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321)
至于怎么跟楚韵说,这事儿还得让胡家人出面。胡里正年纪渐渐大了,于是就把这事儿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胡大爷。
胡大爷就找杜容和,楚韵虽然厉害,但毕竟是个妇道人家,祭祖修坟这种事,从古至今都是跟男人商量的。
杜容和听胡大爷说了,马上就明白丰年乡是找不出肉了,这么穷酸的地方,竟然还能说得上是周围过得还不错的乡村,他叹了口气,道:“说起来我和内子成婚,还不曾在乡里宴客,按理,新娘子出嫁都要在娘家摆酒席,但她走得匆忙酒也没摆成,干脆这一回大家忙完楚家坟的事,抽个好日子,乡里都过来一起吃一顿饭,就当来喝喜酒了。”
胡大爷让他一说也想起来了,想说乡下人没这么讲究,不摆酒的人多了去了,可一看杜容和通身气度非凡,要跟这样的人说不,那他还真有点不敢,于是便点头应了下来,只是道:“那要不要请楚大伯?”
楚老太爷有好几个亲兄弟,但都不在丰年乡。像楚家这样祖上阔气过的人家,儿子女儿最后都是瓜分完爹娘遗产,然后各居一方的。
不过楚家大老太爷和二老太爷祖上都不怎么争气,拿着分了最多的家产,跑出去胡天胡地,娶了不下七八房小妾,通房丫头庶出儿女跟猪下崽儿似的一个个往外冒。
两个老太爷后来都是靠着卖儿子卖女儿过日子,顿顿大鱼大肉,把子孙卖得就剩一两个传宗接代的才收手。楚大伯楚二伯就是因为这个留下来没有被卖掉,两个早年为了成功留下来,互相捅了对方不少刀子,明里暗里看对方不顺眼,不过爱好倒是差不多,——就是结交一些侠客。
楚老太爷的爹因为ῳ*Ɩ 是小儿子,亲娘没事儿便说“以后家里都是哥哥的,你爹走了娘和你遛弯饿死了知不知道?”,所以三房一直很努力,最后靠着一层家产也挣了不少,只是拨乱反正太过,最后酸掉了。加上又生逢乱世,三房这才慢慢败了。
谁知道楚习文能从小念书?最后还当了官?
两个堂哥哥一穷二白,每天饿着肚子吞气吃,看着很不服气,都想,凭什么什么苦他们都受过,三房一家竟然能当白莲花!于是大家隐隐就有些不对付。等楚习文和王甜甜没了,两人都乐得捡了钱似的,接着又下意识地主意打到楚韵身上了——卖掉她,他们也能过个好年了。
大家都是一个祖宗,即使分了家,楚韵的婚事、财产,他们还真能做一半儿的主。要不是秦老太太还活着,两个人要把楚芸卖了。胡里正也是知道这个,于是老太太一死,就忙不迭地把人往京城送。
胡大爷知道两家恩怨,要祭祖又要吃喜酒,按理其实应该把人喊过来,他还道:“姑爷,那边始终是姓楚的,做大事儿不喊他们,乡里人该怎么说呢?”
杜容和因为日子过得太幸福,心里对这号人已经慢慢淡忘了,让胡大爷一说,新仇旧恨一起,他淡淡道:“请自然要请,为了小韵声誉,该有的她自然都要有。”
胡大爷笑了笑,道:“那我明儿就去叫人。你放心,有乡里人在,不能让他们乱来,以前他们是大伯,楚姐儿是未嫁女。如今她是你媳妇,天大地大没有丈夫大!天王老子来了,楚姐儿也是你的人,隔房的堂伯管得着吗他?”
杜容和笑了笑,也不接着说,只是问:“胡大爷说他们喜欢能人异士?”
胡大爷点头说了几句,楚大伯和楚二伯一个叫楚满一个叫楚进。两兄弟自己不干好事,可就是爱看别人行侠仗义。
楚满家附近有个屠户,但丰年少,猪也少,屠户进项自然不多,家里渐渐难以度日,屠户的妻子沈氏就跑到地主家当了五年活契婆子,年满以后主家放她出来,沈氏就拿钱给家里修房子,给女儿买嫁妆,给儿子娶媳妇。
屠户家蒸蒸日上,有个卖野梨子的小哥儿看不惯这家人,忽然跑过去说:“肉屠户,我看你肥嘟嘟的怎么像个绿毛鸭子?”
屠户马上就骂他:“我婆娘不偷人,我怎么会是鸭子?”
梨子小哥就笑:“傻子,你以为大户人家的婆子那么好当?沈氏不找傍家,能弄回来这么多钱?”又大声道:“能不信便下月十五到地主家门口看看,你婆娘是不是在那等监汉子。”
到了当月十五,沈氏果然说要出门一趟,屠户便跟着他悄悄走到地主家后门上,果然没多会儿就出来一个男人亲亲热热地跟沈氏说话,又给她拿了一些钱,一朵花儿戴。
屠户回去以后就把沈氏杀了,切成好几块去喂猪。后来事发,家里人也不管了,带着金银细软就开跑,最后还是楚满听说后请人吃了几顿热饭,楚满说:“真大丈夫也!奸夫□□,好杀!”
周围还有不少人说楚满有侠气,是响当当的男儿。
杜容和一听明白了,楚家大房二房就是个匪窝,楚满楚进两人呢,也是梁山泊义气,为了他们的“义”,烧杀抢虐其实都无所谓。
他忍不住笑起来,这种蠢材,收拾起来并不要什么功夫。
杜容和笑容满面,李二在旁边看得吓了一跳,那眼神跟狼似的,怎么看怎么冒凶光。
回去以后,杜容和一边琢磨事,一边跟楚韵说了乡里要以劳换肉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