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277)
姐姐是不能留了, 他叫了个媒婆要把她嫁出去。
毛大姐在家又跳又闹又上吊跳河,成功把自己折腾病了一场,醒来之后似乎是认了命。她跟弟弟提了个要求说:“给我找一个俊的死得早的,等他死了,给我弄块贞洁牌坊,贞洁牌坊要在城里, 至少要三间大屋子两个丫头两个婆子。”
毛大姐要死要活毛地主可不怕她,她条理清楚地说话他就怂了, 没人比毛家男人知道毛家姑娘厉害起来能有多厉害!
很快毛大姐成了毛姑奶奶,毛家彻底归了毛地主。
毛地主要供养这个祖宗,要维持乡绅排场,谁拦着他赚钱,打他的老爷脸,就是要他的命!
当然,毛地主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日子能更上一层楼,他在马车里躲着是想抬着脑袋看看来的究竟是什么人。
等眼珠子扫到一个“粮”上,毛地主的心就开始狂跳。
他就知道!这么好的稻子不可能没人要,之所以没人要,只能是因为有人不想让稻子流出去!
毛地主有时候觉得什么劳什子红毛黄毛做的带子挺人来疯,好好的日子放着不过,成天斗这个斗那个,是肉不好吃了还是衣裳不好穿了啊?
他回家匆匆把粮商小老鼠似的关在瓶子大的柴房,转转眼珠子去了秦家。
在野牛沟,没有人比秦家更亲近楚三奶奶。
秦家很热闹。
先是老主子给种地的佃户发了一些赏银,种地的是二两银子一户人,找稻子的是二十两银子一个人。
名单楚韵整理得很仔细,她是出了找种子的力气,但把病殃殃的种子种出来,是农人集体的功劳。
参与研发的农人最后数出来有二十五个。
秦老一听,跟儿子嘀咕道:“来闹事的粮商并他们的狗腿子也是二十五个人。难怪说好事成双,那边刚被抓,咱们就来喜讯,可见那些人真死了,也是天要收他,跟咱们没关系。”
秦老爹数着银子连连点头。
研究那个稻子,秦家出的人最多,秦老、秦老爹、秦好女、秦好男都忙得脚不沾地。所以他们家不算稻子的收入已经多了八十两,这笔钱,足够他们宽宽裕裕地过二三年。
再加上种了十亩地的稻,朝廷规定的税是二十税一,但这个数目太平年间也不能满足朝廷的胃口,偏远地方征到三十四十都稀松平常,野牛沟离京城比较近,沾了点龙气,一直交的是三十税一,但今年要打仗,交的税达到了四十税一,本来十亩地按五百斤十五文算,交了杜容和三成田租后,秦家人还能有五十二两五钱银子的收入。
交完税,那就大大缩水了。
最后秦家人到手的稻银是三十一两五钱银子。
往年秦家人累死累活,一年下来能赚够十五两已经是天菩萨保佑,所以秦家人身上到处都是补丁。
而乡里其他人大多数都可以说是衣衫褴褛。
有了这么一笔钱,谁能不高兴呢?而且一年还可以赚两次。
今天是野牛沟的大好日子!
秦老在田里走了好一会儿才嘿嘿笑着回来,拍着罗老爹的肩膀说:“老弟,我说怎么着,田是天下最值钱的东西,这话对不对?”
罗老爹点头,道:“说得对!”
秦老长叹一声:“咱们苦尽甘来啦!”
乡里人听不得这个,也没别的,吃苦吃久了只要人习惯了就不觉得苦,过了苦的时候往回看才是真的苦。
一些人听到秦老说得,人还没反应过来,眼泪已经砸在鞋子上。
如果衙门允许,他们甚至想给楚韵立一个长生碑。
毛地主背着手远远地看看,一会儿听见银子哗啦啦地响,一会儿看见五大三粗的汉子扛着粮食一袋一袋往车上运。
他眼冒绿光,张张嘴,想说:别走啊,爷这里还有!
但他又不敢冒冒然凑上去,原因无他。
这个粮是他偷偷种的,本来他的主子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不让种这个了。但毛地主太眼馋了,他不仅种了楚韵的粮,还跟在皇庄的车后边捡人家掉下来的穗儿。所以更好的粮食他也种了,只不过他的人本事不行,种出来倒跟楚韵这个差不多。
他还不敢卖!浅绿色的米太特别了!
毛地主做梦都想把这些粮食换成银子。看着机会上门,一会儿就年轻了二十岁,他觉得自己现在跟大小伙子也没什么分别。
毛地主找到罗老爹和秦老,和蔼地说:“老爹,我家里还有几十亩地的粮食,种的没你们好,算下来也有四千多斤,这头一年师出无名,我种这么多粮对外头不好交代,我想着这个粮不如就说是你们种的,赚的银子咱们还是三七分,我拿七你们拿三,风水轮流转嘛,二老我常常当地主的滋味儿,如何?”
其实毛地主也想过找别人销粮,但找谁都没找这两家人保险。源头在楚韵那,她的人种得多也情有可原。其他人种这么多,是不是偷的抢的?到时候怎么说?
白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傻子才往外推。而且秦老和罗老爹看毛地主不顺眼很久了,能逮住机会叼他一块肉跟赚了钱一样痛快。
他们也知道毛地主心里的小九九。
但不要紧,毛地主这事做得一点不得罪人,四成粮有多少,他们佃户再清楚不过了。
那是很大很大的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