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好命知青(121)

作者: 时离月浅 阅读记录

江北山清楚这点,所以从张家出来后,就又问起了唐心月什么时候跟自己去沪市的事,仿佛自己问迟了一会儿,唐心月就会反悔般。

架不住男人每日一小问,三天一大问的折磨,唐心月只能说等小王适应一段时间再说。

就这样,俩夫妻就又回到了从前各自忙碌的日子,早出晚归的培养接班人,空下来的时候俩人还去了唐市里的百货大楼给支书,张大娘他们准备了一些离别礼。

此去沪市,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村里,为了报答这么多年支书和张大娘他们对自己的照顾,唐心月在买东西时自然就大手大脚了许多。

什么西洋参,什么保健品,大包小包的搬回家,等厂里的事都处理的差不多后,二人就提着谢礼一家家的登门道谢去了。

“真要去,怎么这么突然?”

王支书两口子一脸的不舍,对唐心月们要去沪市的事说不出的感受。

就像是自己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孩子要离开他们飞往更远更大的天地般,舍不得又放不下,骄傲的同时又有些担心。

“户口的问题解决了吗?”

“住的地方找好了吗?”

“还有这边的厂…”

王支书考虑的比较多,江北山则耐心的一一回答道:“手续都办好了,房子也收拾出来了,这边的厂都交到了张老幺他们手上……”

“这样啊……”

那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王支书放心的点了点头,倒是王婶还有些舍不得唐心月,一直拉着她说了好久的话才放她离开。

临走时,还不忘叮嘱江北山,无论发生何时何地,都要对唐心月好好的,万不能让一个跟你去到千里的外的女人受了委屈。

江北山郑重应好,唐心月则红着眼抱着王婶久久不愿放手。

离别的低气压压的她喘不过气,本来计划好的晚上去张家的道别也被她推迟到了明天。

此前没想过会离开,也不知道跟朝夕相处的人分别竟是这般滋味,晚上躺在床上,唐心月第一次失眠了。

许是感受到了她的情绪,江北山也难得的没有劝慰。

俩人安静的躺在床上,谁也没有说话。

四周寂静无声,唐心月突然就想到了刚来方林村时的那晚。

第一次离开家的她没有半分对家的不舍,也没有想念,有的只是重生后的喜悦和对前世的恐惧。

同样是离别,那时的她跟现在的自己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唐心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或许在她心里,早已经把真心诚意当她是一家人的王家人和张家人看的比假模假式的唐家母子更加重要了,不然为什么在对王婶说出离别的话时,她会感到那么的难过。

王家尚且如此,明天还要去跟张家人道别,一想到这儿,唐心月就怎么也睡不着。

翻身朝躺在单人床上的男人看去,她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做的这个决定了。

第 71 章

可能是因为早有了心里准备, 当唐心月提着别礼来到张家时,张老幺他们并不像王支书那样惊讶。

几人坐下来说了些厂里需要小王他们费心的事,唐心月和江北山就把给孩子准备的礼物拿出来逗起了牙牙学语的干儿子。

“来, 到干妈这儿来。”

“妈…妈…”小团子张着肥嘟嘟的手臂,咿咿呀呀地朝着唐心月的方向而来。

孩子从小吃着唐心月送的奶粉, 不仅长的白白胖胖,还特别机灵。

知道对面是最爱他的好干妈, 小团子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几个大步就扑到了唐心月怀里。

“吃,吃。”

刚到唐心月怀里,小团子就指着包有桃酥的封纸让唐心月给吃。

小馋鬼的模样惹来众人哄笑, 见大人笑, 小团子也埋在唐心月脖间笑的开心。

“你们这次去了沪市, 还会回来吗?”

在江北山给张老大交待完茶厂的事后, 张老幺忍不住问了句。

离别的话题再次被提起,不舍又重新萦绕在众人心间。

张老幺问完这话后就只等着二人的回答, 一旁的张老大始终埋头不语, 小王更是偷偷红了眼。

唐心月见状,连忙笑着打破低气压道:“怎么可能不回来,这里永远是我们的家。”

她故作轻松, 还跟张老幺半开玩笑, “老幺,你该不会是想说我不回来了,你就私吞了我的家产吧?”

“我!私吞你家产?开什么玩笑!你也不去村里打听打听,我张老幺是那样的人吗?”

被唐心月打趣, 张老幺也故作轻松的用一句玩笑结束了刚刚那个沉重的问题。

其实刚那个问题他也只是想得到个明确的答复,以唐心月和江北山两口子重情重义的性格, 他们以后还会不会再回来村里看他们这事儿,他心里其实清楚的很。

就是吧,一想到明天以后就只剩下他和牛建国在这儿,张老幺这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失落,说不出的落寞感。

回,他们肯定会回t,就是从今以后,方林村就不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也不会是他们最后的归宿。

和王支书一样,张老幺是既盼着他们离开,又舍不得他们离开。

矛盾的心理折磨着张老幺,让他这段时间来的行为和动作都显得反常了许多。

从前独来独往惯了他怎么都不会对一个外人如此在意,现在倒好,朝夕相处几年下来,人突然要走了,他还反而不适应了。

张老幺心里不舒服,连带着说这玩笑话时也带了些赌气。

一直把他情绪变化看在眼里的江北山只能站出来好言宽慰他道:“我们去沪市安顿好了,你没事儿就可以带着大哥大嫂他们上来玩,又不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火车很快就到了。”