他却隐隐嗅到了一股衰败之气… …

… …

乘着大军修整,沈萧云也服用了,金木土和土垚为他联合研制的新药。

还是小小一颗红色药丸,但药力却大胜从前。

只需一月一服,昏睡的时间也减少到了两日。

但也有弊端,绝不能拖延药期,否者会加快毒气入骨的速度。

用金木土的话来说就是:拖延一日,少活十年,拖延两日,怕是得升天… …

不过,到时候会不会升天,沈萧云不知道。

但眼下昏睡刚醒,饿得是前胸贴后背,若再不吃点东西,他感觉现在就能飞一个。

随行的黎济,给他煮了碗面送来。

沈萧云看着那冒着热气儿的碗,就跟猫瞧见了耗子一样激动!

一把接过,混论个儿的就往嘴里送,结果自然是被烫了一嘴。

“嘶~”

沈萧云扇扇嘴,喃喃道:“哎,还是小殿下在好,有人给吹凉了再吃。”

“呵呵,想王爷了?”

黎济递上凉水道:“快了,最迟三月,打回来剩下的城池,就能回去了。”

“我大老远来一趟,可不只为了收复城池。”

“但王爷没能说动圣上发兵突厥啊。”

“王爷上次来信,让我再等等。”

沈萧云猛吃了几口面道:“如今户部尚书极力反对,是因为平蛮族、守西京,花费太大导致国库空虚,王爷和太子早在数月前就开始推行‘两税法’了,若顺利,钱就有了。”

黎济虚了虚眼:“‘两税法’是什么?”

“大周一项是按人头收税,但人是流动的,不少富商多地有宅院,跑来跑去的躲税,这‘两税法’是以房屋和田产为基准收,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还改成了一年交两次。”

“两次?!那百姓负担岂不是更重了?”

“你这脑子都能想到的,咱王爷还能想不到?他可不是不顾百姓死活的主儿。”

沈萧云撇了他一眼,笑道:“只是把一年的分成了两半,虽各加了半层,但是以房屋和田产为准,所以是富人多交,穷人少交,既增加了税收,又减少贫苦百姓的压力,一举两得。”

“良策啊!”

黎济竖起拇指,惊呼道:“王爷年纪虽小,却不简单啊!待在漠北实在屈才,该留在都城朝堂大展拳脚才是。”

这话虽是夸奖,可沈萧云是怎么听,怎么觉得不顺耳。

薄唇一撇,忍不住也膈应了黎济一下:“是啊,就跟严大人一样,待在都城朝堂,哦~”

“… …小侯爷,下回您再犯这贪睡的毛病,属下可不伺候了。”

黎济收了碗,还未走出营帐,身后就传来一声命令。

“黎济听命。”

“属下在。”

黎济本能的回过身,却瞅见沈萧云抱着头、翘着脚,慵懒靠在床头。

脸上还挂着一副找抽的坏笑:“去,给本将军再煮一碗,这次记得加个蛋。”

“… …”黎济看着他是哭笑不得。

若不是沈萧云曾在他只剩下一口气的时候,把他从死人堆儿里扒出来,背回大营。

黎济还真想一个面碗,直接呼在那张贱笑的脸上。

“还不快去。”

沈萧云翘翘脚,催促道:“记得,蛋要煎得两面金黄。”

“… …王爷究竟看上您哪儿了?”

沈萧云自信满满,铿锵有力的回了一句:“脸!”

“圣旨到!沈萧云接旨!”

沈萧云瞬间起身,单膝跪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沈萧云收复辽东城池有功,朕心甚慰,特赏白银千两,但蛮族初平,漠北不可长日无主帅,特命返回漠北,替朕守护边关,钦此。”

[回漠北?!城池还未收复,圣上怎突然让我回去?难道朝中出了事?]

“… …臣,沈萧云接旨,谢陛下赏赐,愿吾皇万岁。”

沈萧云捧起圣旨,皱眉问道:“公公,圣上可有别的口谕?”

“沈将军,圣上并无口谕。”

宣旨内官拿出一封信递上:“这个是六殿下命奴才转交给将军的,或许能解您心中疑问,奴才告退。”

“多谢公公。”

送走宣旨使,沈萧云立刻拆开了信:

【萧云:

金人再犯,西京战事又起,虽未大动干戈,但大周国库实难支撑两边战局,父皇只得以守为先。

命你回漠北,是担忧边关局势,朝中无恙,也并非疑心掣肘,你安心。

眼下两税法刚在都城附近州县推行,仍需时日。

如今父皇身体欠安,本王要在都城暂待些时日,为父皇侍疾,以尽孝道。

顺势继续推行新税政,充盈国库,恐晚些才能回漠北与你相见。

虽不见,但君无一日不念,望保重身体,务让君忧。】

看完信,沈萧云只觉胸闷。

即为文宣皇帝身体抱恙而担心,也为西京战事而忧心,更为齐霄燃,不知何时才归而烦心… …

… …

与此同时,大周皇宫,太极宫内。

文宣皇帝乏力的靠坐在床头,身子比去年消瘦了整整一圈。

干裂起皮的嘴唇,一张一合,喝着齐霄燃喂的苦涩汤药。

“父皇,忧能成疾,如今漠北已平,西京还稳得住,辽东更是收复了一半城池,大可放宽心。”

“哎,除了边关,境内也不安生,前年淮南水患,今年西坪又碰上了百年难遇的大旱灾,国库吃紧啊… …”

上一篇: 末日快乐 下一篇: 白捡一只流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