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265)
杜容和听到他们来投奔楚韵的,转头就把人上上下下都查了一遍,投奔女人的男奴少见,但也证明了楚韵在野牛沟确实很有威望,这个威望甚至大于作为地主的他。
问题是楚韵是不会收下这些人的。
杜容和自己不愿意做奴隶,但他对有奴隶这件事接受得很容易,因为他从小就有奴仆伺候,早就习惯了。只不过不会不会草芥人命,动辄打骂,要是这些奴仆以后想有个好去处,他也不会阻拦。
但楚韵跟他是不一样的,楚韵不接受有奴隶这回事,她更喜欢公平一点的雇佣关系。
杜容和没有把人送走,他并不想破坏她的这份威望,而且还想让人知道:这个奶奶不仅可以教他们怎么吃饱饭,也能庇护他们不受欺负。
这样长久下来,以后楚韵有什么事,也有会愿意为她鸣不平的人。
杜容和跟罗家兄弟说:“我只要能签短契的人,两年一签,以后要是做得不好,就自己带着包袱回家。”
跟着罗家兄弟一起来的人眨眼溜了个干净,他们都不想立字据,总觉得像卖身契,他们只想做隐奴,干不了还可以跑回家,赚了钱比真奴才少些,可拔腿跑了主家也抓不到他们。
最后仍只有罗家兄弟留下来,罗阿墙为人老实,杜容和让李叔教着他算账留在店里给楚韵看店。罗阿城是个滑头,生得凶神恶煞小牛犊子似的,他就请阿城给楚韵赶车。
——李叔年岁渐长,许多事做起来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罗家兄弟是正儿八经地签了契的,前头被杜容和带着远远地叫过两声楚奶奶,这会儿离着这么近,他伸手把凳子放在地上道:“奶奶,以后有我和哥哥在,出门看铺再也不要奶奶操这个心。”
来龙去脉杜容和都跟楚韵说过,本来她不愿意收,但人交过来时他都教过一遍了,新衣裳也做了两身,杜容和把契约抖开给她看。
楚韵看着是雇来的,已是愿意了一半,而且店里总要留人。杜容和慢声劝道:“你要是不要,这些人吃饱了饭,学了怎么在京里人家做事,再出去也不会饿得说你坏话。”
看着叼着红糖馒头在大太阳底下等着自己的罗阿城,楚韵笑着上了车,道:“走吧,看看三爷卖多少了。”
杜容和自幼衣食无缺,虽对楚韵的生意素来上心,但看着她赚个三五个铜钱倒在床上乐呵呵地数心里也不忍落,于是早想好了要牵头给她多赚点。
狮子胡同外,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路过的看见是掌柜的待客就猜到开铺子的是女眷不好出来,这在京中也是常事。
罗阿墙叫了两个帮闲在人群里散瓜子,一人只有一小把,吃完还想要就要拿钱买。
人凑热闹时很舍得花钱,不多会儿就卖了不少出去。
一处的热闹有限,舞狮的跑了以后人群慢慢就散了,店里也门可罗雀,罗阿墙在柜台上干瞪眼,心里也有些着急,怕楚韵换了铺子以后更不想要他们兄弟。
杜容和一点也不急,笑着道:“你点点铺子里有多少瓜子,全装起来称一称,等会儿买的人就过来了。”
罗阿墙不信,但主人家说什么伙计就做什么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于是真在店里一袋一袋地秤重。
小德张跑得浑身流汗,在街上四处溜达想秦家人想继续买那个瓜子,心里不停地祝福干爹跟干娘喜得贵子。
不是他太狠毒,实在是他最近的日子太苦!
前段日子他被杜容和送了二十斤瓜子偷摸带回宫里,这个瓜子儿他的主子吃了不错,于是一天三顿都拿在手里磕,老主子看她上下牙轻轻一碰,竟夸了一句:这样的瓜子磕起来风雅有趣。
“鸡窝里放炮,生怕日子太平!”小德张暗骂。
这话眨眼就在私下传开了,消息灵通的宫女们头一个知道,盼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单纯好奇这个新瓜子的,想附庸风雅的,一股脑儿地都跑过来找小德张要瓜子。
小德张哪敢说是自己拿进来的,很快这些宫女就分成了几群。
一群姑奶奶围着他不让他走,一群姑奶奶跑到他的屋子翻箱倒柜地找。
太监身份不如宫女,小德张急得上火也没法子,最后屋里剩下的十斤瓜子全让小姑奶奶们拿走了。
拿了瓜子的宫女里不乏有想讨好主子做大宫女的,慢慢的,连冷宫的老太妃手里都有了把回潮的瓜子。
小德张吓得面如金纸,这些东西是他带过来,本来是桩秘事,现在闹得尽皆知,老主子要把他找出来活刮以正宫规,谁能说个不字?
小德张慌了,他跑到干爹屋子里磕头认错,求干爹救救他。干爹又给他指了条明路:“傻子,老主子可以杀一敬猴,难道还能把所有人都杀了?”
小德张张张嘴想说就是他拿回来的,哪有别人?想到这里,他一拍脑袋,懂了。
干爹是让他把下头太监都串起来去买瓜子进来,法不责众,都有罪就是都无罪了。
小德张出门后就让手底下的愣头青去问太监们:要不要装瓜子儿进来?想不想卖给大姑奶奶小姑奶奶老姑奶奶们?
太监们穿着补丁衣裳,喝着西北风,倒是都愿意,他们在宫里跟侍卫打牌经常输得溜光,吃喝拉撒又要用好的,身上钱是一天比一天少,大部分太监拿到月银第二天就花得精光,剩下的日子都靠认的姐姐妹妹接济,没人接济就去偷去抢,还不行就躺在屋子里咒人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