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一起耍的不都是同龄人么,个子都小小的。
这怎么,还找了个大好几岁的?
“奶奶,甜甜姐姐六岁,是一年级小学生,和哥哥一样大。”舒念解释道。
张桂花眼睛顿时发亮,六岁的娃娃啊,吃什么长大的,长这么好?
要是自家孙女也能这么吃,那得多好!
“甜甜啊,你是哪家的?”张桂花笑容和蔼。
唐甜甜嗓门又大又亮,“张奶奶,我家住村最里头,我爷爷叫唐大头,我奶奶叫莫三仙。”
张桂花顿时了然,原来是大头家的娃娃,那一家子都是大块头,一顿饭能造两个电饭煲,长成这样应当的。
这是家传的本事,自家还真学不来。
不过看这么喜庆的娃娃和孙女一起耍,张桂花心里特别高兴。
“甜甜,在这里就跟自己家一样,咱中午吃饺子,有两个口味的,青菜猪肉馅和韭菜鸡蛋馅,你有没有不吃的?”
唐甜甜摇头,“我都爱吃,张奶奶,我可会吃了,我能吃两大盘吗?”
“哈哈,管够,敞开了吃。”
中午,老唐家祖孙三人,唐兵,唐甜甜,五人一起吃饭。
唐兵和唐庆国倒了点小酒,拿饺子和花生米当下酒菜,吃得比较悠闲。
张桂花胃口一般,舒念更是小鸟胃,一顿能吃完五个已经是了不起。
这一桌子,唯独唐甜甜,特别能造,饺子一个接着一个,吃完一盘再来一盘。
唐庆国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露出羡慕的眼神,“大头家的孙女,养得可真好。”
唐兵听到这话,直接就说:“那你是不晓得,小丫头刚出生的时候,丁点儿大,还不到五斤,都怕养不活。”
“我记得大头他儿媳妇,好像是早产了?”
“对,说是本身就有病,叫什么子痫,怀孕那几个月处处小心,一家子都提心吊胆的。”
唐兵抿了口酒,又摇头,“到底没那个运气,熬不到足月就发作了,我记得那会儿是大半夜,强子全身发抖,自己不敢开车,还是来我家喊的志明,让他帮忙开车送去。第二天大早回来,志明脸色都不大好,说大人差点就没了……”
这事儿在村子里不是秘密,稍微爱打听点八卦的都知道。
唐庆国和张桂花不怎么爱打听,也就一知半解。
而唐兵,和唐大头算是堂兄弟,两家关系亲厚,也就知道的清楚些。
唐兵瞅着大口吃饭的侄孙女,笑眯了眼,跟看自家孩子一样,“小小的崽子,长这么壮实,好得很。”
当年,真怕养不活。
“虎妞这小名,还是大头亲自取的,就想着孙女好养些。”
唐兵说起这些,唐庆国和张桂花眼里满是心疼,再多的羡慕都没有了。
这孩子,别看现在长得壮实,听唐兵这话,三岁前,也是三天两头往医院里跑。
自家孙女虽然看着瘦瘦小小的,还稍微有点小病,但叫急诊又或大半夜去医院这种事儿,真没经历过。
“各有各的活法,长大了就都一样。”
唐庆国吃了口饺子,见孙女一脸迷茫看着自己,忍不住笑着摸了摸头。
饭后,唐甜甜在舒念家待不住,对舒念来说非常热闹的院子,还有那些可爱的毛茸茸们,在唐甜甜眼里,都没趣儿。
“念念,这样好无聊啊,我带你去田里吧?”
“去田里?”
“对,这几天天气好,我奶奶和我说,田埂边的野草莓都红了,那个好甜好甜的,又大又红,我们去摘来吃。”
舒念是去年六月底到的乡下,那会儿乡间田埂边的野草莓早就没有了。
后来上幼儿园,听唐礼他们说起摘野草莓,心里还有点小羡慕。
毕竟在之前,她只吃过买来的大草莓,野草莓那种东西,只在电脑上看过图片。
“那我和奶奶说一声。”
舒念一溜小跑去找张桂花,表示要和唐甜甜一起去摘野草莓。
为了让奶奶放心,甚至举起小手做保证,“奶奶,我会戴着小凉帽,还会带上小黄保护我,我和甜甜姐姐就在村子里,不走出去。我也不去河边玩水,摘完了就回家。”
别家小孩儿这么说,可能是敷衍。
但自家孙女这么说,那就一定会做到。
张桂花完全相信,就给拿了两顶小凉帽,又给灌了一个小水壶。
舒念乖乖背上小水壶,戴上小凉帽,手里提着一个竹编的小篮筐。
唐甜甜接过张桂花递来的小凉帽,左看右看,只觉碍事儿,直接搁在凳子上。
“甜甜,外头晒,戴着帽子不热。”张桂花提醒。
唐甜甜摇头,“不用,我奶奶说了,小孩子多晒晒太阳,长得好。”
张桂花瞅着比自家孙女黑了不止一个色的娃娃,没再继续要求,只叮嘱别去草丛茂密的深处,小心有蛇。
舒念喊上小黄狗,拎着小竹篮,跟着唐甜甜,一步一跳的出门了。
张桂花看着欢快雀跃的背影,不知怎得,想起了去年夏天。
那是孩子刚来家的第一天,父母赶火车回去,孙女睡醒走下楼,一句话不说。
怀里抱着一只毛绒玩具,好像什么都不在意,又好像什么都很在乎,眼神偷偷打量四周一切。
被老伴儿抱出去时,整个身体都是僵硬的,就算后面改为牵手,也走的一步一挪。
张桂花永远没法忘记,那个硬邦邦的小身板,看起来像是个没有生命的机器人。
她跟在后面,看了很久很久。
“咱家念念,现在会小跑了,走路还歪歪扭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