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稚gl(189)
东方稚当时对连坐刑不自在,就是这个缘故。
“尔等回来路上,怎么如此不小心?王爷对于此事看重得很,尔等鲁莽,就不怕砍头?”
齐巡军回去交差的时候,被刘校尉骂了一通。刘校尉是个机灵人,当日入宫就看出两位王爷的顾虑,知道他们不想随便判处连坐,怕百姓有所怨言。而今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押解犯人偏偏闹得满城风雨,只怕明日,王爷就要亲自审判此案。
刘校尉心里忐忑,思来想去都不放心。最后,他还是回了里头翻阅卷宗,想看看这件案子有没有回转的余地。
齐宫那边,两位主子同样寝食不安。
或者说,东方稚显得比较烦乱。
“为了这么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这个一心拖累别人陪葬的死士,值得吗?”
东方稚不主张判决连坐,因为百姓们何其无辜!这个招供的人跟死士有何区别,为了完成任务,根本不在乎自己性命的。方家就是想他们动用连坐然后导致民心不稳,如果他们真的如他愿,岂不让对方得意?
“这条路明显是死胡同,咱们没有其他办法。”东方承抬眼看她,平静许多:“稚儿,连坐刑不能轻易为了谁更改,因为这是律法,随意改动也会影响朝廷。杀了他们虽是滥杀无辜,可是也表明了咱们肃正风气的决心啊。”
“皇兄!”东方稚皱眉哀道:“你明知那人不是杀人犯!”
“很多事,我们明知底细,却又不得不那样做。”东方承叹了一口气,其实他也没有那么冷血,可是他也见过政治下的冰冷体裁,见怪不怪。“对比撤销连坐刑或是细查此案,所花费的心力以及损失都很大。唯有判决,才是目前最便捷的路子。”
“皇兄……咱们是要为百姓谋好日子的,怎么能助纣为虐,怎么能杀害子民呢……”东方稚不能接受,尤其是知道那六十七人中有二十人不过是幼童之后。她当齐王,是要治理一方,贤明治世的……
东方承坐回塌上,也不说话,只把玩着手中一枚玉佩。
兄妹二人就这般沉默了很久。
东方稚在那个时候,又想起了她的父王。
不知道父王当年是怎么做到让百姓们心服口服的?当王真累啊,要顾及那么多人的感受,自己还要过自己的那一关。东方稚开始叹气。
她以为自己可以把这个王爷越做越好的。
现在…
似乎有些偏离自己的想象了。
东方承慢条斯理地温了一壶茶,在东方稚出神的时候斟了一杯给她,喊她先喝口茶。
东方稚默默地谢过,不做声。
“皇兄之前已经跟你讲过,咱们坐在高位,肯定要做出牺牲,做出取舍。”东方承见她仍旧不说话,便接着说下去:“你不要去想他们有多么无辜,你要去想你这样做,对于齐国对于朝廷到底是好是坏。”
“战争是每个朝代必定发生的事,但是史上没有半点伤亡的战争有多少场呢?我们若作为胜利者,对于敌人的死伤不屑一顾,甚至觉得他们死有余辜。可是稚儿,对方何尝不是这样想我们?但是我们和对方最相同的一个地方,就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信念去做这样的事——无论会死多少人,无论手段有多残忍。”
东方稚政治经验不足,的确需要东方承多多提点。
齐国的事不能总让东方承去做决策,这毕竟是东方稚自己的封地,是她父王的封地。这条路从来就没有分岔口,既然踏上第一步当了王爷,就该继续走下去不是么?
东方稚像是缓了很久,最后,才低声回答他:“就像当年,皇伯父流放宗室么。”
东方承一怔。
—
案子的审判结果出来了。
人犯罪大恶极,为律法所不容,处以凌迟;而因罪行过重,涉及连坐,户籍上亲邻的五户人家共六十七人成为囚犯,其中八人处以斩首,余下的人流放北疆修筑堡垒,永世不得回都。
这个判决,非常重。
但是这也是连坐刑里最轻的判决了。
那八人被斩首的那天,东方稚坐在自己书房里发呆很久。
原本是要全部处死的,但是她与东方承做了协商,决定让一部分人流放,路上让士兵稍微照看,使他们活着抵达北疆,去那里重新生活。
斩首的那几个,东方承找来了军巡院的人查他们底细,安上几条罪名,免得处决他们时名不正言不顺。
东方稚没有意见。
就是心里有点堵。
“杀人的时候,把自己认成英雄,那么这件事就变成理所当然了。之所以心里难受,就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厉害,在欺负良善。”东方稚喃喃自语,说道:“殊不知,这世间从来都是在欺负弱者,我这般慈悲,又是在给谁看呢……”
第117章 省亲路
处理了方家这桩案子之后, 广安城里的气氛有些古怪,有一点人心惶惶的意思。但是没过多久,忙碌的生活仍旧继续,加上泰王东方承开始鼓励从商, 广安城来了五湖四海的大商贾与车队, 日子又恢复之前的热闹。唯有茶余饭后, 百姓们提起那一次连坐刑, 都摇头叹息。
齐王东方稚于德昌二十七年七月启程前往京都, 携同齐王妃苏许,回京都陪王妃‘省亲’。虽说是两个女子成婚, 但有些仪式无法避免,齐王下诏说念及王妃思家心切故一同回京,后面的日子里,齐国大小事宜将交由泰王东方承管辖。
七月初,齐王车队出发。
“阿稚,你快看看那个, 那个是不是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