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渔村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7)
小渔村便受临海县之下的珊石镇管辖。
子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
王余安虽然对胥州百姓有更多的良田可以种植表示羡慕,但这不代表他不喜欢自己出生的小渔村。
村长几人听了这话心里也很舒坦。
“傅小子说的没错,咱们小渔村也不差!”
“嘿嘿,那是!别的不说,只要有本事,海货是管够,吃到吐!”
说出这话的王余安不出意外挨了一下,不轻不重。
“混小子,显着你了,吃海货委屈你了?”村长媳妇瞪着眼问他,仿佛他要是说个“是”,得到的将会是来自老母亲最亲切的问候。
王余安不敢反驳,小声认怂,“没,娘你手艺这么好,我怎么会委屈呢,啥海货到了你手上做出来的菜,我都百吃不厌!”
“哼。”回应他的是他娘不文雅的白眼。
……
王余生三兄弟昨天打鱼收获不错,原本他们家的海货一般都是就近拉到镇上去卖的,码头每天都有专门收海货的走商守着。
只偶尔要进县里的时候才会把海货顺手带着拿到县里去卖,价格多少能高点。
但这种时候不多。
一来,珊石镇因为海货生意来往的商队不少,还算繁荣,镇上的商铺也不少,基本需要的什么都能在镇上买到,自然不需要赶更长的路程去县里。
二来,有些海货像鱼就要新鲜的才能卖得上好价钱,路远了,这些鱼万一在路上死了,得不偿失。
更别说进县还要交城门费。
所以村长一家其实也有段时间没进县了。
这次他们也没打算一家子都跟着去县里。
五个人的城门费就要二十五文,而他们要卖的鱼也要额外交一笔钱。
他们是断然舍不得的。
在珊石镇上,王家老二和老三跟着村长媳妇下了牛车,将鱼送去卖了。
王家老大则继续赶车送他爹和傅月庭去县里。
出发时天还未亮,等到了县里已经是天光大亮了。
交了城门费,傅月庭跟着村长直奔府衙。
第9章、还得是系统出品
系统给傅月庭准备的户籍和路引很齐全,在这个假-证难辨的时代以假乱真不是难事,不用提醒,傅月庭还给办事的官差塞了点好处,对方一看他气度不凡、人又上道,没有为难他们,干脆利落的给办了落户。
最要紧的正事处理好,傅月庭拒绝了村长要和老大陪他一起在县里逛逛的提议。
他孤家寡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村长家确实有一大家子要养,哪能陪他在这白耗时间?
“王叔放心,路我都记住了,逛完了便会自行回去,再不济,我也能找辆牛车送我回村,您和王大哥就先回去吧,别让婶娘他们等急了。”
劝说不过,村长最后没有坚持留下,不过在离开前给傅月庭指点了可以雇牛车回去的地方以及可能有顺风车坐的地点和时辰。
傅月庭一一记下,村长这才不甚放心的和儿子先行返程。
目送二人走远,傅月庭转身看向陌生的街道,轻轻呼出一口气。
既然已经决定要在小渔村扎根,出海是肯定要的。
首先得要有一艘船。
他身上的那点银子买船是绝对不够的。
身在异世,没有足够的钱财傍身,心底难免有些不安。
赚钱的第一步,考察市场。
傅月庭会的不多,但相比生活在生产力低下时代的普通劳动人民,也不算少了。
海越国稳定了百年之久,百姓生活还算不错,没有颠沛流离,没有家破人亡,生活安定。
走在街道上,一眼望去,百姓的脸上还是能看到笑容的。
相比江南一带的胥州,尧州位置更偏南些,七月的气候正是热得让人难耐。
临海县的街上,偶尔还能看到一两个身着轻柔丝绸的贾人,看着便觉清凉。
但傅月庭只是好奇才多看了一眼,羡慕是没有的。
系统给的衣服看似是这个时代寻常书生就能穿得上的青衫布衣,实则暗藏乾坤。
从府衙办完户籍出来日头正高,走在街头的百姓大多脸上覆了一层薄汗,傅月庭却清清爽爽的,衣衫半点未湿。
他身为异能者的体质上佳、耐热只是其一,还有则是因为签到系统送的这套衣服看似闷热,其实比丝绸更透气清凉。
“包子呦,一文钱一个的大菜包子,香得嘞!”
“馄饨嘞,馄饨嘞,皮薄的很~”
“客官,来一碗鱼汤面不?”
“……”
走过早食摊位,傅月庭兴致勃勃,两边都一一看过去。
吃的种类倒没有太特殊的,可能和其他地方比,也就多了个鱼汤面还算特色。
但和傅月庭前世末世来临之前在早餐店里能买的五花八门的吃食确实没法比。
衣食住行,他能最快入手的貌似只有食。
对于如何在这异世赚到第一桶金,傅月庭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但也没急着回去,在买了些必需品后,又厚着脸皮继续走进不少店铺都逛过了一圈才作罢,而后顶着商铺老板嫌弃的视线离开。
回村他没有选择雇牛车。
囊中羞涩,能省则省。
今天这个一通采买结束,他身上只剩下一两银子和三百文铜钱了。
办户籍花了三百文,给官吏塞了一百文,买衣服、薄被、油盐锅碗瓢盆等花了将近一两银子,最后又给村长家买了点点心,正好花的钱凑足了一两。
背着一堆的东西出了县城,走了一段路后,四下张望,确认附近没有人,他手中一空,东西便全放进了空间里,把本就不大的空间塞得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