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医,不是神棍(267)
没过多久,地上的年轻人停止了抽搐。众人七手八脚地把他扶到了罗裳面前的椅子上。
江少华取走年轻人口中的白布,顺手又帮他擦了擦嘴边的白沫子。
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什么病,一想到这么多人看到了他发病的样子,他就难受。他整个人看上去也没什么精神,从起来后就耷拉着脑袋,不愿意跟人对视。
罗裳见他不想说话,就问同来的家属:“他得这种病多久了?”
家属是一对中年夫妇,应该是这小伙子父母。中年男人叹着气说:“有七八年了吧,他以前学习很好的,自从得了这病,他连学都不愿意再上。”
“他勉强读完初中就不读了,去了饭店学厨师,干俩月又不干了。因为他在饭店发病把人给吓着了嘛,老板害怕,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出去。从那以后就在家待着,哪儿也不愿意去。”
中年女人碰了他一下:“差不多得了,别说那么多。大夫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别耽误人时间。”
随后她笑着跟罗裳说:“罗大夫,我有个亲戚,得了肺病,他在井下待时间长了,病得很重,都干不了活了。他那个病就是罗大夫您给治好的。”
“大林的病拜托您给好好看看,只要能有治好的希望,治多长时间都行。我们家就这一个孩子,就算砸锅卖铁,也得给他治。”
她这番话说出来,诊所里不少人都有些动容。谁家有这样的孩子,日子都不好过啊,难为这对父母了。
罗裳想到了中年妇女说的病人是谁了,月初她确实治过一个肺病患者,这人来复诊过一次,想来病情已有了明显好转。
她连忙说:“阿姨,用不着砸锅卖铁,没那么严重。”
“我先给他诊诊脉吧。”罗裳神态平和,几根手指很快搭在了小伙手腕上。
韩沉见这边没什么事了,就回房间找出剪刀,准备把中午买回来的塑料裁好,再钉到窗户外边。
“我先给他开点药,再扎几针吧。他病得不算太严重,可以治一段时间试试。”
罗裳并没有给出承诺,但她愿意治,还是给这家人带来了希望。
她先开出药方,一边写方子,一边跟旁边的江少华说:“癫痫这种病,患者痰涎较重,肺与心包之间肯定会有许多痰涎壅塞,喘时容易有痰鸣音,所以化痰祛痰药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患者气血也是虚的。阴气衰者则癲,阳气衰者则狂,阴为血,阳为气,实际上还是阴阳俱衰,气血不足,所以补足气血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其他问题就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判断。”说话间,罗裳已写好药方,交给江少华看了看,再让他把方子拿给小岳抓药。
抓药这个活小岳已经熟练了,不再需要江少华看着,所以现在江少华可以专心在罗裳旁边学习。当然,抄写药方、整理医案的事也落到了他头上。
“扶他去床上躺着,我给他扎几针。”罗裳打算用鬼门十三针的针法给患者扎针。这一点她没跟家属说,只有江少华能看出来。
罗裳的针扎完后,小伙子一直垂着的头终于抬了起来,还惊讶地看了罗裳好几眼。
他爸在旁边看见了,连忙问他:“怎么样?有感觉没?”
这小伙子终于说话了:“觉得热热的,舒服。”
他爸有些激动,连连点头:“舒服就好,舒服就好哇。”
罗裳早就习惯了患者这些情绪化的反应,扎完针后就开始给下一位患者把脉。
“可以了,今天先这样,以后再扎针,最好上午来。上午阳气足些,他这种情况上午针刺效果更好。”给小伙子起针后,罗裳嘱咐了几句。
“行行,我们明天一定过来。”家属连声答应,随后带着患病的小伙子离开了诊所。
没过多久,罗裳给肖树林重新诊了脉,这次诊脉,她感觉肖树林的病变得复杂了。
以前他来的时候,主要是学习压力大表现的情志不畅与失眠的问题。这次再来,因为他家人给他抓了假药,抓到的药方里还用商陆代替了人参,所以他这次再来,身体比上次来要差多了。
罗裳抬眼看了看面前瘦高的高中生,片刻后才道:“先吃三天的药试试吧,打算去哪儿抓药?”
肖树林面色涨红,低声说:“就在这儿拿药。”
罗裳记得,上次他们家里人要去八院抓药的事,并不是他的主意,是他母亲提议的。所以这事也怨不上这个高中生。
罗裳没难为他,和气地道:“行,药方拿着,去抓药吧。”
肖树林一句话不敢多说,拿着药方就去找小岳。抓完药后,他和潘洋一起离开了诊所。
罗裳并不知道,刚才她给人看病的模样已印在了两个高中生心里。他们以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现在的心态却有些变了。
经历过最近的一些事,两个人的心态都成熟了许多,就连目光都变得沉稳了。
走出不远,肖树林突然跟潘洋说:“明年高考,我打算报中医。”
潘洋怔了下:“你是年级前五,能考上名校的,学中医太浪费分数了。再说现在医院中医越来越少,你毕业了上哪上班?”
“不是谁都能变成她那样的大夫,我爸特意打听过,罗大夫在青州是独一份的,连大医院专家都服她。就算你脑子好使,也不一定能达到她这个水平。”
肖树林却道:“我不管这些,我就要学。”
潘洋挠了挠脑袋,想劝劝好友,最终还是说:“那你跟你爸妈商量下吧。”
“商量不商量都一样,谁也别想拦我。”肖树林看起来打定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