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稚gl(196)
“啊,那孙小姐……”
“我正好出来走走,顺道送许儿回去就行了。你且去吧,啊。”
“是。”
如此蹩脚的理由,大概只有苏远邦才能想得出来,也大概只有南七这样的傻丫头会相信。苏许一副洞悉所有的模样盯着苏远邦,直盯得他不自在地白了一眼,才缓缓开口:“你房里的人还少么,竟然要用我的人了。哥哥找我是有什么事啊?认识你这么多年,我第一次见你遛弯会走这条道诶!”
“你别把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想得那么势利行不行,好像我找你的时候只会是有事似的。”苏远邦有些不满意。
“你就死鸭子嘴硬吧,不说我就走了。”苏许故意激他,见他没反应,便真的提脚走了,而且是飞奔起来那种。
“喂!!!!苏许你给我站住啊!!!”
“不说拉倒!本小姐才不要求你!有本事就求我啊,你求我我就不跑了!”
“嘿,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妹妹?!”
“这事儿问爹娘去,问我有什么用。”
昔日打闹起来能将丞相府翻个盖的两兄妹,今日哪怕各自已经成亲,可打起来还是那样充满童真且非常用力。苏远邦追上苏许的脚步时被这人连打了几下,砰砰砰!手掌拍在衣袍上竟然能发出这样的声音。
“你能不能好好听我讲?”苏远邦憋不住了,他自认老了,常年坐在东宫办差事,根本懒散了。“今天爹跟我讲了好久,我觉得他都要魔怔了,我必须要跟你讲讲,以免你心里头没有准备,以后又怪我不说。”
“爹爹跟你说了什么把你吓成这模样?”
“爹说,让我去找一下有没有什么民间偏方或者是在世华佗……”
“?!”苏许一惊,“爹爹生病了吗?”
“……看看有没有让两个姑娘家怀上娃娃的办法……”
第121章 八月夜
东宫太子府。
苏家那边正为了生娃娃的事情讨论得激烈, 这头另一位当事人却毫不知情,仍旧沉迷在政事之上。东方稚这一次随苏许回京,首要当然是为了陪她,其次便是亲自和太子商议齐国的诸多问题。离开广安城时东方承曾说过, 太子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有自己的一番思路, 齐国的事不好麻烦到皇帝, 若是有地方想不通, 大可往东宫找太子。
东方稚谦虚, 同样也不耻下问。
“方才与几个幕僚在后头议事,一时走不开, 让稚儿久等了。”殿门后,太子东方顺笑着踱步而来,做了个手势,让身边人将待客用的熏香茶果换下,替为太子惯用的东西。“子忠跟我在信里提过,说齐国事情有些棘手, 具体情况,让你来找我说?”
“麻烦到太子哥哥,子霁实在过意不去。只是子霁经验不足, 处处叨扰二皇兄也不是办法, 便趁这一次回来京都,向太子哥哥取经。”东方稚在太子手边位置坐下,几个侍卫识趣退出殿外。
太子看了看四周,确认再无旁人, 方打开话匣。
“稚儿尽管问。”
齐国的首要问题, 便是方家。
怎么样才能把这个无礼的家族彻底打压,断绝后患?
其次, 就是一直困扰着东方稚的连坐之刑。
朝廷律法严明可以肃清风气,但是与之并存的,还有暴虐施政之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总有方法可以在拿了熊掌之后,再多尝一口鱼肉。
以前的东方稚不是这般贪心的人,可自从袭了王位,心里头像是滋生了什么东西,想事情变得不一样了,开始有野心。
她阻碍不了这样的变化,所以对自己说,这只是一种经历与成长。
“那方家不过就是作垂死挣扎,他看起来家大业大,实则没有什么能力,相信你也看得出来。父皇当初斩杀流放宗室,自然知道这件事做不干净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必定是斩草除根。”太子一脸淡然,没把方家放在眼里。
东方稚有些疑惑,道:“斩草除根?可是方家在短短几年发大,笼络齐国权臣,这也不足为患么?”
“哈哈哈哈哈哈,稚儿!”太子笑了,脸上的云淡风轻是东方稚学不来的豁达淡定。他定了定神,故意没把话说白,只告诉了她一句话:“你要记住,现今大永的土地上,姓东方的只有咱们这一家。其他人,即便曾经是,现在、以后都不会是。”
东方稚先是一怔。
“太子哥哥的意思是……”
“把他当作无谓之人,这件事就解决了。”
东方稚聪慧,一点就通。她听出了太子的弦外之音,甚至就太子的这一句话,想到了解决方家的办法。
果然!太子比那多事八王更有治国之才与气魄!!
东方稚忽而对太子崇拜起来。
“你现在看我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我也是从一窍不通走过来的啊,从小就要熟读四书五经治国之策,文韬武略样样不能落下,其实也很苦。”太子笑了,似乎提起那些年的勤奋都已经是好久之前的事,并不是自己身上经历的东西。他看着东方稚,见她眼里闪闪发光,忙打住她:“别这个神情,治国很难的,如果可以,真的别。”
天下人都羡慕皇家子弟,但是皇家子弟又羡慕普通百姓。
虽然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是那与生俱来的责任和担子太重了。皇家人的一句话影响着天下人,稍有不慎,垂名青史就会变成遗臭万年。
东方顺从一出世就是储君就是太子,打小接触的东西就是为将来继承大统做准备。小时候他要每天待在书房看书写字,隔几天就跟太傅外出练习武术马术以及弓射。对他而言,最舒服的日子就是那些繁琐无趣的节日宴会,因为他只有那些时候才能真正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