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起熙宁(36)

作者: 小狗叹气 阅读记录

安石知为己发,奋然排之曰:"求去民害,何为不可?若万事隳脞,乃西晋之风,何益于治?"御史张商英欲附安石,摭枢密使他事以摇彦博,坐不实贬。

彦博在枢府九年,又以极论市易司监卖果实,损国体敛民怨,为安石所恶,力引去。

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判河阳,徙大名府。

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

--------------《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

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安石谓不足以阻奸,至比之共、鲧。灵台郎尤瑛言天久阴,星失度,宜退安石,即黥隶英州。

唐坰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请对极论其罪,谪死。

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

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阏其奏,出彦博守魏。

于是吕公着、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宋史·列传卷八十六》

王臱与蔡卞婚期将近时,蔡京却好巧不巧接了趟出使辽国的差事,蔡卞与王臱订亲时日已久,也不好因为兄长这趟差事再将婚事拖个小半年去。

婚后,王臱便跟蔡卞回了江阴任上。

先前长女王旉远嫁后,王安石心中便很不是滋味。

王旉给家中写信写道,

“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

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

王安石给女儿回信宽慰:

“孙陵西曲岸乌纱,知汝凄凉正忆家。

人世岂能无聚散,亦逢佳节且吹花。”

写完了又觉得不够,又补了一封过去,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念家。

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

也不知是在宽慰女儿还是在宽慰自己。

次女王臱出嫁时,不禁又想起了长女出嫁时的情景,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年龄大了,慈父之情愈难自抑,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

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綖。

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

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

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既嫁可愿怀,孰如汝所丁。

而吾与汝母,汤熨幸小停。

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

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

汝何思而忧,书每说涕零。

吾庐所封殖,岁久愈华菁。

岂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

芰荷美花实,弥漫争沟泾。

诸孙肯来游,谁谓川无舲。

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垌。

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

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灵。”

王臱随蔡卞到江阴后,王安石对次女的想念比长女可谓是有过之不及。

可女儿才刚刚出嫁,王安石堂堂当朝宰相,也不好意思直接写信说,女儿啊,你回来看看老父亲啊,我想你了啊,嘤嘤嘤。

不久后,蔡卞便接了调令回京,任中书舍人。

“蔡京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注1.

期间家中倒也不算太平。

一件喜事,一件忧事。

喜事是成婚多年无所出的长房王雱和萧氏终于得了一个女儿。

王萧家上下俱是喜气洋洋,可这份喜气唯独的次子王旁影响甚小。

来年开春便又是三年一次的贡举,王旁对自己的要求也愈加严苛。

每日只睡两个时辰,用饭时脑子里都在温书,也不与家人吃茶闲聊。

对妻子庞淑孙也是冷淡的紧。

这王家二少夫人初时还有些落寞,也想法子破解过。

可用尽其法后丈夫也还是老样子,就也不再折腾自己了。

就当是没有丈夫这个人,自己也乐得自在。

就当日子这么平静的过下去时,庞淑孙有喜了。

全家人都高兴极了,本以为今年时走了大运,能添两个孙儿,是双喜临门的大好事。

庞淑孙自己本也是欢喜的,嫂嫂萧氏都在收拢着小孩子的用品,预备给弟弟弟媳传授育儿经验了。

可王旁的心性却愈加古怪了,对孩子的不喜之色都表现在脸上,压都压不住。

其后,那可怜的孩子出生不久就早夭了。

一向性情开朗明快的庞氏也性情大变说是自己丈夫将自己吓死的。

“旁边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之,竟以悸死。”注2.

庞家如今虽说比不上王家在朝中势大,可也是官宦世家。

庞元英虽不及王安石这般天纵奇才官运亨通,可女儿也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几时受过这般委屈。

庞元英看女儿心性神态都与先前大不相同,更是痛心非常,也不管王安石宰相情面将女儿接回家中。

王安石和吴琼也晓得确实是自家儿子的不对,既是怨偶,“日相斗哄”,不如和离,让人家姑娘家另觅良缘,别再耽误了才好。

“荆公知其子失心,念其妇无罪,欲离异之,则恐其误被恶声,遂与择婿而嫁之。”

京师遂有谚语说王家“生前嫁妇”,但王家却也没多在意。注2.

王安石和王雱为新法忙的不可开交,只道是次子弟弟不争气,不能再相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