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子似懂非懂,乖乖地和哥哥们一起干活。
女人揉揉他的脑袋。
……娘的小十一,以后会是颗什么样的星星呢?
“娘,我现在也能照亮别人啦。”
陆净轻声道。
白衣振开。
陆净跟娄江一道,登上城楼。
城楼外,瘴雾翻滚如沸,万鬼在哀嚎中被压扁,一缕缕鬼气凝而不散,在昏暗中聚成一尊面目模糊,身达千万丈的魔神像。这尊魔神像出现的剎那,厚土好似变成了薄脆的蛋壳,承载不起它的重量。
龟裂,塌陷。
这样恐怖的一幕,陆净只在十二年前看过一次。
——那是五方上帝之一,古禹降临人间。
晦明之夜,古禹被杀,天外覆灭。
但五方上帝中,尚有黄帝与黑帝逃入大荒。
以及一位“去向不明”的青帝。
娄江收回看向城中青光的视线,瞥了眼落在身边的陆净。这位俊秀得有几分阴柔的陆家十一郎紧抿双唇,面颊紧绷出凌厉的线条。
“陆十一,我好像记得某人发誓过,某天要死,一定要在美人膝上醉死?”娄江抱剑,总是一板一眼的脸上,忽然露出一丝笑意,“发现自己美梦泡汤的时候,还差点哭鼻子了?那家伙是谁来着?”
“哭你大爷的,”陆净目视前方,揭开一尊铜炉,“少爷那是风大沙进眼。”
娄江笑了一声,青剑出鞘。
一跃出城。
风起了。
……………………………………………………
盖天图仪的明堂内纸张乱飞。神君留下的手稿,历师纪官这些时日计算的草纸,被卷得到处都是。然而已经没有人顾得上去收拾整理,因为堂顶瓦屋青图面上,璀璨的星带缓缓浮现,最终纵贯东西。
状如一条盘绕苍穹的……
“龙!”
山海阁与天工府的历师们脱口而出。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用九!”一位老木之年的历师双手发抖,声音激动得变了调,“群龙无首![1]”
“是六龙啊!是六龙!!”
写满算筹的稿纸刮到脸上,历师一把抓住,浑身颤栗,几乎发了狂。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这才是《乾卦》里的那条龙!”
在《乾卦》中,一共有六条爻辞提到龙,或曰“潜龙”,或曰“见龙”,或曰“飞龙”,或曰“亢龙”,或以“君子”代称。
这也就造成了十二洲历学上的一个千古难题。
这些龙到底在哪里?
到底是什么?
大儒们将它解释为君子的品行,阴阳家们将它解释为山川与地炁的变化,唯独历法学家始终苦苦追寻,认为它一定与历法与天象有关。因为在《彖》辞中清清楚楚地指出“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明为日月。
大明终始,在天文中应该以“四时变幻”来理解,即为“乾道变化”。
那么,这与四时有关的龙,到底是指什么?为什么《乾卦》中反复提及它?为什么它与云雨布施,寒暑更迭有关?为什么它能主宰乾坤的变化?……这些问题几乎逼疯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学家。
他们遍寻天象,始终找不到这六条龙的踪迹。
直到今天。
直到今天黄画图转动,在青画图上演示一年四季。
一条辉照九宸的巨龙出现了。
它东起沧溟,西到古海。它在春分的黄昏,抬首露角。它在仲夏的暮晚,高悬于天。它在秋分的初霞,与日合首。它在上九之节,渐沉西边……历学家的猜测是对的。《乾卦》中六龙确有其物,在十二洲的天空中,的确盘亘着这样一条统御四时的龙。[2]
它就是人间洲城上映天空形成的星河。
“找到了,找到了……”
历师们涕泗横流,不知所云。
老天工不懂天象,也不懂爻辞,只觉得这群历师全他娘跟疯了差不多,大有下一刻就要走火入魔的架势。他提起自己的血斧,双斧对砸了两下,刚要提醒这帮子失心疯的家伙回神干正事,就只觉得脚下的天池山一震晃动。
这次震动不比先前的震动。
像是整座城在跳动!
……………………………………
梅城外多了一个直径三百里的盆地。
驾驭金楼白玉舟的清昙佛子额头满是豆大汗珠,拼尽全力地操控飞舟,试图稳住阻住瘴雾的半月形光阵。城墙上,城墙内,所有人都惊骇欲死,只见一尊仿佛头抵苍穹,脚踏大地的巨魔神相,正低头俯瞰这小小的瓮中之城。
这尊魔神相,是如此巨大,巨大到城池上空只能印出祂的小半张脸。
城中,不论是难民,还是居民,不论是凡人,还是修士,都忘了哭泣,忘了呼吸。他们全都傻傻地仰着头,近乎呆滞地看着头顶上那张被金甲半罩的巨脸。
这是一种纯粹的、对巨物的震撼和恐惧。
在这尊魔神法相面前,别说个人,就连整座城都只是一颗小小的弹珠,一个小小的玩具。对方的呼吸从高空洒落,落到地面就变成摧屋毁木的大风。一时间,所有人只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文人杂记笔谈里的处于瓮中的小人国。
外边的巨人只要一掌拍下,整座城,连带城里的所有人,都会变成一片薄薄的泥土!
“艹你大爷。”
其他人还处于呆滞之中,梅城城区里的左月生就猛然停下脚步。
被他抱在怀里的小姑娘只感觉,一瞬间,这个胖乎乎的大哥哥变得特别特别可怕,可怕到仿佛不像是个人!而是头凶狠的、暴怒的兽!左月生将她放下,推向一群山海阁的应龙司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