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十二次(21)

作者:不爱说话的话唠 阅读记录

“吃瓜?什么瓜?”

信息技术部,可以吃瓜?

她看我的表情笑道:“信息技术部也有区别的,军事和民用,我在民用部。听到最多的瓜,就是小情侣另寻新欢的瓜,还有通知死讯的,基地好多轻生的男女都是因为这两件事,所以最近心理援救部人可多了,不行调去那儿也好的。”

“心理援救部?有这么多人轻生吗?”

“可不。”她语调沉稳了下来,“转移时因为各种原因和另一半分开了,父母也不在身边,另一半还找了别人,又看不见未来的希望,孤苦伶仃的在基地活着,哎,太累了。”

我耳边响起那句“真好啊”,此刻我才听出了言语中的羡慕与哀伤,原来不经意间,我已经拥有了很多。

我脱口而出:“会好起来的。”

她静静注视了我片刻:“不知道为什么,你说这话,我就愿意相信是真的。”

15

回到实验室的路上,我碰见了李教授,他说有些放心不下袁院士,想再去看看。

病房门打开的剎那,我和李教授的心都猛坠了一下——袁院士的床位空了。

刚准备去找,就在医护区门口看见了躺在急救病床上嘴角渗着血,身体微微抽搐的袁院士。

李教授带我赶紧追过去了解原因,周舒艺说,有人发现袁院士在实验室服毒,她们就赶紧到处找东西,将他送了过来。

我们在手术室外等了守了五个多小时,我不停踱步,坐立难安,李教授却耷拉着头,看上去十分沮丧,周舒艺在安慰她。

直到医生出来,跟我们说暂时没有大碍,但还没脱离危险期,我才算松了口气。

等我走近李教授,蹲下,才发现她哭了。

“李教授,您没事吧?”

她吸了一下鼻子,声若细蚊般跟我说没事。

我:“那您怎么了?”

她没有回答我。

我壮着胆子猜测:“您也觉得没希望了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看了我一眼:“忙了这些天,一点进展都没有,如今西南基地还出了事,我们的研究太慢了。”

我看了眼周舒艺,她红着眼偏过头,也在抽泣。我是外行,看不懂他们的研究,只说:“你们不是研发出了信息素,信息素不是很有用。”

李教授:“那下一次是否还有用呢?”

要这么说,信息素现在碰上三级丧尸就完全没用,可它依然对一二级丧尸有用,依然保护了很多人的性命。

“可停下,”我抬眼看着她,“不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李教授还想再说些什么,正欲开口,就被一道冰冷沉稳的声音打断:“李教授,请您代替袁院士立刻赶往会议室参加会议。”

李教授拍了拍我的的肩,就随冷星一起离开了。

食堂关了门,饥肠辘辘回到宿舍,原本还在念叨的老妈听见我肚子叫,立马从“群聊”中离开,悄悄从枕头下里拿了一小块用布包着的馕塞给我,压着声音,贴着我说:“快先填填肚子。”

我盯着手里那小块饼,一言未发,她转身就去继续跟她们聊天了。

基地的环境是特殊的。

所有物资都是按需发放,严格管控,食堂更是如此。来吃饭的人也好,食堂工作人员也好,都不允许带食物离开食堂,也不允许浪费食物,被发现,是要跟外勤一起执行任务,搞不好是会丢命的。

妈妈不是一个大胆的人,这也不是我第一次错过食堂的饭。

这饼真的很干,很硬,很哽,咬下去还得掰一下,有些戳嘴,我躲在被子里半天才吃完。

食堂管这么严,就因那句老话——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工作不同,职责不同,承担风险越大,有点特权人们也能理解,比如军区和科研区更好的维生素和牛奶。

人生在世,无非衣食住行。如今,衣、住、行,大家都大差不差,这时候饮食上如果出现巨大差异,划分出阶级,怕丧尸还没打进来,内部就得先乱。

之前送饭时,我就曾在科研区听见有研究员抱怨过自己倒霉,被分到了这儿,说其它基地伙食可好了。

那天去看资料时,就跟文曲讨论起这件事,它说它不懂人类,只告诉我这种制度于人类而言极其脆弱,就它所掌握的资料来说,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太久。

我也不懂人,只觉得现在这个环境呆着还算舒服,起码他们把我当人。

半夜,我偷偷跟妈妈说,让她以后不再做这种事,我以后会好好吃饭的。

2031年1月28号,我送完今天的午饭,坐在走廊上跟周舒艺和冯哥一起吃饭时,他们告诉我,西北基地出事了,说是昨天正开着会,信号就突然断了。本来只以为是信号问题,一分钟后,冷星少校就带队出发了。

我被饭哽着,咳嗽好久才缓过来:“出事?今天不是才28号吗?”

周舒艺不解地问我:“跟今天几号有关系吗?”

我连忙摇头,又灌了几口水:“是我糊涂了。”

正干饭的冯哥忽然说道:“那些东西只吃人,说到底和动物差不多,饿急了什么都干的出来,自然也不挑日子。”

我心不在焉:“饿这么快?”

冯哥耸肩:“数量在哪儿摆着。”

我心中仍有疑惑:“他们是怎么找到基地的?”

时间变了,为什么会变?

冯哥:“听说西北基地前两天去收集了一次物资,西北基地不比我们和北方基地,那边地势开阔,可能是那些东西跟着飞机追过去了吧。”

我不放心:“他们没有救过幸存者吗?”

上一篇: 皇帝必须单身! 下一篇: 天生我财必有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