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248)
这不是主人与奴,而是非人。
杜容和现在对这些了解得比较多,一下面前就浮现出很多非人:保家仙、仙子天君、鬼魂都算非人,甚至有些失心疯的道士和尚也有非人的异样。
一连五天他都窝在屋子里研究这些非人是怎么说话做事。
第128章 地雷馒头
杜容和一怕惹祸上身, 二要讨佳人欢心,干脆关起门躲在家里闭门不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本来何杜两家今天小打明天大打, 周围就凑了不少看热闹的, 忽然有一个落难任谁眼珠子都要盯上另一个, 尤其杜容和看起来还心虚地关了门。
明面上看着姓何的竟真是他整倒的似的。周围胡同的三姑六婆都急得围着杜家转, 想知道何显耀是死是活。
大家都是街坊, 小时候还抱过他呢, 人活着吱一声也就算了, 人死了怎么也得添把土吧?
杜容和不解释这个, 只是“偶然”会跟上头诉苦说外头都以为是自己把姓何的害了。他不说姓何的处境,也不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表个态告诉那个人——不管你对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楚韵琢磨着杜容和是觉得一个顺风耳要是连这个都不知道,那就装过了。
毕竟君要臣死, 说的不是真要死, 而是要一个愿意为他背锅的态度。
杜容和看着不明不白地背了这个锅有些委屈,后来得到的好处并不少, 风评下降了一些, 但人终于安全了, 看起来竟像是从漩涡中心走了出去。
杜容和在家里坐着外头的事也没丢下,时不时就告诉楚韵其他同僚的下场。
他不会以为干这种事的只有自己,但以前想找几个跟自己差不多的他也找不出来,可能是做久了吧,现在遇见一些人,有时候一个眼神大家就能心领神会对方是干什么的。
杜容和和这些同僚都在互相关注, 一是为了看看他们的下场,二是为了互相监视, 防备着有人踩着自己的命往上爬。
藏在地下只做顺风耳的人不值钱。
这是杜容和唯一的看法。
像这回,一些什么差事都没有,只干顺风耳这一回事的同僚就因为过于装不知道,让寻了个错处远远打发走了,是死是活没人知道,总之人出城时是好端端的。
明面上有差事的人收拾起来就难了,错处小了显得君不仁,错处大了这个也不好编。
杜容和跟楚韵道:“要陷害一个人闯了大祸,上下要打通的关节很多,比如要诬陷一个人祸国殃民,被祸害的苦主要不要找,被祸害的国事是哪些要不要说?苦主有亲朋好友们,国事上头有诸多同僚,要撒这个谎就要让一千一万张嘴一起撒谎,这么多人都知道这是个谎了,这还是阴谋诡计吗?”
所以其他装孙子不知情的同僚让人在差事上寻了几个不大不小的错——确实都是他们做过的,但没有多严重。比如在内务府拿了一些不该拿的东西,家里多养了两个妾,家风不严什么的,轻轻处罚罚了一些钱,主要是为了警告。
楚韵还以为要血流成河呢!
她发现自己想得太天真了,什么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楚韵感叹:“原来在官场其实不是这样的。”
“以后还要他们做事,总不能杀一批养一批,这样也容易走漏消息。”杜容和听着外头传来的消息这么跟楚韵说。
他觉得这姑娘有时候天真到令人发指,他本人喜欢纯真的姑娘,但万一哪一天他也没了呢。杜容和抱着要让楚韵增加一点对她投身之地认知的念头,温言道:“最好的法子就是让他们先贬个官罚个俸,紧张一点的停职留用一段日子,过了风头,再招招手把人叫过去,大部分人都能乖兔子似的,忍着疼还凑上去舔手。”
楚韵听见这一套,就嫌恶地撇开头了,低着头剥小巧玲珑的糯米粽子吃。
她不想听这些,听得多只会让她想给三体人发坐标。
杜容和其实有些担忧,这些手段在官眷生活里很常见,而且这些姑娘洞房花烛夜前,娘和嬷嬷教的不仅是怎么伺候男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让她们知道官场的人情往来是怎么回事,进去了又要怎么做。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不知不觉就被夫婿一家挤到外人身份上去了。
月姐儿、娘、家里几个小姑娘,以后都要过这一关,甚至杜薇已经提前过过了,她们都适应得很好,脸上根本不可能明晃晃地露出——好脏、好恶心、快走开的表情。
怎么到楚韵就不行了呢?
他觉得楚韵在乡下过得也不是好日子啊!乡下人就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了?
乡下人活不下去还卖儿卖女,互相换亲呢。甚至有的姑娘连条好裤子都穿不上,十七八了被兄弟们从家里拖出来丢到不知道哪里的汉子身上,再从这个汉子家里拖走一个差不多大的姑娘。
这种事也很常见啊,杜家以前有两个投靠过来的下人就是这样的姑娘。
楚韵在楚东陵身上也吃了不少苦,怎么她还是这么讨厌这些呢?
但他舍不得强迫楚韵做他不喜欢的事。他被两个爹强迫的地方已经够多了,没道理他们两夫妻都要过这样的日子。
杜容和苦笑着叹气,把人转过来说:“你啊你,叫我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