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恰如天上月(211)

作者: 夜雪湖山 阅读记录

李勖一把将她揽在怀里,千言万语,出口后只有两个字,“别哭。”

“什么时候回来?”

“……这次会有些久。”

“等我生产时,你会回来陪我么?”

“听府医的话,没事常去看看阿父。”

他答非所问。

做不到的事,李勖向来不敢许诺。

韶音忽然气恼得要命,猛地将他推开,转身就走。都这个时候了,他就不能哄她一句么!

李勖疾步追出去,滂沱大雨还是将他隔在了后头。

“主公,快上马吧!”

上官云小心地催促,李勖凝望着如烟的大雨,想走,脚下却像是生了根,一步也动弹不得。

千军万马肃立在他身后,随他一道无声地等待。

忽然,大雨中有道身影去而复返,她提着裙角,就像是从前每个金辉夕照的傍晚一样,朝着他飞奔而来。

她扑进他怀抱里,踮起脚吻上他的眉心,低头在他腰间挂了一只五彩囊。

“走吧,我和孩儿等你平安归来!”

李勖心里刻下这个泪流满面的笑容,催马奔入无边无际的风雨之中。

第105章 第 105 章

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后院变成了一小片池塘, 里头飘着断折的花茎,挑帘的竹竿,没来得及收的衣裳。几盏早就熄灭的风灯在水面上翻了几滚, 接二连三撞到花圃中间的老梅树桩上。

韶音站在月洞窗前静静地看着, 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等头发绞干了, 小娘子再回去躺一会。”阿筠看着她的脸色有些担忧,又委婉地劝了一句,“您现在可不是一个人, 万事都没有身子要紧。郎主身经百战, 这一次也必然能够大获全胜, 等到他凯旋之日, 您可要稳稳妥妥地为他庆功呢。”

“现在有二更了吧?”

阿筠看了一眼漏壶中的浮箭,“已经三更了,这雨下的, 连更鼓声也盖住了。”

韶音紧了紧外衣, “叫人备马车,我要去一趟春在堂。”

大水来势汹汹,城中不知道有多少民户受灾,除了会稽以外,临海、吴郡和永嘉三地都是沿海州郡, 还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形。浙东是整个大晋的粮仓,李勖在外征战, 后方绝不能乱。

韶音想要紧急召集各郡文武, 思及此事事关重大, 自己毕竟缺乏经验, 便又改了主意,想着先去一趟春在堂, 与阿父商议后再行事更稳妥些。

两个婢子都被她吓了一跳,“那怎么行!现在水还没下去,正是危险的时候,您要是有个万一,我们如何与郎主交待!”阿雀说什么都不肯,嘴上叽叽喳喳地说着,人已经一股风似地将门窗都关紧了,回头倚靠在隔扇上,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生怕韶音顺着哪道缝飞出去。

阿筠和她一道,半扶半推地将韶音按回榻上,阿筠道:“小娘子想做什么,尽管吩咐我们两个去做就是了,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出门的!”

韶音有些无奈,“我又不是纸糊的!”

“那也不行!等到天亮再说!”

俩婢子异口同声,其利断金。

韶音实在拗不过她们,只好重新躺回去,阖上眼小憩了一会,终于等到天色蒙亮。

院子里的积水还没有消退的迹象,雨倒是小了许多,风已经停了。

这下子就是再来十个阿筠阿雀也拦不住她,韶音利索地换了高屐,裹好油衣,顶上一只大斗笠,淌水就往前院去。

七宝皂轮通幢车还没牵出车马房,一辆清油云母犊车已经停在了门口。雨中金铃清越,侍卫一左一右打开车门,走下来一位美髯飘飘的高冠名士,手中一柄麈尾虽淋了雨,依旧摇得气定神闲。

“阿父!”

韶音惊喜地迎了上去,“我正要去找您呢,您怎么就来了!”

春在堂到这里至少要一个时辰的车程,路面积水后还要再慢上许多,谢太傅这会儿到府,想来是三更天就已经动身了。

“找我做什么,你郎君不在家了,这便想起阿父了?咳咳!”谢太傅才说一句话便被凉风激得一阵呛咳。

“您有几年没咳嗽了,别是着了凉。”

韶音有些惭愧,正要凑过去给他抚背,头上的大斗笠不偏不倚正撞在老父的鼻梁上,谢太傅唉哟一声,捂着脸缓了好半晌。

“请阿父敷一敷。”

屋里,韶音双手奉上热巾帕,难得乖巧,又吩咐侍女为太傅煮姜茶,贴心得不行。

谢太傅哼了一声,冷眼瞅着爱女献殷勤的模样,心里直叹气:这哪里像是个要为人母的样子,怎么看都还是个膝下承欢的小女郎。

一盏姜茶落肚,谢太傅身心俱暖,也不忍再抻着她,缓了嗓子道:“你要召集州郡文武,心里想必是已经有了章程,说给我听听。”

韶音教阿筠呈上事先备好的帛书,逐条指给谢太傅看。

“阿父请看,我已草拟了一份敕文,先教有司属吏下到里坊摸排灾情,将民户按照受灾的等级分别立册,统一上报后,再据此调拨各郡物资,发放钱粮等一应赈灾之物。此外,为防灾后生疫、生盗,各地的巡逻都不能松懈,州府也要提前采买驱瘟避疫的草药储备起来,省得事到临头准备不及。”

谢太傅一目十行地看过,随后点点头,“考虑得还算周详,不过还有件更为紧要之事被你疏忽了。浙东鱼米之乡,全赖土地肥沃,如今海水倒灌,受灾严重的农田必然成为盐碱地,没有三年五载无法恢复原状。这么一来,不光是今秋的收成,就是明年、后年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必须提早做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