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离离梦(41)

作者: 湖畔阴影 阅读记录

蝴蝶双双飞走了。

转过头来,谢径看见关杳站在他身后。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葵姐姐离世那天曾经念过这句诗,她现在就和二哥像那对蝴蝶一样双宿双飞,形影不离了。”

谢径:什么莺盟燕约,神仙眷侣,往往都是亲者痛,亡者快。四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果那天我早点回来,或许还能见他最后一面。

关杳:你是说二哥?

谢径点头:他怕我担心,一直谎称是小病无碍,而我也信以为真,直到他病体垂危时,才差人来通知我,我到家的时候他已经气绝了,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唱罢新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原来他不是在赏花,而是在悼念哥哥和嫂子。她能想象谢渊离世时,他是多么地悲痛,关杳:二哥用心良苦就是不想让你担心,你不必自责。你知道吗我曾劝葵姐姐改嫁。

谢径: 她要是同意,结局也就不会这样了。二嫂和二哥是指腹为婚,二哥身体不好,曾拒绝过婚事,但是二嫂恪守节义执意嫁过来,不过他们的感情真的很好。

关杳:她太傻了,二哥已经走了那么久,她应该忘记过去重新开始的。

谢径:一个人的过去真的那么容易忘记吗?

关杳: 但是她可以带着二哥的回忆活下去啊,人是求生不是求死的,二哥一定不希望她这样做。

谢径: 这是她的选择,说不定是她的命。

谈及过去,追忆故人,只留下无尽的思念和哀伤。

“小姐,你的平安符掉了。”一个老妇人捡起地上的符纸叫住前面的女子。

“谢谢大娘。”

“可以求平安符,去看看。”关杳也和其他人一样,虔诚祷告,然后得到一个符纸。转头她就将符纸递给谢径说:“这是给你求的,保佑你平安顺遂。”

谢径颇为意外: 你怎么不为自己求一个呢?

“我遇到危险,能够逢凶化吉,皆是冥冥中有人在保护我的缘故,平安符我已经有了,所以我想让这个来守护你。”话是肺腑之言,她说这话的时候脸瞬间泛起红晕,那抹红晕宛如一朵红梅,从脸颊蔓延到耳根,羞怯的神色在双眸中流转。

谢径:谢谢。

关杳:你救了我一命,区区一张符不足以表达我对你的感激,大恩不言谢,日后有用得到我的地方请告诉我。

谢径:拯溺救焚是理所应当的,不必耿耿于怀。

关杳:对了,我落水那天晚上你怎么会突然出现呢?

谢径:真是巧了,那会儿我刚从外面回来。

关杳感叹道:说不定是天意。

谢径:或者是的。

关杳:你有见到那个红衣女子吗?

谢径:没有。

关杳: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见到?我想我真的病了。

谢径:要养好身子,人的身体正如一间屋子的横梁,一旦有所损坏各种邪魔趁虚而入,只有确保这间屋子结构稳定,自然“百毒不侵”。

关杳:你是说,我之所以见到那红衣女子是因为我自身的原因。

谢径:是的。

有个年轻的书生借住在宝莲寺里,几日前寺里的和尚告诉他,谢大家族要来寺里做法事,因为有女眷随性,所以请他回避。年轻人很实在,谨记在心,他要回避今天就不需要去柴房帮忙,就待在房里念书。

宝莲寺里有条小溪叫小龙涧,相传很久以前寺里的和尚在水里看见一条青色的小龙,所以取名为小龙涧。流水溪溪,松竹翠绿,沿着溪水前行,有一座临水船舫,其三面临水,一面与岸相连。船舫下是一所放生池,池水常年碧绿。

今天的溪水里还能见到那条小青龙吗?

荷叶摇曳多姿,游鱼欢快嬉戏,溪水潺潺,清流缓缓,这时候听见有人在吟诗。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书生待在房间里读书太久了,就站起身来到禅房外,对着景物吟诗,他凝神眺望,愁思绵延。

他看见关杳和谢径时楞了一下。这里是僧客们休息的禅房,一般的游人不会来这里。

身形瘦弱的一身书生粗衣麻布,手捧书卷,脸色略显苍白,但眉宇间透着一股文雅之气。

而书生眼前的这两人,朴实无华,没有锦衣华服,没有珠玉装饰,却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贵气和威严。女子皮肤白皙,清新脱俗,威严有度,美而不媚,各处匀称平等,云鬓轻挽,端庄典雅。男子身形修长,器宇不凡,一双清澈的双眸,威风凛凛。

书生急忙作揖道:不知贵客在此,打扰了。

现在已是暮春时节了,书生还穿着冬天时的薄棉外套,袖口和衣领都被磨损得打了无数补丁。

谢径说道:“我们不知道你在念书,打扰你才是,走吧。”他对关杳说道。

关杳:你刚才念的诗清新隽永,空灵亮丽,是登山临江抒怀诗。

她的声音温柔且充满力量,撼动心弦。

书生惶恐道:过奖过奖。学生是因为远离父母,思念家乡一时望景生情。

“你是哪里人?”关杳的声音如同一把精致的琴弦,每一次的拨动都带来一种深深的触动,让人陶醉。

书生:梧州。

关杳:既然思念家人,为什么不回家呢?

书生:凶年恶岁,我背井离乡来京城投靠亲戚,谁知道求告无门。现在囊空如洗,没有盘缠,只好借住在寺庙里,白天在集市上卖字画筹集路费。

关杳:原来如此,那回家需要多少银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