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躺赢!豪门团宠炮灰女配(282)

作者: 雪桃酒酒 阅读记录

四周的群众几分钟前,还沉浸在家庭狗血剧中,结果一转头发现自己被警察包围,顿时惊呆了。

再听盛云济和警察的对话,四周的老百姓也不是傻子,立马就琢磨出味来。

苏涛和警察之间,大家自然更相信警察。

一想到苏涛这一系列恶心人的操作,意识到自己差点儿成为人贩子的帮凶,四周路人顿时气得骂声连连,恨不得冲上来当街暴打苏涛一顿。

而苏涛看着眼前的警察,再看着身后的人,顿时傻眼了。

刚刚男人背光站着,苏涛看不清他的脸,想着只是个路人甲,完全没把对方放在心上。

直到警察出现,眼看着警官都对男人客客气气,苏涛心中顿时有了不妙的预感。

书记,什么书记?

天子脚下的京都,路边的灯牌掉下来,砸到的十个人中,三个都可能是个官,但能在京都被级别不低的警察称为书记的人,可不多。

明亮的灯光下,男人的脸清晰地展露在苏涛面前。

苏涛越看越觉得有些眼熟,直到警官说这人今天才来京都的行踪,苏涛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

最近有哪个大人物,从外地来京都上任,和他同龄,还令他觉得眼熟的。

只有盛家那个……

想到这,苏涛心中倒吸一口气。

眼前这个男人是盛云济?!

盛家最有出息的那个,以后迟早要在新闻联播经常见到的那个盛云济?!

盛云济从小在京都长大,走了官途后,调任到外地工作数年,从青年逐渐步入中年。

苏家和盛家没什么往来,苏涛只在小时候见过盛云济一面,之后盛云济远远将同龄人甩在身后,连他的影子都看不到,更不用说见面了。

虽然外省新闻上,能时常看到盛云济的脸,但苏涛又不是自虐狂,眼看着同龄人这么优秀,自己拍马也赶不上,还去天天盯着他自虐。

多年未见,所以一时之间,苏涛才没将盛云济认出来。

怎么也没想到,再次相逢,会是在这样的场景下。

这么多警察出现,绣芬似乎有些被吓到,还躲在盛云济的身旁。

盛云济的手虽然没有碰到她,但虚虚地掩着,俨然一副保护着的姿态。

苏涛看着这对男女,只觉得一股荒谬感袭来。

刚刚盛云济说了什么来着。

他在追求绣芬?

一个离过婚,生过孩子,年近四十岁的女人……

虽然确实漂亮,但玩玩就差不多了,把她带去公司苏涛都嫌老。

结果盛云济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承认自己在追求她。

盛云济疯了吗?!

第 118 章

苏涛一脸震惊地看着盛云济和绣芬, 他身边的警察可不会走神,立即冲上前第一时间将苏涛拿下。

苏涛两条胳膊被折到身后,痛得他惨叫一声。

和他互殴的人是盛云济, 在一群老百姓的见证下,他以拐卖妇女的名义送进警察局, 别说他只是区区苏家人,就是京都市市长的儿子,怕是也保不出来了!

今儿这事情,一个不小心, 很可能会上新闻和报纸, 到时候不是丢脸不丢脸的问题, 而是坐牢要坐多久的问题了!

一想到这,苏涛再醉的酒都被吓醒了。

“误会误会,这一切都是误会!”苏涛一边惨叫着, 一边高声喊道, “我确实不是绣芬的丈夫, 但是我和她是有婚约在身的!听我解释啊!!”

听苏涛报出绣芬的名字, 盛云济微微侧目,然后看向身旁的绣芬。

绣芬也没想到,苏涛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

原以为是随机找妇女下手作案的猥琐男,没想到似乎真的认识自己?

“我不认识他,从来没见过他。”绣芬对盛云济道。

盛云济微微点头,见苏涛还在挣扎嚷嚷,盛云济立刻看了那为首的警官一眼。

能在京都有一席之地, 警官自然也是个有眼色的, 当即意会,冲着苏涛就骂了一句:“当着我们的面还敢不老实, 栽赃诬陷胡言乱语,想坏了人家的名声,来啊,把他的嘴给堵上!”

说完,一行人立刻捂住苏涛的嘴,直接将他拉上警车。

伴随着警车启动驾驶离去,四周的老百姓见坏人被警察抓走,事件迎来了圆满的结局,纷纷散开,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盛云济带着绣芬,跟着人群一起离场,两人沿着小区的路往外走了一段,就在绣芬忍不住想要询问的时候,走过一个拐角,一辆熟悉的警察出现在了眼前。

只见早已离开的警车,并没有开去警察局,而是关了灯,熄了火,停在了路边。

见盛云济和绣芬到来,那为首的警官麻利地上前将两人请到警车旁,然后将车门拉开。

车内,苏涛已经被结结实实地五花大绑,除了嘴之外,别的地方全都动弹不得。

见盛云济和绣芬过来,苏涛嚎叫一声,刚想卖惨,结果才嚎到一半,那警官呵斥了一声,苏涛立刻就闭上嘴巴不敢嚎叫了。

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警察是主持正义公道的人民公仆,但实际上警察归属为暴力执法机关,只有足够的凶恶,才能够镇压罪犯。

“老实点,问你什么就说什么,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警官呵斥道。

苏涛惧怕地点了点头,心里毁得肠子都青了。

天知道被抓上警车后,这几分钟他是怎么挨过来的。

此时他手脚都被手铐反扣着,浑身疼得要命,偏偏那几个警官软硬不吃,不管他说什么都无动于衷。

苏涛被简单教训一下后,哪里还有之前逞威风的模样,此时恨不得痛哭流涕求他们放人。

上一篇: 不听风说爱 下一篇: 傅先生,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