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鬼怪文里奋斗成地府土地公(14)

作者: 龙织星 阅读记录

有着冥灯的指引,往前走,并不是黄泉,而是越来越耀眼的白光。

越往白光里走,人越困乏。

白光闪过。

又见神龛。

纪筝和疯道士,回到了年山山腰。

纪筝手里,还捏着那本功德簿。

一路下山。

回到守墓人木屋。

夜深露重,秋风凄清。

邱老头披着兔毛帽,抱拳坐在门槛上打盹儿。小埋窝在他怀里,冻得流清水鼻涕,梦里面还在砸吧嘴,“肉肉,好多肉肉。”

门口一盏纸灯笼,静静放在爷孙俩脚边。

散发的光芒,微弱,却久久不熄。

纪筝灭掉冥灯,冥灯自行缩小,化作耳坠附着在她左耳。

随后,纪筝将背上的崔惊樾,改为搀扶到身侧。

“回家了?”

邱德厚听到一点动静就醒了,眼睑还粘连着,打着哈欠招呼,“锅里还有夜宵,百合汤,热的。你这几天不是咳嗽吗?”

清醒点又问前问后,“告阴状,成了吗?有么得人为难你?”

还问崔惊樾,怎么又回来了,还伤得不轻,手忙脚乱。

纪筝一一答过。

这番闹腾,小埋早已醒了,她也少见的,没有赖床或胡闹,乖乖自己爬进竹筐里,就着竹筐继续睡。

纪筝盯了片刻。

忙前忙后的爷爷,天真无忌的妹妹。

这就是她上辈子渴望却从没得到过的。

亲情。

上辈子,她有花不完的零花钱,数不尽的阿姨司机,但等不到一双回家的父母。

但这一世,有人,等她回家。

为她留一盏灯,暖一碗汤。

各有论断

泰山府君到底如何发落了水鬼赵英一案,纪筝几日后便知晓个七七八八。

先是赵英的去处。

赵英爹娘提着鸡鸭鱼、鸭蛋之物,上墓园来道谢。

老农民肤色黝黑,脸上沟壑纵横,用板车拖着腿残的媳妇儿,冲着纪筝要磕头。

纪筝去扶,严词拒绝。

邱老头连竹棒都找出来,佯装要打,若是她敢受,非要她吃上几棍不可。

赵英爹娘被唬住,这才作罢。

纪筝将他二人请到木屋里,倒水招待,狭小的屋子顿显拥挤。小埋都乖乖缩到伤号崔惊樾的土坑里,给客人留位置。

赵英爹娘都很朴实,就地坐下,擦擦一路爬山的汗,“俺们地里的,衣服脏,别蹭脏了你家的草席。”

说是这么说,还不停拿汗巾擦衣上的灰。那灰是越擦越多。还飘到空气里。

纪筝硬是给二人摁到座上,“怕什么?大不了我再擦。”

几人一处唠闲话。

纪筝闻得,那日三曹对质后,赵英就被阴差提出了温江,不会再被锁在自尽之处徘徊,无法离去。

赵英托梦给二老。

他要在地府将功折罪,做上几年活,再去投胎。

这是阳寿未尽便自尽,必须经历的一遭,让二老不要担心。也别在衙门前哭冤白磕头了。

还提到,是年山墓园里,有烧伤的守墓人,替他向阎王告阴状,是他的大恩人。

二老这才安心。

赵家二老醒来只哭嚎,“那些官/家老爷不管俺们种地的呀。青天老爷在地底下啊。”

纪筝听着,少不得叹息。

又打问了他二人的籍贯,是在弥庄那边的赵家村,的确是远。

又是秋收的季节,为了给儿子伸冤,地里的庄稼都荒废了。日子总要过的。

纪筝道:“来日有机会,上赵家村看你们。”

赵田应声:“诶,早来。俺家的红豆黄豆顶顶新鲜。”

两厢话别,纪筝又给二老塞了不少年山的土特产,一路将人送到山脚方回。

邱老头也不是拘泥虚礼的,马上就扛起蔑刀去劈竹子,准备拉个围栏将鸡鸭都养起来,养得肥肥胖胖,来日下了鸡蛋鸭蛋,也给赵英爹娘拿些去。

他们最需要的,是有人探望,对抗中年丧子的孤独。

纪筝也心知肚明。

心口贴身放着的功德簿,开始发烫。

纪筝取出,尝试翻阅,功德簿竟能打开了!

第一页,写的是【水鬼赵英:感谢恩人,替我诉阴状申冤。】

纪筝尝试对功德簿说话。

【我能再见见赵英吗?】

【喵,可以。主人,你还可以提他出地府呢。任你为所欲为。哪像喵喵我只有自己。】

纪筝:总感觉这只功德簿猫,不像是只正经喵。

但是,它提供了个新思路。

……

弥庄,赵家村。

传言喧嚣。

赵田他家儿子在静河镇里惹了事,跳江自尽了。

但半夜里,总听见他家田里有人帮干农活,嘻嘻索索钉耙锄犁,整夜不休,而白天就不见了。

赵田家的庄稼,总是长得最快最齐整,一年能比别人家多种一茬。

村里人都传,赵田那儿子,大孝子。

做了鬼还回来帮父母干活呢。

赵田家日子好起来,笑话他媳妇瘸腿的人都少了许多。

时间转回当下。

纪筝安排完赵英后,年山墓园又迎来不速之客。

与赵英父母天差地别。

这一行人浩浩荡荡,抬轿提箱,家仆众众海海,看过去塞满山道,好不威风。

那礼盒一箱箱抬进来,守墓人木屋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只好将礼箱摆在外头,与墓碑为伴。

当先的不是别人,却是个熟人。

纪筝:“邱大!你来做什么。”

邱大,是邱德厚的长子。

但邱老头从来不认这个儿子。宁肯当自己孤寡。

因这邱大不学无术,整日斗鸡走狗,没个正经营生。无事无人,有事有人,有事缺钱才到墓园来,搜刮邱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