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235)
他看着这个灵位久久地难以低头。
尽管楚韵嫁了好人家,尽管楚韵对他这个哥哥颇有微词,楚东陵都觉得这个女孩子翻不起什么风浪,他眼里心里想起这个妹妹还是小时候那个柔弱得要人抱着哄着喂饭买糖的小姑娘。
这样的姑娘怎么会站起来反对自己的亲兄弟呢?
楚东陵这么想着,心里当真认为,他们两兄妹能这么不明不白将就着过一辈子。
所以楚韵布置的这间屋子他从来没进来看过,一点儿也不知道里边是什么样子,他听柯氏说着还以为真是小孩子闺房。
这时一看才发现——这是老太太教他们念书的小书房。
楚东陵到了这个时候才真的意识到,楚韵不是撒娇跟自己闹着玩的,想要自己认个错,认完以后还跟奶娃娃似的缠着他。
她说来真的!
柯氏就是那种猫儿般撒娇挠人的姑娘,所以他慢慢也就忘了,其实这个妹妹是老太太带大的。
老太太……
老太太不是猫,是只不叫的狗。
这也是个很久远的称呼,楚东陵都快记不得老太爷长什么样了,不过他回想一下竟然立刻就想起来老太太的模样。
毕竟楚家在楚老太爷手上就败了,楚父楚母包括他都是在老太太手上长大的。
当时老太爷不愿意教家里男孩子四书五经,说这个学了没用,学了就卖国,还学了干什么呢?
老太太说,不学以后反了都只能做点儿大头兵。这才把老太爷说通了。
但楚家没什么钱了,最后是老太太带着儿子孙子四处求学,别人不收他们,她就亲自教,一直教到外边的先生肯收徒才住手。
楚父被老太太拉着去仍然富贵的旧友家求学,他看见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能说会道心里既羡慕又愧疚,回来就发誓也要做那样能说得清楚话的人。
楚东陵跟父亲不一样,他出生时楚家的情况比楚父当时更坏,一家人只能在猫屎大的地方窝着过日子。
他经常问乡里人楚家祖上阔过是不是真的。
老太爷倒是挺喜欢这个孙子,所以经常说:“要是没阔过家里怎么会有藏书呢?”
楚东陵听了以后就开始留心富贵人家是怎么生活的。
这种观察一直在他五六岁开蒙时才慢慢看见——老太太开始带楚东陵去拜访先生了。
这些先生都住在有钱人家里,隔三差五有个肥肥的鸡翅膀嚼,小胡子油光水滑地留到胸口上,看着不像先生,倒像个什么仙人。
楚东陵也看见了富家子弟是怎么过日子的,他们从小就有伺候的丫头,乡下丫头模样一般,可也是跪着伺候主子的。
这些有钱人躺在银子上过日子,不用四处低头求先生收,更不用苦恼以后能不能娶上媳妇。
楚东陵头一回过去就欣喜若狂,兴奋得连晚饭都没吃。
老太太还问他:“怎么不吃呢?”
他想的是,原来人还可以这么过日子!他一直觉得自己不该老太爷和爹的日子,到要他想一种自己能过的楚东陵也想不出来。
在地主家见了一趟先生后,楚东陵活过来了,他老老实实地告诉老太太:“念书的吃鸡翅膀做老爷的吃一只鸡……我不想念书,我想做老爷。以后我也要像这个老爷一样呼奴唤婢做主子,远离如今灰老鼠似的日子!”
老太爷认为为前朝挨饿受冻就是尊贵的体现,楚父楚母认为为实现抱负即使死了也值得。
楚后来他们果真被一个姓朱的大夫框去做什么牛痘,最后都嘎嘣死了。
太傻了!自己又没天花,做这个干什么呢?!
爹娘就不说了,子不言父之过。
但老太爷的话楚东陵今天想来都想笑,一个为前朝挨饿,一个吃今朝老米,难怪大明要亡,这不是活该吗?
看过了地主的生活后,楚东陵觉得自己迟早要离开乡下地方,对听过他真话老太太,既尊敬又厌恶。
老太太当时就很震惊,看楚东陵的眼神跟看什么脏东西似的,只是她马上就收回去了,而且之后教孙子教得也更用心,总是让他看一些蠢到死的故事,但那个眼神太吓人了,刺得楚东陵现在都还记得。
楚东陵慢慢长大了,楚父又做了县令,他也知道当年说的话不太好了,所以对妹妹就格外的好,好到楚家父母都以为这个孩子改邪归正了,只是仍然不会念书而已。
等到爹娘死了,他才敢露出真面目。
人过的日子是要有新衣服穿有新米吃有娇美娘暖被窝,更要有花不完的钱。
有老太太和妹妹在,这种好日子只会越来越远,楚东陵犹豫了一下就把人送到乡下去了。
这么多年他每年送几两银子下去就当买了个心安,那祖孙两个过的是什么日子,楚东陵一点也不关心。
送两祖孙走那天,老太太还穿的绸衣,楚芸带着个银丁香甜甜地对他说:“哥哥,你什么时候来接我们呢?”
楚东陵看着两个人想的是。
她们知道这一次回去就要面对骨肉分离的一生了,面对粗衣麻布老死乡下的一辈子了吗?
那个时候他都想不起楚芸还有个未婚夫。
杜家人眼睛吊得老高,自从爹娘嘎嘣死了,人家除了吊唁就再也没过问过楚芸。
他还以为杜家就不要这媳妇了呢,谁知道没几年人家又心回意转说起这桩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