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鬼怪文里奋斗成地府土地公(382)

作者: 龙织星 阅读记录

产婆大惊失色,拿身体去撞纪筝,“你在做什么!皇上早已吩咐了,保小的!”

纪筝一个踉跄。只见听了此话的淑妃,眸中满是震惊与悲哀,颤抖的嘴唇,益发没了力气。

妻子反正后宫多的是,孩子嘛,能活活一个,不能活,也有别的妃子可以生。

那是皇帝冷冰冰的算计。

淑妃明白,纪筝也明白了。纪筝默默看向淑妃。

淑妃合上眼,两行眼泪,顺着眼角往太阳穴往脖子里淌。她咬牙点了点头,“听江……江娘子的。”

这时候,她唯一保护自己的倚仗,就只有纪筝了。

纪筝得了她的允许,立时不客气,“让开。”她把产婆推到一旁,仍是用掌根使力,露出胎儿的形状,她口中安抚淑妃,转移其注意力,“这是道医的手法,可能会有点疼,忍着点。”

崩裂之门(一)

祝由术的手法,可将错位的胎儿,一点点地挪到正胎位。

像淑妃这种胎儿过大的产妇,最好是有个道医陪着,待产时就要一天天地纠正胎位,这样生产更顺利。

到生时再动手,那难度就大得多了。

就是纪筝自己上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虽是临时抱佛脚,但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纪筝额头渐渐冒出汗珠,掌根使劲,使的却是巧劲,不敢下重手,太轻了又怕挪不动。

产妇的肚腹里有五脏六腑,自有排列的方式,不可乱动,挪这胎儿需万分地小心,避开了去。

如此一来,便尤其地耗费灵炁,去哺育病人的生机。

纪筝实在吃力,不一会儿脸色憔悴发黄,头发都显得枯黄了,可与之相反,淑妃的脸色慢慢没那么痛苦了,她肚腹里拱起的那团形状,也渐渐地回到了头朝下的正位。

产婆见状,悚然而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辈子第一次见这种事。

纪筝轻声道:“接生。”

两个产婆才如梦初醒似的,弯腰去看孩子的情况。

“头,看见孩子的头了。”

孩子的发顶渐渐露了出来。

产婆面露喜色,纪筝却几乎栽倒。

“小师姐。”崔惊樾到底心疼,也不怕她生气,走了过来,给她从天灵盖上输入灵炁。

纪筝抬眼瞧了他一眼,冷冷的,不辨喜怒。

一时无话。

只有产婆对淑妃一声声的鼓励,还有来来往往端着热水送手巾、送参汤的宫女。

轰隆隆。

滚滚雷声。疾风骤雨,一阵一阵,蘅皋宫外的殿前雨浪一阵接一阵,雨声之大,盖住了很多声音。

终于,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刺破了长夜。

产婆喜道:“孩子出来了!”

说话时她用襁褓包裹好婴儿,抱到淑妃脸旁边,“恭喜娘娘,是个皇子。”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整座蘅皋宫顿时响起一声接一声的道喜,伶俐的小宫女早说起了一串的吉祥话。

听说是皇子,淑妃心中甚喜,精神大振,生产的脱力都好了大半。她轻声道:“都起吧。今晚你们都出了力,都重赏。”

“谢娘娘。”

众仆从纷纷起身,淑妃顺口叫道:“秋月,去开库房。”

“秋月。”

“秋月?”

淑妃叫了几声,没见人来。心里就有些不痛快。

产婆从善如流,“秋月先前去叫了江娘子,冒雨夜行,许是回去换衣服。免得着凉,过了病气给娘娘。”

淑妃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

提起这茬,她就想起这场生产,承了“江娘子”的恩。否则自己这一大一小,怕是一个都保不住。

淑妃问:“江娘子人呢?本宫重重有赏。”

宫女道:“江娘子累坏了,在东次间里休息。”

产婆想起小娘子推胎位的那本事,还有些胆寒哩。遂赔笑道:“可不是,江娘子出了大力,耗费元气,眨眼功夫仿佛人都老了几岁。”

淑妃听了心中更加感激,“你们好生伺候,不许怠慢了。”

“遵命。”

蘅皋宫的小黄门,撑着伞冒雨去报喜讯,回来时,整个人都浇透了,那伞边沿都被雨水打出几个窟窿,他就站在阶前,也不敢湿哒哒走进去扰了淑妃,回禀道:“圣上龙颜大悦。本要亲自过来。可雨太大,又是深夜,抬轿的不好走,恐怕跌了圣人,待雨小方来。”

淑妃一一听着,沉吟道:“没有别的话了?”

小黄门想了一想,摇摇头,“没有了。”

淑妃心中顿时一声冷笑。可她不动声色,“拿了赏银,下去吧。”

孩子被产婆抱走,早就由专门的奶娘接手去照顾,放到了另外的房间里,偶尔还能听见几声奶奶的哭声。比之之前的人仰马翻,怕胎死腹中,怕大小不保,蘅皋宫安静了许多,只有几个宫女,还在用热水擦洗桌椅床柱,换各种尘幔遮帘,齐刷刷都换了新的。

除了哗哗雨声,蘅皋宫内就听见脚步声、拧手巾的水声,宫女们训练有素,即便洒扫,噪音都是极小的。规律得让人昏昏欲睡。

淑妃仰面看着床幔,测过身,盯着桌上的烛火,发了一会子怔。

这就是她仰仗的“相公”。何其可笑。

厌恶她怀胎丑陋,暗中吩咐保小弃大,她在鬼门关踏了一圈生下孩子,到头来他连个封赏都没有给,何其敷衍,何其凉薄。

她这样在后宫争,到底争到了什么。

产后母体本就虚弱,容易忧思多虑,现实又与淑妃的期待相差太大,她不免想得深了。

蘅皋宫主殿,淑妃正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