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白月光回京了(50)
圣上今年破天荒地开库拿出此弓,大抵是也觉得需要再振武纲。
因得此前边塞并沿海接连受到外敌骚扰,朝堂诸臣围绕着此问题已经争论多时。
“你也看到那弓了?今日的重头戏应是一会的试弓考校。今晨的打猎只是个开场。”时秋心在旁边同她讲。
“你是如何得知的?”
时秋心道:“我兄长告诉我,皇家围猎,若是真要大展身手,势必要先有侍卫与本地猎户先敲击铁瓮制造响动,把山林里的活物驱赶到草场上。”
“之后再放猎犬,拖慢这些动物的速度,方是最适合狩猎的时机——我见这些侍卫都未出动,故出此言。”
“原来如此,我亦觉得有理。”叶采苓点头,却有些心不在焉。
她心道明明谢泓也是来了木樨围场的,却一直没见到他。
时秋心眯起眼睛往前望去,“喏,那不是谢大学士么?”
叶采苓踮脚望。
围猎的人里有一人身段极出挑的。
猎场的玄色骑装,勾勒出劲瘦腰身。此刻他微微侧目正在与旁边的人谈论着什么,一撩袍摆,又驱着马悠悠前行。
平日里谢泓出行自有官轿,此时破天荒地坐在那骏马之上,却看着并无违和。
叶采苓本来迟疑着想为什么谢泓会骑术,却忽地想到一景,心下了然。
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
进士游街,怎么会不上马。
一瞬间的恍然,就好像透过时光在看曾经当年他点探花,入翰林的时候。
那时自然少年意气,但此刻她望着他,却觉得如今沉稳端方的谢学士,有这样一面亦是很好。
便觉得这围场也显得有意思起来。
*
晌午过后,先前出发的马队便热热闹闹地回来了。
叶采苓头回参与围猎,确实感到很新奇。直到午宴,皇上也在此露面。
她此前上早朝时只听过皇帝的声音,此时隔着午宴的重重几案,抬眼望去却发现,这位大周朝的九五之尊,看着却比想象中清减许多。
皇帝面色有些青白,眼睛微眯着有几分怠。
他开口讲话时终于显得有了些精神。
“今见诸卿齐聚木樨围场,朕心甚慰。我大周建朝之时,厉兵秣马,诸臣凭骑射之艺,立不世之功。”
他举起手中金樽,望向身边围绕着的众臣,道:“朕望诸卿在围猎中,能尽显英勇,绵延大周千秋之业。”
众人齐声应和。
午宴后未过多久,便听到骏马的嘶鸣。马蹄踏在地面上,一队马进了围场,矫健俊逸。
又有宫中侍卫把先前放在北边的箭靶与弓抬了进来。
这便是要比试骑射之术了。
“不知道谢学士会否参加?”时秋心确实很好奇。
叶采苓摇摇头:“好几日未见他,我也不知晓。”心里却是有几分期待。
之前作为赏赐的黑柘木弓的旁边便是箭靶。
箭靶成圆盘状,上面用油墨套印着不同的色环。
眼前第一个靶子放在围场中心处。第二个则是与它拉开了些距离,约二十步的样子。共三个箭靶,依次排开。
擂鼓的侍卫站到了鼓前。围场地方大,宫里惯常使用的铁铎在这里派不上用场,唯有鼓声方能传得足够远。
一声重重的擂击,这便是开始比试的信号。
准备比试的人先朗声报上姓名官职,便挽弓射箭。有传令的侍卫从箭靶附近起身,测定后报上环数。
只是,为何要设立三个箭靶?若是只为了备用更替,何必互相之间间隔几十步呢?
忽地听传令官的声音更大了些。
“边宁侯,齐康,射中一百步靶——”
箭矢离开弓弦时发出一声沉闷的响,于此同时远处的箭靶被击中。
被射中的靶子带到众人面前展示。叶采苓方才见到,第一个箭靶用的是牛皮垫,已经被箭矢穿透,直至第二个箭靶方才停止。
皇上道:“我便知晓,我朝武将大有可为。当赏。”
便有太监躬身退了下去。
时秋心此刻正在叶采苓身边,悄声道:“只是今日的头彩,怕是要等人射中第三个靶子方才有赏,此前只听家兄提起过,现在亲眼看过去,能击穿一个箭靶已经很不容易了。”
叶采苓随着她目光望去。
确实,第二个箭靶已经是一百步开外。要让箭矢穿透箭靶,落到最后的目标上,需要持弓人有极强的臂力,甚至还要预判箭头穿过前几个箭靶后,对行动轨迹有多少影响。
这样的能力,非在沙场历经千百次,不能练就。
叶采苓忽地想起:“你兄长刚刚可否参加了?成绩如何?”
“当是快到他了。”
时秋心道。
时青卓笑容明朗,勒停白马,语气上扬。
“定远军左将,时青卓。”
却是没有做过多的准备。
场外众人只见飞矢如流星,直直冲破第一个箭靶,直往第二个箭靶去。又是一打眼的工夫,便听到场边有人来报。
“时青卓,”
报信的人也停顿了一下。
“中二百步靶——”
本以为要等到最后方有人能连破两靶,没想到此时便有如此年轻的武将崭露头角。
众人皆为之一振。
耳边却轰的一声,传来一声奇异的嘶吼。
这是……猛兽的吼声!
但见围场外扬起烟尘。
原本留着用来围猎的猛兽,已是挣脱了笼子。
远处见到两只黑熊直立的身影,径直向着围场中来,一路横冲直撞,有眼尖的人已经望见地上殷红的血。有人已经死在熊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