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大院来了个大美人(147)
朱售货员暗自啧啧,到底没忍住问出口。
这就是时代的鸿沟了。
谢茉看出来朱售货员的困惑,却不准备解释,认知这个东西最是顽固,不去亲身经历吃肉不吃肥、甜品不要甜的时代,一切解释在当下都是假大空。
谢茉笑眯眯说:“就煮汤喝。”
朱售货员:“还怪会吃的。”
谢茉心想可不得仔细琢磨,毕竟有句话叫“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不过在当前讲求奉献拼搏、讲求螺丝钉精神,她可不敢说这样带着浓浓享乐主义的话。
谢茉笑笑没接话茬,而是提上篮子跟朱售货员道别。
目送谢茉离开,朱售货员拿抹布一抹案板,抹掉碎骨头渣滓,他还是没弄清楚,明明有钱有票,偏偏不就旁人一窝蜂抢的好肉,要买一堆骨头回去。
奇奇怪怪。
抖掉粘在抹布上的碎骨头渣滓,朱售货员坐到脚边的椅子里,拎起挂在椅背的军用水壶,拧开盖子灌了一大口。
管她呢,爱吃啥吃啥,能捎带他就捎带。
把玩了一圈水壶,拧上盖子。
啧。
这水壶就是好。
***
谢茉路过供销社时,想起家里面条见底了,便提步走了进去。
昨天卫明诚回家那会儿,她就想起奶奶曾念叨过的那句话“出门饺子,回家面”,而她中学住宿那几年,每每放假回家,奶奶都会给她煮一碗面条,上头还会盖一个煎的金黄的荷包蛋,点缀几粒绿葱花,可惜面条她吃完后忘记补上,只能做了个快手疙瘩汤。
镇子上的供销社不像县城、市区的供销社或百货商店拥忙,谢茉进门时,林春芳正跟隔壁柜台的大姐闲聊,而隔壁那大姐手里正打着毛线。
见到谢茉,林春芳的眼睛就像拉下开关的电灯似的,“噌”地亮了。
她一面儿和谢茉打招呼,一面儿从柜台绕出来,挨到谢茉身边,抱住谢茉胳膊,说:“来找我,还是买东西?”
谢茉受她热情感染,也笑了起来:“来看看你,顺便带把挂面回去。”
林春芳咯咯地笑,带着谢茉胳膊摇晃:“什么啊,明明就是来买挂面的,我才是顺带的。”
“别晃,别晃,我篮子要拎不住了。”谢茉好声气制止。
林春芳笑哼一声,这才停下:“走,我带你去买挂面。”
谢茉哭笑不得被她拽住。
买完挂面,又闲聊了一会儿,林春芳不顾谢茉一再拒绝,执意将人送到门口,谢茉刚想说再见,便见林春芳挂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眼巴巴盯着她。
谢茉这才回过味来,敢情林春芳刚刚超乎寻常的热情,落点在这呢,她轻一挑眉,笑问:“有话跟我说?”
林春芳忸怩地揪住衣角,脸颊晕出红色。
见状,谢茉有所猜测,等了片晌,林春芳支支吾吾,话不成句,谢茉暗暗发笑,作势离开:“我家里有事,你不说那我可先走了。”
转身到一半,胳膊被林春芳抓住,她焦急留人:“先别走呀,我,那个……我就是想问问你李驾驶员的情况。”磕巴两声,后头林春芳一咬牙把话说顺溜了。
谢茉抱臂,慢悠悠说:“哦~”
果然不出所料。
瞧林春芳春满桃腮的模样,谢茉生出些好奇,她和李驾驶员在那趟顺风车上可是发生了什么?
第073章 第 73 章
既前头话已开闸, 林春芳便不再忸捏,跟谢茉细细道明那日的事。
原来那天李驾驶员不仅仅捎带了林春芳一程,把人送到她姐姐家院门口, 恰正撞上她姐夫家暴姐姐,还下车出手帮忙了。
“车刚在巷子口停下, 我就听见我姐的哭喊了, 跑过去我姐家门口围了一圈人砸门说情的邻居, 可不管用,我姐还一直哭。”林春芳恨恨地说,“我姐她t婆婆还在里头骂邻居们多管闲事。”
谢茉不由地叹气。
虽说现有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让女性挣脱封建枷锁, 扬眉喘气,但这股风潮显然没能吹遍大地,在地域更广袤的乡下, 还是守着旧时糟粕, 媳妇就该给夫家一家子做牛做马, 稍有差池, 家里男人便会“收拾”她,旁人无权置喙, 因为默认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 女人嫁人后, 就是夫家的人了。
好像嫁人后, 就自动退化为奴仆了。
这种思想, 在谢茉生活的年代都没能消除殆尽。
即便单提家庭暴力一项,放几十年后的在后世也是非常普遍。
“李驾驶员翻墙进去开门, 趁邻居们拦着劝说我姐夫那混球,我俩把我姐送去医院。我带我姐检查上药, 李驾驶员先去给领导办事。”
“李驾驶员认识县公安局的领导,跟我们姐俩商量后,他领我们去公安局将我姐的情况说了说,就有俩公安上我姐家把那混球带回局子,连吓唬带哄,我姐夫那怂蛋脸都白了,吓出一身汗,一个劲保证不敢再犯。”
“现在还不清楚他是真心悔改,还是假装骗人,不过李驾驶员帮忙打了招呼,以后公安巡街时,多朝我姐家那边逛逛。要是发现我姐夫还打我姐,就把人带回局子,屡教不改,让他蹲几天。三番两次蹲局子,除非他不想要工作了,不然一定会收敛。”
瞧见林春芳露出舒口气的放松表情,谢茉终究咽下堵在嗓子眼的话。
这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思维里是没有“离婚”这一选项的,认为离婚和封建社会的休妻一样,非常丢颜面,且离婚的女人再没好出路。如此境况下,即便离婚错不在女方,女方也会被恶意揣测,被编排,被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