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修仙界听到我心声后,我成团宠(250)

作者: 洛川下 阅读记录

“客人请进,我们老爷在书房迎候贵客。”

朱红色的木门打开,里面走廊上仆人照常穿梭,如果不是这些人异样的瞳仁和脸上如出一辙的诡异笑容,这知府府邸看起来还挺热闹。

这些仆人有的在修剪花木,有的在洒扫擦洗,对他视若无睹。

刚才侍卫口中的“老爷”,应该指的是湖城的知府。

他一路朝着书房走去,一眼就瞧见那窗户纸上有喷溅上去的血迹,已经发黑了,可见时间久远。

推门进去,一具尸体趴在地上,身上穿着官服,一股浓烈的尸体腐烂的臭味扑面而来。

姬怜意曾经跟他说过,当地知府是个清廉的好官,多半是这位清官不愿意听从三皇子的调遣,所以被残忍杀害了。

他先用灵力探了一下,确认尸体没什么异样,才往书房深处走去。

书房里很乱,书架上的竹简和书册许多都翻倒在地上,桌面上更是一片狼藉,以三皇子的修为,想要杀一个没有灵力的普通百姓自然是易如反掌,所以不可能是因为打斗才让书册落地,一定是有人在这里翻动过。

三皇子在书房里找过东西?

沈乐言微微皱了一下眉。

会是因为这个东西对三皇子而言很重要,所以对方才会选在湖城吗?

他回到了尸体旁边,将知府的尸体翻了过来,对方的尸体已经腐败多日,脸都不大看得清楚了,但是衣服上仍能看到动刑的痕迹。

致命伤是扎进心口的几剑,剑伤有深有浅,与其说是为了杀人,不如说是为了泄愤。

很有可能知府知道那件东西的重要性,所以忍受了酷刑折磨,但是还是没有开口把答案告知三皇子。

三皇子一怒之下出剑杀了人,并且由于跟偿愿仙融合后性情更加狂躁,所以情绪失控连刺了几剑。

地上有一条黑红色的血迹和几个血手印,藏在满地狼藉的书册之下。

沈乐言顺着血迹观察了一下,知府应该是死在书桌前,又自己爬到了这个位置。

这个位置靠近门,会是因为求生的本能想逃离?还是他用自己的尸体遮挡的地方,有什么秘密?

沈乐言俯下身,低声道:“前辈,湖城虽然已经遇害,但大夏还有千千万万的百姓,我会杀了三皇子和偿愿仙,一定会。若有冒犯,请前辈见谅。”

说完,他才轻轻地将尸体挪到了一旁。

窗外有一只白色的蝴蝶扑闪着翅膀停在了窗棂。

尸体在的这块地板由于被鲜血浸泡太久,色泽已经发生了变化。

沈乐言用灵力抹去了血迹,伸手敲击了几下,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他尝试用无涯剑刺入地板下面,木块碎裂,底下什么也没有。

或许是他找错了方向。

他起身的时候,一只白色的蝴蝶飞到了他的指尖。

自从进了湖城的地界,他连一只小动物都没见过。据说是动物有感知危险的能力,会早早躲避起来。

蝴蝶从他指尖飞走后,又一直在地板上盘旋不去,似乎在引导他什么。

沈乐言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这一次他看到了一小块凹痕。

小到几乎让人以为是什么东西砸在地上造成的痕迹,不细看根本不会注意到。

他伸手碰了一下。

“咔擦”。

一声细微的声响后,沈乐言迅速环顾房间,里面并没有暗门打开,也没有出现地道的入口。

蝴蝶朝着书房后门的窗外飞去,飞得很慢,就像是在等他。

沈乐言也说不清自己为何会相信这只蝴蝶能给他引路,缓缓跟了上去。

蝴蝶停在了后院的池塘边,池水虽然不深,但也看不到底。

“你的意思是,让我跳入池塘之中?”

蝴蝶扇了两下翅膀。

沈乐言跃入了池中,再抬头看的时候,那只蝴蝶依然在池塘边的石头上等他。

潜到池底他才发现一面池壁上竟然有一个铜环,环上绘了九条龙,栩栩如生,雕刻精致。

在大夏,除了地位高超的几个修仙者,只有皇族才能使用龙纹。

他心中一震,拉住铜环后,猛地向外一扯,一道石门缓缓打开,露出了一个幽深的隧道。

隧道里燃着遇水也能点燃的人鱼烛,烛火幽幽。

他进入了隧道,进去之后,那石门又合上了。

第185章 国运

沈乐言沿着隧道走了大约一炷香,前面的空间豁然开阔起来,是一座宏伟的殿室。

殿室四面墙上都绘着壁画,大殿中央是九根石柱,上面贴满了符箓,每根石柱间以锁链相连,石柱里面有一个巨大的青铜鼎。

一片寂静中,那些石柱却无端让人生出一种肃穆敬畏之感。

沈乐言走上前仔细看了那些符箓,这些符箓似乎是用血绘成的,他原以为这是在封印什么东西,但是连着看完了九根石柱上所有的符箓,才知道这些都是防御型的符箓——是用来保护石柱中间青铜鼎里面的东西的。

他试探着向青铜鼎挥出了一道灵力。

“铛——”的一声回响之后,那道灵力瞬间被弹了回来,他连忙侧身躲闪开。

与此同时,那九根石柱忽然亮起了淡淡的金色的光芒,随后密密麻麻的箭矢蕴含着灵力和毒雾铺天盖地地向着他射来。

沈乐言瞳孔微缩,《青影玄诀》施展,少年化作一道残影在偌大的殿室中躲避飞射而来的箭矢。

但是躲了几分钟,那箭雨像是无穷无尽一般,一点儿没有停息的意思。他的目光落向了不远处的九根石柱。

少年翻身跃起,伸手抓向了两根石柱之间的锁链,在身体被弹开的刹那,他借着力道跃上了石柱的顶端,然后猛地飞出无涯剑,试图以剑背拍打青铜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