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哥今天火葬场了吗(121)
谢昭宁接过陆之亭手中的糖山楂,糖山楂上只有稀薄的糖浆。
“多谢陆大人。”
两人没有要马车,而是徒步往上走。
青城山是锦州城内最受欢迎的山。
锦州城外虽然有很多山,但那都是高山,且人迹罕至,时常会有野生动物出没。
一般人不会去那里。
故而每逢节日来青城山的人特别多。
谢昭宁刚来的时候就听云黎说过。
有什么愿望都可以到青城山许。
青城山娘娘会保佑你。
青城山郁郁葱葱,但上山和下山都只有一条小道。
两条小道并排挨在一起,上山和下山的人都很多,便有些拥挤了。
谢昭宁的衣角会时不时碰到陆之亭。
“昭宁,是否有些累了,要不要歇息一下。”
谢昭宁额头上渗出薄薄的汗,她抬头向山顶看去,山顶上云雾缭绕。
“没事,我们已经到半山腰了,再加把劲就可以上去了。”
陆之亭停下脚步,“昭宁如若不介意的话可以牵着我的衣摆往前走,我自幼就在山边上生活,从小就在山里玩,所以知道怎样爬山最为省力。”
陆之亭定定看向谢昭宁。
面前的姑娘身着一身白色粉绿绣竹叶梅花领褚子,梳着随云髻,耳边的耳饰随着左右晃动而发出叮当的声音。
面前的人额头上沁出薄汗,脸颊有些粉嫩。
“不用。”
谢昭宁没有看向陆之亭,自然也没有看到陆之亭的眼神,她擦了擦脸上的汗。
“我们走吧,我们现在走还能在太阳下山之前到道观中。”
陆之亭垂下眼眸,收回了自己的手。
“好,那我们走吧。”
谢昭宁并不常常居于闺阁之中,尤其是这半年,身体素质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
故而爬到青城山上并不感觉很累。
在太阳还未下山的时候,两人便已到了山顶。
“这里有名的道观你去求一个吗?很灵的。”
夕阳还有余晖,山上人还是很多。
尤其是祭拜的地方,谢昭宁看着他们一个个将自己种的果子还有其他贡品拿上来的时候,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求了一卦。
转头看去,陆之亭正在虔诚地跪拜。
道观里有人住的地方。
陆之亭已经布施结束,便找道士安排了最内围的两个房间。
“这里很是僻静,也不会被人打扰,你住里面这间。”
谢昭宁没有推辞陆之亭的好意。
只是分别时,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敢问陆大人,您许的什么愿望?”
那般虔诚。
陆之亭笑了,“不瞒昭宁。我自幼穷苦,通过科考才能走到如今的地位。因得此,我更能理解百姓的艰苦。我许的愿望是以后给这种穷苦人家的科考机会更多。你知道的,太子不光推行了改稻为桑,且隐隐想将科考的作用淡化,越来越多的门阀贵族占领了高位,他们不懂百姓的艰苦。沈大人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位明明出身高却依旧与黎明百姓站在一处的好官。”
谢昭宁看着陆之亭的侧影。
此时的他沐浴在夕阳下,静静地看向栅栏旁的小草。
“自从到锦州来,我真的觉得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单凭我个人根本改不了多少。但我还是想要尽力去改……”
房间不大,但有着淡淡的香味。
谢昭宁很快沉沉睡去。
深夜,外面传来小道士的喊声,“走水了!走水了!”
谢昭宁模模糊糊听到耳边的声音,可她的头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办法抬起来。
淳安。
这已经是第五日了,淳安知县张瑞依旧不肯在假的供词上签字。
河南按察使给自己沏了一壶茶。
“张知县,你应当知道,什么东西能审出来,什么东西不能审出来,如今被抓的几个犯人都已经签字画押了,你为何迟迟不肯签上自己的名字。”
喝完一口,河南按察使将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
“这可是圣上交予太子的案件,你可是淳安知县,你如今不在上面签字,那便是不服从圣上、不服从太子。我能治你!”
张知县依旧挺直身子。
一身蓝袍虽然沾了灰尘,可依旧十分笔直,一双眼睛如鹰一般看向坐在上首的何按察使。
“何大人,我说过他们不是犯人,他们只是想吃饭的百姓,他们只是想活着的百姓!寻衅逼供的状词我是不会签字的。”
“我要面圣!”
何按察使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面圣?你要面什么圣?你不够资格!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
“我看谁敢!”
沈不言冷眼看着正准备动手的衙役,“张大人现在是淳安知县,没有调令,你们谁也不能动他。”
何按察使气急,可是奈何不了沈不言。
沈不言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可偏偏沈不言这人太坏事,还有一个淳安倔驴知县。
“那你说什么办?”
沈不言勾唇,“那就再等。”
月朗星稀。
厢房内的张知县被一个黑衣男子带走了。
城郊。
张瑞立于马车旁,看向沈不言,“请沈大人放心,我一定要面圣,此番我是带着必死的心去的。天下不再是天下,百姓便也做不成百姓了。我这条命不值钱,我一定要让当今圣上知道,改稻为桑害了多少人。”
沈不言只道。
“秋露寒重,请张大人路上多加小心。”
马车渐渐远去。
沈不言吩咐道,“派人贴身保护好张瑞。”
墨书看向沈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