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狐千百度(72)
原本只能在荒地飘来飘去的楼愈因为埋葬地迁回了皇宫,他整个人像被线牵扯般被迫回到皇宫,他有些纳闷,难道坟在哪他魂也只能在哪呆吗?
按常理说头七也过了,他也该投胎了,更何况他坟里埋得不是肉身是几件带血的衣裳而已。
楼愈一直盼着那两个爱耷拉舌头的黑白无常能带他离开,他生前是个好动的性子,如今只能盘在空中攸忽来攸忽去,没人理他,他觉得了无生趣。
他是潇洒极了,看着宁成整日忙得足不出户,烛灯也是彻夜不熄。他在幸灾乐祸的同时也心疼了。
他倒霉的二弟,从懂事后就给他收烂摊子,这次平乱他不听劝一意孤行,去战场上送了人头,可把他弟气得直发抖。
他曾也飘到宁成身边,想像以往无数次那样去抱他,想和他说上一句话,可每每从他身边穿过去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死亡。
不可能的了。
一切早已不可能了。
从他那次义无反顾地奔上战场上时,命运也早已偏离原有的轨迹,楼愈眼睁睁地看着朝代更迭,什么都好像陌生了,就连最亲近的宁成,也在一夜尽生华发,失了傲慢多了沧桑。
楼愈每夜都会陪他,看他埋首案板,心下不忍,怕他燥热难受,便在他身边胡乱飘来飘去,往他脸和脖子里吹气。想让他清醒和舒适一点,在一番努力下,阴风吹灭了蜡烛数次,让宁成辞呈的批改时间耽误了不少,还硬生生得了风寒。
这坏事的!楼愈在心底暗骂自己,又开始担心宁成的病。
楼愈愧疚地摸着床榻人的脸,明明摸不到,他还在摸,像要把后辈子的亏欠补上。
宁成抖抖发白的唇,轻轻呢喃两个字:“楼愈……”
什么?楼愈耳背没听清。他凑近了点,想听明白他在说什么。
“楼……”
“吱――”门被人从外面打开。虽然是日上三竿,但宁成早朝结束请了中医静养后,特意嘱咐过不要有任何人打扰他。
所以这一声显得尤为突兀,楼愈直起身谨慎地看向门外。
目光如炬,门外人迈步走进房间,楼愈觉得自己许久不跳的心好像又活了起来。就这么面对面站了,他甚至连多打量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青衣墨发,苍白的俊颜仿佛从不见老,淡漠的眼瞳浅浅抬起,不是冷若冰霜,也不是艳如朝阳,是骨子里,天生的自带的疏离感。
楼愈向来是形容不出来这种感觉,他觉得宋晨虽然身子骨弱,但不并觉得他是文弱书生或是病美人。
就好像是误入凡尘的仙人,被凡间烟火所困,被世俗所耽误。
纵使他容颜再好,心底再善良,却总和这世间格格不入,和普通人亲近不起来。
而楼愈从小开始纠缠他,勉强算是交心伙伴。
而他也只有楼愈这一个朋友。
楼愈习惯了看着宋晨的背影了,这下直接面对面,尽管知道对方看不见他,他还是心虚地往床边挪了挪。
宋晨不语,目光追随着楼愈。楼愈一惊,这孙子难道看得见他?他又试探地来了个“马踏飞燕”,宋晨的目光牢牢看向身边的宁成。
他应该是在看宁成时的方向和他挪的方向一致,果然还是他想错了。
他这边刚松一口气,床上冷不丁一句,“你来做什么?”
声音虚弱不失气势,宁成坐起来目光不善地看向他。
宋晨不知道宁成得了病,他缓缓语气,清冷道:“楼愈呢?”
“死了埋了。”
“你知道我不是问这个。”
“……”宁成一时火大了,他咳嗽几声,颇不客气道,“朕怎知宋大人的心思,再说你以什么立场与朕说话!朕说过不准任何人进来,怎么?宋大人隐退十几年,把脑子隐傻了,连基本规矩都不懂了?”
楼愈听着预感不妙,宁成这一开口就夹箭带炮的,宋晨嘴笨,说不来让人气解的话,又是一意孤行的性子。两人站在一块保不准宁成会不会被他气到动手。
“滚!”宁成见他不再说话,有些烦燥地址被角,“再不走朕喊人了。”
宋晨依旧没动,“楼愈呢?”他眉目清冷,语气淡漠,“他的身体被你藏起来了。”
宁成气笑了,“你不知道吗?”咬牙切齿道:
“那玩意儿早就剁碎喂狗了。”
楼愈:“……”
宋晨:“……你不会这么做的。”
这话说得冷淡,不带感情,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对,朕不像宋大人你一样,抛下他十几年,有什么脸面提他,你宋大人是心济天下,匡扶众生,见不得半点血腥。”宁成阴阳怪气,愤懑道,“楼愈也是眼瞎,找你十几年,就为了一句承诺?也不是宋大人的错,也是他一厢情愿,被蒙了心。”
“宋大人清洁高雅,自然不会去高看一眼楼愈这种双手沾血的屠夫。”
楼愈在一旁听得心里直冒酸水,宁成十句谴责宋晨,一半是在骂他。
他当真这般不堪吗?他偏过头,偶然间发现桌上的糕点旁放了支竹笛。
好像是宋晨插在他土上的东西,被宁成带回来了?
不顾那边的剑拔弩张,他飘向桌面,用手轻摸竹笛,竹笛轻翠,是新做的。
楼愈越看越欢喜,他生前最爱吹笛。
他的手还没摸一会儿,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他怎么会摸到?
没来得及细想,手便被笛子紧紧附住,一股热流从掌心传递全身,越来越烫,灵魂也像被撕扯一样,被硬生拖进笛子里。
娘诶!竹笛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