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嫌小聋子嫁给渣攻舅舅后(94)
因为有他们为家族呕心沥血,才造就了牧氏如今不可撼动的地位。
铭记老家主们的事迹,是年幼的继承者需要学习的第一课,那是独属于牧氏的千字文。
即便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他仍然熟烂于心。
牧霄夺迈步上前,取香点燃,双手合十,在青烟迷离后拜了几拜。
若干年后,他也会带领着一个稚嫩的孩童来到这里,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年幼的继承人,直至他长大成人。
在某一个平淡的黄昏,新一任家主接过他肩上的权力和责任,学着他的样子,庇佑偏安富贵的牧家人,延续牧氏的辉煌。
而他会忠心地闭上口目,成为宗祠上的灵位之一。
这是他的宿命,自他降生于牧氏起便注定的宿命。
祭拜后,牧霄夺在祠堂稍作停留,四下里巡一圈,掸了掸衣角的香灰。
未久,他离开宗祠,身后的木门重新相阖。
“先生,老太爷在荷花池旁等您。”
牧霄夺沉声应下,脚步沉静的跟随空气中那丝丝缕缕的荷香,往西苑走。
西苑荷塘占地约五亩,一座圆拱石桥横在湖上。
塘中波光粼粼,盎然绿意的池心夹杂着几支亭亭玉立的荷,粉白色的花苞里,是一个亟待绽放的夏。
绕过碧荷塘前繁茂的烟柳,能看到一位耄耋老者独自坐在桥上。
那便是老太爷,牧赟。
“去过祠堂了?”老太爷虽年迈,却耳聪目明,循声看向来人,苍老的面容依然残留着大病初愈后的疲态。
牧霄夺清淡的“嗯”一声,不疾不徐走上桥,沉声问道:“怎么连轮椅都用上了?”
“你说得那是两年前的事。”老太爷眯窄了一双眼睨他,没好气的说,“我这种半截子入土的人,兴许连两年都活不到了,等你主动回来看我,估计就是我进棺材那天。”
类似的话牧霄夺这些年听得耳朵起茧,动不动就搬出一套要死要活的说辞威胁他,说话怎么难听怎么来,偏偏这招对他屡试不爽。
牧霄夺修长的身量背对荷塘,斜倚着桥梁,哂道:“催命还能催到自己头上。”
“我催命,别看那些人嘴上不说,心里面打的什么算盘我听得一清二楚。”
老太爷冷哼一声,面容不悦,“我现在还活着,可是挡了你那些堂兄堂姐们的好事。”
代代更迭,牧氏的支系不断庞大,手足都能相残,更何况这被利益侵染而变得并不纯粹的亲情。
牧霄夺随口道:“牧容礼和牧妍那边您不用担心,我从前派去的人早已打通内部,他们成不了气候。”
老太爷知他思虑周全,却也忍不住提点一句,“霄夺,你总留在云川和英国,可千万别对香港掉以轻心,毕竟大半牧家人都留在这边,他们可都虎视眈眈地盯着集团,想从中分一杯羹。”
这话很快没了下文,老太爷也不知道究竟他有没有听进去。
如今的家主显然有自己的意志和决断,即便是他也不能轻易撼动。
牧霄夺兀自远眺波光粼粼的湖面,漫不经心的问:“我记得从前有枝并蒂莲,就在西南角,怎么没了?”
跟盛愿相处久了,牧霄夺的思维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他潜移默化,不想继续某个话题,就生搬硬转。
“前些日子下了场冰雹,估计给砸断了吧。”
“可惜。”
雨后风凉,老太爷顶风呛咳两声,佝偻的背显得几分萧索。
“唉——我这些孙子孙女里,就数你最不常来看我,要不是我这次差点儿没回来,你估计还要守在云川不动弹。”
“您别折煞我,我为什么不回来您心里最清楚。”牧霄夺没什么情绪的说,“报喜不报忧的话您听多了,就以为天下太平。偶尔听两句真话,还能把自己送去抢救,活得越老越倒退。”
“我还不是为了牧家着想,如果牧海英那家子没在云川捅出那些篓子,我至于会这样?”
“您少给我添乱,就是最大的着想。”
老太爷忽然噎住,愣怔半晌说不出话。
他能感受到,牧霄夺的语气中带着隐隐愠色,言辞也不似从前那般顺自己的意,看来云川最近发生的变故,的确令他颇为疲惫。
老太爷不是爱踢铁板的人,不动声色转换了话题,说道:“兰世辉这一死,你也能省点心,暂时歇一歇,至少兰家那边不会再生出什么事端。”
老人如今的思维太过简单,认为人死了就能万事大吉,却不知道兰世辉的死为日后留下了多少祸根。
牧霄夺懒得费口舌跟他解释,将错就错。
“你这些年为牧家做的事,祖父都看在眼里,论家主,你做的比我够格。不过,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该考虑自己的事了。”
牧霄夺充耳不闻。
——这就是他不愿意回祖宅,每次途径香港都要遮掩行程的原因。
“我给你安排的人,你到底有没有去见过?”
“忙,没时间。”牧霄夺随口应付。
“就是让你去见见,也没说见了一定要结婚,你总这么拖算怎么回事?”
牧霄夺淡淡道:“利用别人感情的事,我做不来。既然不能给出对方肯定的答复,为什么还要耽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