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15)
楚韵对康熙朝的粮食了解得也就比较多。她记得康熙年间出过很多天灾,大地震,蝗灾,旱灾,江南水灾,不一而足,最终的结果是大部分时候粮价都能控制在七文上下。
她穿过来之后,和老太太就是靠着这个从陕西蝗灾里活下来的。
楚韵考虑过做预知梦告诉周围人,是老太太打断了她这个念头。
老太太听她说完之后,立马叫了两个尼姑过来给楚韵灌黄符水,拉着她去看一个“先知”的下场。
那个先知叫陆沉川,唉,说句丧功德的,从名字就能看出他日后的下场了。
陆沉川是个很俊秀的年轻人,是当地的庙祝,老太太拉着爹娘三天两头就要去上香解签。
陆沉川忽然有一天说,河里何年何月要发大水,让村人收拾家当赶紧走。
他说中了没有?当然说中了,不少村民都因此避开得救。
人对神是又敬又怕的,没有的时候盼着,真出现了,那就要拉下来。
日子一久,他们就把陆沉川沉塘祭奠河神了,说他是河神的小儿子,在人间已经功德圆满,是时候回去尽孝了。
楚老太太当时六岁多,被爹娘抱着去看稀奇,她万万没想到笼子里是给自己吃糖说故事,送大竹马玩的庙祝。
陆沉川在笼子里对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这就是他留给喜欢自己的小丫头的遗言。
楚老太太永生记住了这件事,她破天荒地把楚韵关在屋子里不让她出门了。
幸好,楚韵说的蝗灾并没有马上应验,楚韵都在猜,或许她穿的只是衍生吧。
她放弃了。
但她的老太太是天下最好的老太太,经历过陆沉川的事,楚家当年没有卖粮,两婆孙还在家挖了个大地窖。
蝗灾是迟了一个季度来的,两人躲在挖的地窖里过了半个多月暗无天日的生活,等救济粮到了才敢爬出来。
慢慢的,她察觉出了规律。
她记住的这些天灾,确实会发生,只是或许因为时空不同,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不能保证。她也无从像陆沉川一样准确预言。
每次有个什么,楚韵就注意到有钱人并不是傻乎乎的一掷千金到处捐款,这是男人做的事,是小部头。
大部头在女眷这边,太太小姐们不是捐钱赈灾,人家是自己搭个棚子,免得肥了硕鼠荷包。
还有一样,是重中之重,越有钱的人越不在赈灾上,而是在祈福上。
灾年厄月人家四处买莲花桃子等素果做水陆道场,风调雨顺时人家给和尚送僧衣僧帽还愿。
平时屋檐上来着乌鸦都要去解签化煞,更何况这样的大灾。
京里的有钱人,只有比乡下更厉害的。
发难民财,楚韵不会也不敢去做,发点狗大户的财,她只当替天行道了。
第010章 利益至上
楚大不知道这个能卖什么钱,三百斤桃两个麻布口袋就能装完,不过楚韵此时今非昔比,他温和地像个好兄长似的关心道:“姑爷对你不好吗?怎么还要去卖东西呢?要不要我跟他说说?”
“他待我很好,只是我嫁妆少过得没底罢了。”楚韵当然不可能告诉以后可能有地方要出事。她给的理由是:“我是听人闲聊说,这二月间京里要大做水陆道场,我想着,到时僧衣僧帽和素果走俏。”
听谁闲聊楚韵说得含糊,楚大无视掉嫁妆少等刺耳字眼,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人是杜容和。
姑爷是挺靠谱的,人家在什么地方当差?皇城中的禁地,消息灵通很正常,他说要走俏那多半是真的。
楚大还说呢:“这二两银子够做什么?不如多放点。”
“我没钱!”楚韵说。
这已经是她所有钱了,再要钱,那就得卖掉所有嫁妆。这是老太太的遗物,就是再穷,也不能打这主意啊。
楚大要供楚宗保念书,他也没什么钱,道:“你傻啊,姑爷有的是钱,你是他媳妇,同他说两句什么银子要不来?”
楚韵没这么厚的脸皮:“一二两银子有什么好说的,再说我是听来的,也不好叫他们知道。”
她是嫁了人的,在理论上她的一切都是杜家的了。
杜家人要是知道自己和杜容和做生意挣了一点,杜太太也不会认为这是靠她自己得来的。
楚韵想要在杜家有自己的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杜容和过手。
这也是她为什么让楚大去替她买的原因。
买了东西可以放在楚家,杜家人不会知道。
楚大对她和老太太混账,可他做生意很有诚信,不然也不能在京里留下来。
这倒不是说他是个有苦衷的好人,反而更说明他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
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有钱有势时是不必担心他会对你怎么样的。只有在处于下风时,才需要担心他是不是会反水。
当年楚父楚母还在时,孝道站于上风,楚大是好哥哥好孙子。
楚父楚母死后,孝道只会破坏他的生活水平,他就选择做好丈夫不孝子,一切都是为了“小家”。
楚韵一开始很不理解,一个人怎么会突然变得冷酷无情。
楚老太太说:“因为他楚东陵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其实楚东陵一年只给点“吃肉银”的补贴,楚老太太是可以告官告楚大忤逆不赡养老人的,楚东陵一定会吃官司。
只是吃官司之后呢?
外人一定会说,这家出了个不孝子,这家的姑娘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出嫁是不用想了,说不定最后会被宗族送到寺庙里关一辈子。只要对外说一句是她自愿去给老太太祈福,楚家姑娘的名声立刻就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