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师尊一见钟情(178)
“你们散开些,我们要往下扔果子了。”树上传来声音。
闻言,树下的孩子全都一溜烟散开。没一会儿,饱满的野果就一个接着一个掉到地上。
在旁看着的孩子们兴奋极了,有小些的孩子又蹦又跳,拍掌大喊:“师兄好厉害!”
如此过了片刻,树上终于没了动静,只听上面又道:“没了,我们这就下去。”
话音刚落,几道矫健的身影先后落在了地面上,下来的是五个看着一二十岁的男子。
“师兄下来了——”
孩子们一窝蜂冲了上去,围在五人身前叽叽喳喳地说着各种乱七八糟的话。
“哎呦——好了好了,都别说了,快吃你们的果子吧。”
几位师兄从地上捡起果子,分别塞到面前孩子的怀里。孩子们有了果子,也终于不烦他们了,很快就抱着果子专心致志地啃了起来。
不远处,五位师兄坐在一起,一边看着前面的师弟们,一边说着话。
“所以,那个经常来找我们师傅的人到底是谁?”
“之前有一次无意中听到我们师傅叫他大人,看他穿的也不错,每次还都坐马车来,该不会是什么大人物吧?”
“大人物?感觉我们师傅不会结交这种人。”
有人撇撇嘴,压低了声:“我看不是我们师傅主动结交的,是那个人上赶着来找我们师傅。”
“嘶——听你这么说,确实有点像。”
“是啊,我感觉每次他来,咱师傅都不是很高兴。”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但其中一人始终没有开口。
“大师兄,你应该知道些什么吧?”
被叫大师兄的男子是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名叫张秋阳,也是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人。
张秋阳叹了口气,道:“你们几个大些,我和你们说,但千万不要跟师弟们说,知道了吗?”
其余四人纷纷点头应好。
张秋阳道:“你们也知道,我们师傅喜欢收藏东西,他今年都六十多岁了,多多少少也收藏了不少好东西。那个经常来找我们师傅的人是我们这的县令,姓王,他不知道从哪听说的,又因着我们师傅是道士,就觉得师傅收藏的东西都不是什么凡品,他就惦记起了师傅的东西。他要只是看看又还好,可偏偏……唉……听师傅说的,那人是想要咱师傅的东西!”
“啊?!那……这该怎么办啊?”
“是啊大师兄,我们就是一群普通老百姓,他可是做官的,人家都说民不与官斗。”
“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张秋阳道,“师傅收藏了半辈子的东西,他肯定不愿意拱手让给他人。可现在……那人可能念着我们师傅德高望重,他又是个当官的,不好明抢。但以后会怎么样,还不好说。”
四人愤愤不平,张秋阳愁眉不展。
“他还能明抢了不成?!”一人怒道,“我们堂堂正正又没做错什么事,他凭什么欺负我们?!他一个小县令不过是个芝麻大小的官,大不了我们往上告去!总有人能治得了他!”
“你小声点!”张秋阳也火了,“天高皇帝远,他这个小官在我们这就是土皇帝!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你没听说过这句话?!我们这十几个人,他只要想,随便给我们按一个罪名就能把我们弄死!”
方才说话的人不吭声了,只一个劲地哼哼。
张秋阳面上的怒火逐渐被哀愁所取代,他叹息一声,道:“师傅之前也跟我说了,到时候真没办法的话,那他就把东西送给王县令。师弟刚才也说了,民不与官斗。我们在这住了那么多年,根就在这,师弟们还那么小,要说举家离开这里也不现实。”
这次,所有人都沉默了。
就在这时,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走到了张秋阳面前。
张秋阳又恢复了往日的表情,笑道:“怎么了?小十七?是不是还要吃果子?”
“不吃了。”被唤小十七的孩子摇摇头,“师兄,师傅的生辰是不是快到了啊?”
张秋阳和另外四个师兄皆是一顿。
“是啊!师傅的生辰是快到了。”有人一拍掌,“差点就忘了。”
“哎,我们师傅的生辰是什么日子来着?”
张秋阳道:“九月十四。”
“那是快到了。”
“小十七。”有人笑道,“你是怎么记得师傅的生辰的?”
毕竟像小十七这个年龄的孩子,连自己的生辰都记不清,更别说是别人的了。
小十七道:“我刚才吃果子的时候想到了,我就记得每次只要一吃上这个果子了,很快就要给师傅过生辰了。”
“好好好,这小脑袋瓜可真聪明。”
“行,我知道了,等回去我就和师傅说。”张秋阳道,“你继续玩去吧。”
“好哦——”小十七又屁颠屁颠地跑了回去。
小十七能记得师傅的生辰,又那么高兴,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日子是可以和逢年过节相媲美的。因为每次到了这一天,他们不用学习,张秋阳等人还会到街上买很多好吃的回来。对他们来说,这一天不可不谓之快乐,自然也就格外在意。
灭道
睿王府。
卧房里的装饰极近奢华,每一处地方无不透露着这位主人的地位。然而,此时这个主人却病恹恹地躺在床上,旁边有位老人在给他把脉。
一个多月前睿王生了病,永嘉帝就将太医院几个得力的太医派到王府去医治他。自那之后,永嘉帝也只是偶尔问问太医有关睿王的情况,任谁也没想到今天皇帝竟然亲自来了王府,这可让王府的人如临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