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臣为患:陛下被腹黑臣子逼婚了(132)

作者: 朝阁 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

淮宁唇边半挂的孤独却与周身寒凉融为一体,看不出丝毫温暖来。

那笑容背后隐藏的是他无法释怀的苦涩。尽管他竭力掩饰着内心的痛楚,却还是无法逃离潮水般涌来的回忆带给他的苦涩缠绕。

“陛下…”

淮宁身边几人都屏气凝神,没人敢出言相劝。直到淮宁握着的手杖和双腿都有些难以自控的发颤。

淮宁低头望向小猫模样的雪人,近日天气寒冷,连带着雪融也愈发困倦。不论白天黑夜总是懒洋洋窝在炭火旁酣睡。

他想要俯身或是蹲下仔细看一看那小猫模样的雪人,可双腿渐起的疼意和无力的麻木感都让他无能为力。

沈归眼疾手快抽了淮宁手下的手杖丢给身旁侍卫,自己替换了那手杖稳稳扶住淮宁左侧身体。

“陛下,臣背您进去吧?”

眼见淮宁分神,沈归急忙拉回淮宁覆在那颗红玛瑙上已被冻的毫无知觉的手指,和安也走过来把淮宁的手重新好好塞回衣袖里。

“不必。”

膝盖进了冷风,双腿也疼的他有些站不稳,可淮宁还是斩钉截铁就出言拒绝。

淮宁木讷的垂下视线凝着自己脚边的“雪融”,这一刻他只觉恍如隔世,整个人更是有些恍惚。

那段他所珍惜又那么快乐的时光,那段同那个人形影不离的时光,现在却是在他心中留下了永远都抹不去的苦涩,宛如一颗扎在心脏深处却又不能拔除的刺。

迷糊之中,淮宁好像看到颜礼就在自己面前,正一点点在淮宁身边重新堆上自己的雪人。

他仿佛听见颜礼堆好那雪人后坚定不移的告诉他,说他会永远陪在自己身边。

心头苦涩好似被一点暖意冲淡,如同化作一缕幽香在他的心房蔓延开来。温暖的外壳所裹挟的却终究是难言的苦涩,令他心痛不已。

想到这里,淮宁脚下一软,却拉住就要俯身蹲下去背他的沈归。

柳昭旻和沈归几乎是半扶半抱,极为困难的把淮宁送回了寝殿。

淮宁半靠在床榻之上,柳昭旻和沈归一前一后接过侍女浸湿热水又拧干的手帕为淮宁热敷膝盖。

和安捧着一迭文册走进,恭敬颔首:“陛下,这是同西域通商年后新增商物,底下大人请您一一过目。”

可抬眼看见淮宁出去一趟脸色差了不少,和安缩回就要递过去的文册,低头道:“陛下脸色不好,还是等您稍稍休息片刻再看吧。”

淮宁轻轻叹了口气,望着床榻边的二人吩咐道:“朕好多了,你二人先行退下吧。”

待二人一同出了大殿,淮宁这才朝着和安伸手示意他把文册递过来。

淮宁低头仔细看着自己手中的文册,全然没有注意到和安面上有些为难的欲言又止。

“通商之策蒸蒸日上,王后也有一月身孕,可谓是双喜临门,故西域王特命人递信送礼以示两国交好。”

闻言淮宁微微一愣,从前与自己故土有关的大小事宜无一例外都是从颜礼口中得知。

“你吩咐昭旻亲自去办,备下厚礼送往西域以表大淮祝贺之意。”

淮宁握着文册的手紧了紧,有些艰难的扯了扯嘴角。

“朕自然明白西域王本意。“淮宁抬眼望向窗外依旧簌簌潇落而下的风雪。

“颜礼以使臣身份入中原主通商事宜不可谓不久,如今王后已有身孕,西域王自然是希望另派他人接替使臣之位,想要颜礼归去阖家团聚自然是人之常情。”

毕竟是身份尊贵的强国二王子,岂有长久留在异国他乡的道理?

文册被淮宁双指轻握,他话语间皆带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哀伤:“他身份本就特殊,留他一人身处异地西域王总归放心不下也是情有可原。想来他劝无果,是希望朕出言劝他归去。”

“可陛下您…当真能割舍的下吗?”

和安的问题让淮宁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内心。

从前是他留不住颜礼,现在是他梦寐以求的那人愿意为他而留,可淮宁却不能再留他,还要将他从自己身边推开。

“从前是朕留不住他。如今,朕已不该留他。”

淮宁从未敢真正去想过若是有一天颜礼斩钉截铁的决绝离开,此生再不会踏足中原大地半步,他会是怎样一种心境。

也许就像他一直以来紧绷的那根弦彻底断裂,他这副残躯病体会自此以后长病不起。也许他长久依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他当真会相思成疾。

也许…他当真会死。

可兜兜转转,左不过是他二人只能如此。

罢了,罢了。于情于理,也许分开才是对他二人而言最好的归宿。

大雪下了好几天之后终于有了停歇。

满院积雪堆得很厚,梅花的树枝全都都白雪包围裹挟。殷红梅花宛如从层层白雪中盛开出来,不论远看近观都别有一番景致,格外好看。

马车上,勒其掀开车帘望了一眼热闹的街道和处处人头攒动的店铺,很快又将车帘放下。

“近来京城常有异族人出没。依您吩咐,属下派人查到无一例外皆是北疆人。”

颜礼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一手撑着下颚,闻言只是轻轻挑眉。

“眼看数量不在少数,京城最为繁华,虽为多国来人往来频繁出没之地,还是不可掉以轻心。”

“宫中陛下得此消息后已经派人暗中监视这些入京的北疆人可有异常举动。”

听闻勒其谈及淮宁时,颜礼这才缓缓睁开眼,连带着金色瞳孔似乎都随之闪烁。

“凡事多重保障为好。”颜礼一指轻轻摩挲下颚,若有所思道:“王兄信中提及近来西域也有北疆异族出没,听闻他们倒是也有意同西域行通商往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