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279)
楚韵作为乡下土包子,二百六十两银子对她本人是巨款,但她也知道这个钱在城里压根算不了什么,于是,对杜三爷这样子颇有些好笑,道:“小荷, 你不如往年长得金光闪闪了。”
去年刚来他那清朝阿哥样,她这辈子都忘不了, 多神气啊!见人三分浅笑,眼神七分看不上人。
杜容和有自己的道理,他说自己不是看中这二百两银子:“自己挣的和路上捡的怎么能一样,前头的东西再好,那也是白来的,丢了砸了都不心疼,这个钱是咱们一起千辛万苦弄来的,就是一文钱,在我心里也千金不换。”
但不管是一文钱还是一千金,那都是没影儿的事,李叔还没回来呢,两人说半天,手上还是一分没有。
李叔带着七八个牙都老得掉没了的老人家溜到乡下,一点儿力气没出又往回跑。老人家是李叔特意挑的,外头看着唬人实际一点儿也不虚弱,等一群人回了杜家,杜家上下才刚用过晚饭。
守门的婆子拖着小板凳在后门磕瓜子儿说闲话,都伸着脖子想看看李叔能带多少钱回来,能不能讨个赏买花戴什么的。
黄米胡同不大,杜家院子也浅,两个婆子围着刚好,四个婆子围着就要前脚掌打脚后跟,这会儿一群人凑在一起谁都不肯走,转头连臭汗都挤了一声。
但大家还是高兴啊!
杜家人感情好谁不知道?二房赚的钱不是常给一家子花吗?三房赚了钱当然也一样!
几个婆子胡乱说着,想着三房连着发了几回财,杜家多半要搬家了。于是互相劝着要珍惜自己做无名鼠辈的日子,等搬到四五进的大寨子,那从她们房梁里钻出去的老鼠都得是黄米胡同的鼠老爹,小鼠儿见着要作揖打转的。
正说得热闹,孙婆子扯着三角眼一看,大喊:“李叔回来了!”
一群人风一样就要扑过去。
李叔老远就看到家门口一群张牙舞抓的老妖精,真怕被人抓住刮去二两油,便转回马车挨个把须发皆白的老人家扶下来嘱咐:“等会儿她们一冲过来你们就躺在地上鲤鱼打挺,等我回去了你们再起来。”说着一人抓了把铜钱。
这些老人都是黄米胡同的老奴才,奴才做久了干不动活了,主家就要给他们养老。但这么群干吃饭不干活的老东西,伺候久了主家看着也烦,所以要么送庄子上住着,要么就胡同里各家都出点儿钱,把这些人一股脑儿塞在同一栋大宅子里。
仆人屋没什么好住的,饿不着可也吃不饱,能有点儿收入大家都愿意干。
几个年轻老头儿眨眼就虚弱起来,一步三颤地把马车包围了。
孙婆子几个看得直跺脚,我的乖乖,光农货就装了三辆板车!野猪肉野鸡肉什么都有,还有瓜果蔬菜!
老主子赏的,卖稻的银子在马车里?
一群人有心掀开帘子看,道一靠近,地上就扑通倒一个老头儿拉着一只脚裤子开始呻吟,眼见着要死了,谁敢放着不管?
婆子们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只能眼睁睁看着李叔泥鳅般把东西盘到三房去了。
李叔跑进来请了安,楚韵赶紧把人拉起来,又让何妈把厨房热着的鸡汤面端出来让他吃,吃饱了再慢慢说话。
李叔毕竟上了年岁,连轴转了两天步子还真有些虚,何妈心疼他,在鸡汤里放了枸杞当归红枣山药给他补气,鸡汤炖得很香甜,带着点药膳味,一碗下去,人就缓过来了。
吃完了饭,他从怀里掏出五个小银锭,几块小碎银。递给楚韵,说:“少爷那边的稻子远,运过来要十来天,内务府的人让把东西在当地直接卖给军营,过几日让人带银子回来。”
楚韵点点头,让李叔回去休息,接着心跳如雷地关起来门又数了下钱,三十亩地一共是五十四两。
五十四两看起来很少,但银子的购买力很值啊!
而且除了这个,她还发了另外一笔财,——赏银。
只不过不是以培育良种的借口发的。
因为稻子虽然是她出来的,可一来她是偷的皇庄的好稻子做种,丰功伟绩肯定就下去了,楚韵也不贪这个,本来人家就是老麻子的。
四个二十两的大元宝,另外她是姑娘又重新给了一些头面首饰衣裳料子,这个走的是内务府的账,人家随便给她安了几个贤良淑德的名头就把赏赐过来了。
总之,她的功劳走的是女人的路子。
杜容和这边老主子倒是问了他两句想要什么。
他这边在心里算了下,这次下来三房差不多就要有两千两家底,这笔钱可以在京里买一座宅子分家后落脚,还能在江南买一座小宅子久居。甚至买完了房子手头还能剩一些钱让他们在花了大宗银子后。不用过得太拮据。
杜容和想了想写了句心里话。
他想带楚韵回一趟丰年乡,比起京里这个楚家,那边更像楚韵的娘家。
她记挂那里太久了,今年有了钱了让她衣锦还乡,看看家里过得怎么样也不错。
第144章 亲亲老家
想要回乡探亲只是一个小小的要求, 更别说这个理由里还有要给楚家父母上坟添香,尤其楚父还曾是一方父母官。
杜容和琢磨着要不是楚韵嫁了人,她爹死了, 楚家又没有其他做官的男人, 很可能她的这份功劳最后就是让她的兄弟得个九品芝麻官, 她得一幅不错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